伏倩倩
摘 要:繪本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中國當代繪本也已逐漸開始成為社會閱讀文化的一部分,繪本給不同的閱讀群體帶來了不同的能量和意義。關于繪本人文精神的研究將能夠帶動繪本創作者立足本土、深化繪本主題的內涵,促使中國當代繪本的在主題意義創新上的產生靈感,并能加強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
關鍵詞:繪本;人文精神;創新;本土
在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當代,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實現和凸顯中國本土人文精神發展任重而道遠。文學藝術作品在反映和發揚民族精神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優秀的作品更是能夠提升和發揚民族文化,傳遞民族精神。孩子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而文化又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在兒童成長的各個關鍵期,當灌輸知識、說教理念成為我們所摒棄的教育方式時,如何提供、提供如何適應他們自由成長的土壤和環境?如何將優秀民族文化的營養自然地融入孩子們的身心?這都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而繪本,是一種很好的傳達方式和有效的傳播平臺。
1 中國當代繪本特點及趨勢
繪本所具有的神奇生命力讓我們向往。國內現如今處于培育期的繪本市場,大量引進的國外繪本占據著兒童的精神領地。繪本滲透出的西方文化的氣息讓我們感到了新鮮的同時,內心卻感到了茫然和不知所措。與此同時,原創繪本呈現出較多的問題。
首先,品牌意識與理論扶植缺乏。從市場營銷、成本的角度考慮,引進國外暢銷和獲獎的繪本對于國內很多出版社來說是低風險的保障。同時,也有很多人對于繪本這一藝術形式并不熱心,因為它的價格相對要高,認為買這樣一本沒有多少字的故事書實在是沒有必要。在歐美和日本等很多國家的繪本發展有著幾十年的歷史,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幾個重要的國際繪本大獎,比如美國凱迪克獎、德國繪本大獎、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童書獎等。獎項的設置無疑在各方面提高了對于繪本的重視程度。對于創作者來說,獲獎意味著社會和權威對于自己作品的肯定,與此同時便是暢銷的預告。對于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來說,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推薦,同時也是進行選擇的風向標。……獎項的設置和擁有繪本專門的出版社無疑對繪本發展是一個良好的支持和指導,而國內在這些方面是比較欠缺。
其次,模糊的市場定位與跟風。中國原創繪本從2000年之后逐步發展,很多創作者也在踴躍嘗試挖掘中國傳統元素,并將中國傳統民俗民風融入其中。固然,形式要素是體現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記,但是如何將這些元素用于畫面主題并能夠和孩子、讀者的內心需要結合在一起,并能夠跨越民族和地域的局限范圍,將內容主題意義升華。很多繪本定位不夠細致,而國內本身對于繪本的研究就很少。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不同時期的思維發展,對圖形、色彩、語言的感知都有所不同,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的發展也不一樣。兒童世界的價值觀和成人世界有著不同的理解。比如0~1歲嬰兒,3~4歲幼兒,或者6歲以上的兒童,面對不同成長階段畫面的設計、故事主題的表達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應該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國內原創繪本對于此方面的分類卻幾乎沒有。總之,要站在為孩子、讀者服務的角度去定位。而非,只看優秀繪本成功的表面,盲目模仿。而相對國外成熟的市場,分類較為細致。
2 探討中國本土人文精神的特點及意義
“人文精神”是來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它關注于人本身的一種價值,一種精神,尊重人、關心人,也就是“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人文精神可以反映某個民族、地區在某個時代或階段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時代精神。從大的方面來看,人文精神體現的了一個國家在這個時代中的文明程度。不論是中國的文化還是中國的人文精神的溯源,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歷史之久遠。從上古時期的傳說,人文初祖伏羲女媧、神農創世,到孔孟時期人文思想之初,再飛越千年回到當代“以人為本”的主旋律。展現了中華民族融于自然、探索萬物的精神長卷。中國的人文精神在歷史上的發展中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寶貴遺產。
