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春
摘 要:數字繪畫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在帶來繪畫藝術大眾化和更具娛樂性的同時,也導致數字繪畫作品整體藝術水平的低落和對傳統繪畫技巧運用的衰落,如何解決繪畫藝術在民眾中普及廣度與繪畫藝術自身發展所需深度的矛盾,值得大家去思索。
關鍵詞:數字繪畫;傳統繪畫藝術
數字繪畫被稱之為“數碼繪畫”或“無紙繪畫”,是指創作者主要借助計算機完成的數字化繪畫作品。數字繪畫的產生距今短短的這幾十年里,其發展速度之快、勢頭之猛,是大多數人所所始料不及的。隨著繪畫技法和風格的逐漸成熟,數字繪畫與商業領域設計逐漸融合在一起,并以其優異的視覺效果、便捷的傳播方式和高效低成本的制作手段,受到設計界人士們的熱捧。
作為繪畫門類的一種,數字繪畫在商業設計中的成功使很多藝術家不再熱衷于傳統繪畫復雜的繪畫技法和煩瑣的手工制作程序的專研。數字藝術作品的硬邊、特效、鏡頭感等風格正影響著當代繪畫藝術的發展,傳統繪畫藝術正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這場變革所帶來的影響可分為幾個方面。
1 數字繪畫使繪畫藝術變得大眾化
數字繪畫的興起,促使了繪畫藝術卡通化、濾鏡效果等作品的出現,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繪畫藝術創作和欣賞方式的變革。數字繪畫使繪畫藝術開始了大眾化的進程。
傳統繪畫的觀者只能通過美術館或畫冊、書刊等方式接觸作品,欣賞渠道相對狹窄、欣賞活動受客觀條件的制約,繪畫藝術只能是一部分人的藝術,很難像音樂作品一樣真正的走入大眾的生活。但數字繪畫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困境,人們通過借助影像、網絡等方式,使其得以快速傳播。這種零成本而便捷的欣賞方式,可以被認為是藝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變革。
2 數字繪畫使繪畫藝術具有娛樂性
數字繪畫已走出了純藝術的領域,擺脫了傳統繪畫的高深與晦澀,以清新、時尚的風格隨著大量商業設計和廣告流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數字繪畫結合插畫、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多種形式出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在學習、工作、上網、購物、娛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接觸到大量時尚的數字繪畫,并從中得到視覺感官和心理上的愉悅。數字繪畫作品已經與音樂一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調劑品。繪畫藝術所應具有的娛樂化正在人們的生活中凸顯,繪畫藝術正由于數字繪畫踏上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道路。
3 數字繪畫的普及降低了繪畫藝術的門檻
隨著數字繪畫的發展,繪畫的業余愛好者只要具備基本的造型能力、藝術素養和軟件應用技巧,便可以自行開始數字繪畫創作。利用數字軟件進行創作,繪畫者可以不必花費過多時間、也不用學習系統而復雜的繪畫技法,避免了基礎造型訓練所需的時間,降低了繪畫創作所要求的技巧難度……一切都由于通過軟件而變得容易和簡單。這對于傳統藝術家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擁有一臺個人電腦,創作者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數字繪畫創作。不必掌握油畫、水墨、水彩、版畫等多重表現技巧,也不必考慮自然光線、環境、繪畫工具等一系列煩瑣的問題等等。數字繪畫較之于傳統繪畫更加便于繪畫者的創作,為擴大繪畫創作群體、普及繪畫藝術提供了便利。
4 對傳統繪畫技巧運用的衰落與作品藝術性的匱乏
數字繪畫創作的普及勢必導致運用傳統繪畫技巧的退化和作品藝術性的貶值。當代繪畫越來越多的強調觀念和圖式,即所謂的重觀念而輕技法。而在數字繪畫的創作中更是與傳統技法毫無關聯,如坦培拉、古典主義繪畫的多層罩染等傳統繪畫技巧正逐漸被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所忽視和遺忘。在現今擁有如此便利的數字技術支持下,他們不再習慣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致力于傳統技法的學習、繼承與研究。今天的藝術界尚且還有部分藝術家運用傳統技法進行創作,可是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繪畫作品依賴計算機制作完成,博大精深的傳統繪畫技法將會何去何從?
同時,數字繪畫普及形成了創作門檻的降低,技術性要求的簡單,使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數字繪畫的創作。但由于造型基本功和美術基本素養的“先天不足”,致使人們的視野中出現了大批藝術質量低劣、平庸的數字繪畫作品。其直接后果是整體藝術性的降低、思想上的平庸,學術上的低下。由此反映出繪畫藝術在民眾中普及廣度與繪畫藝術自身發展所需深度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解決值得大家去推敲。
5 數字繪畫對繪畫界產生的影響
隨著數字繪畫對繪畫藝術的影響越來越廣,對數字繪畫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其中萬能論與無用論兩種極端的觀點成了對數字繪畫評述的代表。對此,我們應該對數字繪畫所帶來的利弊進行客觀的評價,正確分析認識數字繪畫與繪畫藝術的關系。就從兩種觀點的依據來說,一種是數字藝術的無用論,其認為數字繪畫是完全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產物,其形成純粹是由于商業行為的催生所產生的,與傳統繪畫并無直接關系,不應該將其上升到藝術高度。另一種萬能論,計算機技術在繪畫技巧上都可以較好地實現,今后必將取代傳統繪畫。從上述觀點看,人們對其二者之間的關系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對數字繪畫和傳統藝術缺乏足夠的了解認識。無用論是缺乏對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自我創新和完善這一自然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而萬能論又過分夸大了數字繪畫的作用和優勢,對數字繪畫當前的發展現狀和前景過于樂觀。
用兩個實例可以解釋無用論和萬能論觀點的不完整性。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泉》是一幅色彩和線條都十分簡潔的人體畫,是安格爾藝術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這張作品是古典美與具象寫實的人物形象的完美結合,花費了36年的時間,不僅僅是主觀的對形體、色彩、構成方式形式上的加工,而是作者在繪畫構成中,將人物形象更加接近作者畢生所追求的“理想美”,展現的是作者心中的藝術理想。所付出的心血不是對線條的表述,而是對“理想美”的勾畫。而對一些人所說,它幾乎可以像草擬即興小品那樣一揮卻就是不正確,數字繪畫能夠模擬的只有安格爾精到細膩的筆觸,僅此而已。就如我們已知的電子音樂的崛起及其相關編輯軟件的應用,并沒能催生可以與經典名曲相媲美的音樂作品一樣。技術僅僅是技術,而藝術品之所以能夠被稱為“藝術”,其根本底線是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對不具備繪畫素養,片面夸大數字繪畫發展潛力,低估傳統繪畫藝術價值的觀點,都是嚴重違背藝術發展的自然規律。
我們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數字繪畫所帶來的利弊,正確認識數字繪畫與傳統繪畫的關系,任何片面的、絕對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隨著數字繪畫的多元化發展,藝術風格日趨成熟,其便捷的創作、欣賞方式,炫麗新奇的畫面視覺效果將與傳統繪畫深厚的藝術根基,豐富多變的表現技法互相滲透與融合,這種融合并不會只停留在畫面上,而是將延伸到更為廣泛的層面之中。藝術性和原創性將得到加強,數字繪畫將成為繪畫藝術領域中獨特而重要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紀保超.數字繪畫藝術與傳統繪畫藝術[J].大眾文藝,2013(04):56.
[2] 丁粵紅.數字繪畫的應用表現[J].大眾文藝,2010(22):4445.
[3] 楊華.數字繪畫淺談[J].齊魯藝苑,2000(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