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20世紀初,德國正在經歷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系列問題,人們迫切需要能反映當時社會現狀的藝術作品,以此來表達內心思想。德國表現主義的出現,對當時德國藝術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種表現主義的繪畫要求藝術超脫客觀存在,注重個性的表現,具有很強烈的情感因素成分,注重對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強調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與情感的力量,通過激情蕩漾的筆法、視覺沖擊,強烈色彩以及夸張、變形的主體形象,并以抽象的繪畫語言來表達藝術家對于社會、文化的態度,德國表現主義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獨特地位,同時還廣泛而深遠地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美術發展。
關鍵詞:德國表現主義;藝術情感;色彩;藝術創作
1 德國表現主義的概念及特征
1.1 德國表現主義的概念
所謂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夸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思想感情,這種藝術形式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的,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反對藝術的目的性,它流行于20世紀初期歐洲的繪畫領域,是當時社會精神錯亂和文化危機的反映。
1.2 德國表現主義的特征
德國的表現主義繪畫藝術是在梵高等著名畫家的影響之下誕生的一種現代繪畫藝術的主導趨勢,相對于同時期的野獸派繪畫,表現主義對于內心情感因素的描寫更加側重,主張通過夸張的主體形象、強大的視覺色彩沖擊結合藝術家內心的情感色彩,用鮮明的繪畫語言以表達其擺脫傳統束縛的渴望及對個性的追求,將對世俗的反抗精神及對個人的自由追求上升到要求人性解放的層面,這種思想在后來的德國繪畫史發展過程中貫穿始終。
2 德國表現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19世紀末期,隨著啟蒙運動的不斷升華,歐洲的藝術思潮不斷推崇出新,各藝術家們不斷打破傳統的束縛,對藝術的表達形式及表達的內容進行創新。到了20世紀初,歐洲正面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各種社會思潮及社會體制相繼涌現,并發生激烈碰撞,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交織,引致社會的動蕩不安。同時由于世紀之初發生的世界大戰,對人們的內心深處起著巨大的沖擊作用。因而,人們內心對時代充滿了極度復雜的感情,藝術家們憑借自己飽經滄桑的畫筆,將對這個世界的復雜感情,運用夸張的主體及色彩,在畫作上得到深情釋放。
德國的表現主義就興起于20世紀初期,這個時期社會變革的激烈進行、戰爭以及工業革命的沖擊都對社會的思潮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此時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態度,在色彩、線條、表達內容上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在德國以橋社和青騎士為代表、法國以野獸派為代表的表現主義團體幾近同時掀起了世界藝術史上的“表現主義運動”。表現主義藝術畫作是德國繪畫史的一座豐碑,其所展現的獨特的繪畫語言,對現當代的繪畫都有極重要的啟示意義。它的產生是有其歷史的必然性。首先,時代背景的影響。表現主義誕生的前奏背景是社會正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洗禮中,機械的大規模生產對原有的生產模式造成了極大沖擊,資本主義的文明日益對舊文明起著巨大的沖擊作用,同時,這種文明使得一部分人資本家極度富有,而另外一些手工業者及小企業家日益貧窮,從而引起世人對這種機械文明的極度不滿,同時,戰爭的洗禮讓人們的內心飽經風霜,這種復雜交織的心理促使藝術家們開始打破傳統藝術的機械性及目的性,而主張追求精神的力量。其次,民族因素的影響。德國的民族構成中有主體的德意志民族以及其他的少數民族索布族、猶太族以及少數的亞裔族人,因而其民族構成極為復雜,這種復雜的民族特性使得德國人在精神上存在多重性,同時具備一定的思辨及抽象力,并且極善于宣泄被壓抑的情感,這種獨特的人格特性,對于德國藝術家們對個性的追求、對世俗的不屑等的精神宣泄起到了巨大的鋪墊作用,對于促使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的產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環境因素也是一個重大原因。這里的環境一方面包括自然環境,同時也包含“精神”環境,及時代精神以及習俗等。德國缺乏自然屏障的地理條件使得德國人在思想上較為開放,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德國的繪畫藝術傳統上便具備重視個性的發揮、主觀思想表達以及感情色彩的宣泄等獨具一格的特點,這使得善于“表現”成為德國繪畫藝術的精神支柱,并在后續的發展中為“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3 德國表現主義的主要派別
在20世紀初,表現主義藝術初步興起時,涌現出主要的德國繪畫表現主義美術團體有橋社、青騎士等派別。于1905年在德國的德萊頓成立的“橋社”的靈魂人物是當時德萊頓理工學院建筑專業的學生基希納,其成員中包括基希納、黑克爾,施米特·羅特盧夫等。橋社一詞的含義是團結所有德國藝術家,共同起來反對腐敗的學院派繪畫和雕塑,建立一種新的同日耳曼傳統有聯系的而又充滿現代情感和形式的美學,從而在藝術家和切實有力的精神源泉之間建立一座“橋梁”。1906年10月在一家燈具廠的臨時陳列館里舉行了他們的首次展覽,而后又連續舉行過幾次。他們從新印象主義畫家及梵高,蒙克等人的作品中吸收營養,發展了一種以簡化的自然形體和版畫作品中的線條為主的明晰風格。1913年因內部意見分歧而宣告解散。這個派別的基本特點是采用簡潔但扭曲的線條、配合濃艷非自然的夸張色彩引發人們的視覺沖擊,同時在繪畫對象上傾注精神上的表達,以激起人們感情的波浪,更加強烈、直接的對現存世俗進行感情上的抨擊與批判。橋社的建立是德國藝術家在繪畫中開始追求表達個性的起始點,它在繪畫史上的影響不僅僅限于德國,并且在推動歐洲藝術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德國表現主義的另一個影響深遠的美術團體是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的由康定斯基與馬克爾發起組織的“青騎士社”,這是德國的表現主義藝術開始成熟的標志。“青騎士”一詞,產生于這年初冬康定斯基與馬克爾的一次閑談。康定斯基曾在其《自傳》中回憶道:“我們都喜歡藍色。馬克爾喜歡馬,騎士則是我的主題。我們兩個很自然地說出‘青騎士的名稱”。在青騎士社中,康定斯基是最核心的人物。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藝術家,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學和政治學,曾受聘為俄國一所大學的法律教授。他精通音樂,還系統鉆研過西方現代哲學,尤其信奉通神學和通靈術。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貌似斯文冷靜而性格內向的俄國人,竟像梵高一樣,內心總是燃燒著熾熱的感情之火。這位極度敏感的藝術家,能在那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五顏六色之中,看見音樂的節奏與旋律。他們于1911年12月~1912年1月在慕尼黑的坦豪塞畫廊舉辦首次畫展,選取青騎士為標記,1912年以后所出版的年鑒也以此為名。他們的藝術作品極度注重色彩上的明亮性以及表達形式上的抽象性,作品主要反映了當時社會上的變革,涉及城市、生活、宗教、自然、戰爭等題材,青騎士社的存在逐步肯定了藝術的真實價值在于其對精神的表達。托爾斯泰說:“藝術是一個人用某些外在的標志將自己體驗過的情感有意識地傳達給別人的人類活動。藝術品中若沒有融合藝術家自身強烈的情感,那么該作品在世人看來,也會顯得索然無味。”表現主義的繪畫藝術極其注重藝術家的內心活動與情感表達,其作品中對藝術家的感情不加任何掩飾。由于社會背景造成的影響,社會的動蕩不安、機械文明對傳統文明的沖擊等,引發了人民內心的極度不安情緒,因此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在情感上的突出特點是焦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