代表著東方文化的中國本土人文精神有其獨特的面貌。勤勞智慧、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在與自然共生的發展過程中造就了世界矚目的華夏文化體系。儒家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并且在世界上也影響深遠。我們需要在其眾多的思想資源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這將會為我們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完善起到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很多言論至今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并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甚至成為前進的座右銘。“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原則和道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體現了古人智者的對生活感嘆以及對于人生的哲學思考。而這些看似簡單卻往往有時候難以做到和無法透徹理解的道理反映出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真實存在和世界萬物的規律。如此等等,這些傳統卻又富含現代意義的思想,抱著對人類本身的探索和發展的積極態度,成為一代代人永為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中繼續傳遞著。
文化本土就像植物和土壤的關系,和植物一樣,它是有生命和有延續的。文化也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發展也要依賴它成長的土地。文化的形成是不同本土獨創的一種形式,而社會的發展也須由文化的傳承來促進。現如今很多的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植根于本土,將傳統與現實生活的變化融入其中并伴隨社會的發展將其精髓發揚光大。
3 作品中映射出的人生
很多優秀繪本中所體現的關于對人的價值的追求、理想信仰、自我超越、自由平等以及人生老病死等意義的探索帶給人們眾多的思考和啟示。同樣,很多優秀的繪本都深深烙上了本土文化的印記。當孩子們能夠幸運地讀到擁有文化傳統的書籍時,他們的視野無疑將要開闊了很多。繪本有關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繪本中的的確確映射出了各種文化和思想精神。分布在全球各地擁有不同背景文化的繪本作者,在不同的空間講述著各具特色的故事。
首先要談到的一本書是1836年在美國出版的,曾經經歷過半個多世紀風雨之后依然深受全世界小朋友喜歡的繪本——《愛花的牛》。這本在作者看來只是讓孩子感受快樂的書在特殊背景下曾經被列為禁書,但是書中積極的精神受到了廣泛的贊譽。這本書,不僅僅孩子喜歡其中有趣的故事,大人們也會從中感受到沖擊心靈的那種力量,而深受觸動。它是一本尊重個性的書。一頭叫做費迪南的公牛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在“愛跑、愛跳、愛抵觸”的活躍公牛群中,他顯得格格不入,他喜歡“靜靜地坐著,聞聞花香。”畫面的群牛的動感,與安靜孤單的他形成畫面氛圍的鮮明對比。他媽媽的出現帶給人一種溫暖,善解人意的牛媽媽也像很多的母親一樣,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流露出了一種擔心。但是牛媽媽理解兒子、由著不覺得孤單的費迪南過著自己的生活。他被陰差陽錯選中去參加公牛大賽時,熱鬧的節日、喧鬧賽場、花哨的士兵、神氣的斗牛士,這些的喧囂最終敗給了只是坐在賽場上聞女士頭上戴的鮮花花香的費迪南的安安靜靜,無奈的人們將對于他們無用的費迪南送回了家,“直到現在,費迪南依然坐在他心愛的櫟樹下,靜靜地聞著花香”。“他過得很幸福。”這個故事影射了在孩子的成長中許許多多的例子,很多人會從這頭可愛又與眾不同的公牛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這樣了解孩子接受孩子并愛護孩子的母親卻也是所有家長值得思考的范例。每個孩子都是有著自己個性的,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能夠不受打擾安心地按自己的意愿和發展規律慢慢長大,這其中也反映了親子關系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它是一本反映地方傳統與文化的書。書的作者是美國人曼羅·里夫和羅伯特·勞森,故事本身充滿著美國精神,個性、自由和無處不在的幽默感。故事的背景則發生在具有斗牛傳統的西班牙。西班牙的斗牛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這個傳統從貴族專屬一直到民間流行,到如今還保留一著年一度的奔牛節為我們所熟悉。這一項競技運動一直被認為是勇敢善戰的象征。繪本中描繪的公牛的壯碩、具西班牙特色的建筑與風景以及具有西班牙風情的衣著裝束和人物神情,將西班牙的古老的文化傳統表現得細膩而又獨特。值得稱贊的是書的作者將自己的嚴謹融入書中,尊重孩子、尊重讀者,將自己所有的知識和理解化成書中的一草一木、一詞一句,沒有絲毫敷衍和猶豫。繪本所包含的所有的隱性的信息和思想都融入了有趣的故事情節中。
因此,優秀的繪本反映的不僅僅是某個方面的內容,它的圖文、它的思想和它的細節都完完整整反映了優秀的作者對于人生的理解和表達。
加拿大梅蘭妮·瓦特創作的《奧古斯汀》,講述了一只愛畫畫的企鵝奧古斯汀,跟隨調動工作的父母從南極搬家到北極去的故事。其中,故事傳遞出來的情感是當我們搬離熟悉的環境,內心充滿了期待、不舍還有茫然與焦慮,孩子當然更是如此。想念老朋友,如何結識新學校的朋友,怎樣去和別人打交道等等。這些問題能夠讓你在讀故事的同時得到啟迪和放松。這本書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在我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如此眾多的搬遷讓我記憶猶新,甚至影響了性格的變化,因此會有這樣的同感。我沒有這樣幸運,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繪本教我該怎樣去面對。這本書另一個值得稱贊的是它別出心裁的構圖。左面是九格描繪細節的小圖,右面是主干故事的大圖和文字描述,大圖充滿了溫情、小圖覆滿了智慧和趣味。畫面色彩豐富飽滿,背景中讓小讀者不僅了解了南極和北極,同時穿插的世界名畫也讓我們受到一定的藝術熏陶。繪本真的很神奇,它讓我們看到不同地域的人們還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所以,人終究不是孤獨的。
在書店翻閱到《團圓》這本書時,僅看到“團圓”兩個字及大紅紙的背景,就讓我感覺到了濃濃的中國味,于是迫不及待地將這本書讀完并買了下來。書中講述了在中國人最要節日——春節,在外奔波的爸爸回家和妻子女兒團聚的故事。女兒和爸爸的感情,爸爸和媽媽之間無言的情感流露,樸實的語言將濃濃的親情表達的深入人心,看到最后的畫面,爸爸在短短的團圓之后離開了家,接下來暗示的又是長長的離別和等待,我不禁心里也越發酸楚,眼眶濕潤。畫面充滿了中國元素,大紅燈籠、紙風車、小橋流水、中式房屋、吉祥春聯、湯圓、舞龍燈、彩旗、日歷牌……濃厚的中國親情、熟悉的中國元素,讓繪本的情感如此自然和真實。每次讀的時候,那種情感始終是那么濃郁。《團圓》在2009年榮獲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首獎”,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2011年十大繪本之一,也是此刊此項活動開評以來首個入選的中國作品。雖然是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習俗,但平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在不一樣的世界能夠產生同樣的共鳴。優秀的繪本就是這樣,它有著對人本身的關愛。
4 探究如何創新具有中國本土人文精神的繪本作品
且提起“本土”二字,就須將二字徹底探個究竟。本土并非等同于傳統,傳統是很寬泛的概念。本土我們可以看的比寬泛更寬泛一點,而且這個范圍會根據社會的發展、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廣闊的地域,漢文化圈深深影響了周邊國家和地區。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中國的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當國內的繪本處于發展的某個階段時,深刻挖掘本土文化的題材融入現代化的發展是一條必不可少的道路。
中國不缺文化、不缺傳統,缺的是對于繪本的理解,缺的是中國教育者對于繪本的深刻認識和對于兒童的關注。每個人都知道,有壓力的學習會讓人厭倦和抵觸,更何況喜愛游戲的孩子們。創新繪本作品就要從思想認識的根基開始,不要灌輸,無須說教。將優秀的文化傳統融入有智慧、有思想的符合現代生活發展的故事構思,以輕松快樂的態度讓孩子體味成長的趣味,以快樂為主導,打造獨具中國本土文化精神特色的繪本作品。如何既不照搬傳統又能將本土優秀文化思想融入故事?如何挖掘某一個主題并能夠將其深化,主題的意義將用何種手法和風格來進行強調;主題如何配合畫面效果并能夠加以升華。這些問題既實際又關鍵。
蔡皋女士是我國第一位獲得國際布拉迪斯拉發國際兒童書展(BIB)最高獎項“金蘋果獎”的繪本藝術家。她的代表作品有《荒原狐精》《曬龍袍的六月六》《桃花源的故事》《花木蘭》《孟姜女》。作品題材都與民間故事和生活有關。畫面中生活與自然融為一體,個性鮮明的造型展現出來不同的人物面貌。迷人的色彩充滿著生命的躍動,粗獷中不乏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