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侍鍔
摘 要:展示道具是展覽館展示的基礎,在整個展覽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展示內容的重要載體,使之與展品之間產生有效地傳達。對于現代展覽館展示道具中一個特別的類型——場景類道具而言,在展示內容的表達上增添了一份情境性。它是人們在人為特定環境基礎上把生活、文化、社會以及創作者所要表達的心理活動與感受等復雜因素進行重新建立為復雜與多元的展項空間。所以,場景類展示道具能夠準確體現展示的主旨,從而使參觀者從中獲得不同種類的需求。本文借助案例分析的手法對展覽館中場景類道具的設計特點以及表現手段進行探究。
關鍵詞:展覽館;場景類道具
0 引言
現代展覽館的展示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通過物品陳列、空間規劃等方法,以富有美感并且彰顯個性的藝術語言,抑或是通過形式豐富多樣的展示手段來詮釋展示主題,集中地向參觀者傳遞大量信息的一種形式。場景類展示道具作為展覽館提供信息的一條特殊途徑成為眾多設計者所喜歡的表達形式。場景類展示道具設計制作的目的是使得觀眾能夠在第一時間較為準確地理解展品所傳達的信息。它是集多種功能、多種內容、多種形態的一種復合性設計類別。下文就展覽館場景類展示道具的內容形式以及表現手段進行分析探索。
1 按照展示內容進行劃分
(1)場景復原式。場景復原的方式也可稱之為景觀式的陳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從舞臺表演藝術中延展出來的一種。對于場景復原式的道具制作一般在綜合類博物館出現,與展出的標本模型一同呈現給觀眾,配合聲、光、電,在室內模擬出野外的實際狀況。除此以外,場景復原式的道具還會出現在一些名人故居類的展覽館中。因為有一些類似的場所由于年久失修,原本能夠反映其當時本來面貌的重要配件、裝飾物等,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缺失。所以,這時場景類道具制作的引入無疑給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同時,此類場景在制作時還會借助人物雕塑、蠟像、陳設再現當時生活狀態或具有紀念意義的時間點。杜莎夫人蠟像館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借助蠟像能夠惟妙惟肖塑造人物細節特征的特點,配合周邊場景的烘托,再現某名人為人熟知的一面。使觀者能夠近距離地感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表現形式。
(2)情景演繹式。所謂“情景”從廣義上來說是指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中,能夠對觀眾產生一定影響的各種情況,它包括內部和外部兩種因素。內部因素指的是,參觀者在參觀的同時所產生的內在心理活動,雖然場景道具所搭建的“景”不會變,但是參觀者由此所產生的想法、情感各不相同,這也是由每個人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教育程度、藝術修養等因素有關。外部因素指的則是該場景的內容本身,這看似與場景復原式相類似,但情景演繹式更多的會摻雜著設計者個人情感的部分,并通過展示的手段加以烘托、放大,使參觀者第一時間可以感受得到。
隨著現今展示技術的日新月異,情景演繹式場景道具的制作無論從制作手段、表現形式、技術等都層出不窮,比較主流的是采用幻影成像、多媒體投影等表現手法,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時至今日傳統手工藝的制作手段同樣散發出其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例如,“惠山泥人”就是其中的一類。“惠山泥人”作為無錫當地三大特色之一,始于南北朝時期,盛于明代,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它以重著色并且“滿而不塞,繁中有簡”的特點,成為人民喜聞樂見的一類藝術表現形式,并且現代展覽館中對其的運用使之煥發出別樣的魅力。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十里紅妝”展項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該展項中由于展示內容的要求,設計者想要在展覽館有限的場地中再現舊時紛繁復雜的婚慶場面十分困難。所以,在展項布置時采用了“惠山泥人”的手法來復原當時浩浩蕩蕩的場面。場景中泥人動作活靈活現、表情各異,并且當時婚嫁的道具也一應俱全,觀眾在參觀的同時不僅對展示內容能夠快速直觀地了解,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手工藝有了一定的認識,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2 按照場景道具的制作表現手段進行劃分
(1)繪畫的表現手法。全景畫是繪畫中特殊的形式,同時也是場景道具制作的一種表現手法。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后期,全景畫這一特別的繪畫表現手段就在法國、匈牙利、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流行起來。最初,全景畫表現題材大多表達戰爭的慘烈場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全景畫由于其能夠在一張圖上反映出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特點而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展覽館中。它可以作為整個展項的背景,烘托出前部的實體道具、模型、標本,并由周圍聲、光、電的配合,給參觀者特別的體驗經歷。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清明上河圖》,從繪畫本身看,幾百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匯集與五米多長的畫卷中可以說是全景畫的典范。時至今日,在2010世博會中國館中,雖然這幅畫作被放大至一百多米并且通過現代科技重新詮釋,可作品中全景繪畫的表現手法仍蘊含其中。
(2)實體道具的制作。實體道具的制作是場景道具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段。許多博物館、展覽館中隨處可見,我們最熟知的或許是自然博物館中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標本。從選材來看,實體道具材料的使用不盡相同,木材、石材、金屬、玻璃等都可以為其所用。甚至是廢舊物品,如各種材料的包裝盒、布料等,只要是能夠為場景展項服務的,都是實體道具的選材范圍。從形式看,實體道具比起繪畫有其優勢在于真實的三維世界比起二維世界來說更具表現力。同時,較之科技手段的運用,實體道具更具親和力且貼近生活。例如,近期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的“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展覽里“我在這里,卻了無一物”展項中,藝術家采用了整個房間作為展示空間。房間中的實體家具以及一些室內陳設已然成了展品,并且在處理手段上藝術家使用了能夠使參觀者產生虛幻感受的熒光圓形斑點紙貼覆蓋于展品表面,表達出藝術家眼中對于中產階級日常物質生活已經被無限“重復”所取代的理解。
(3)科學技術的運用。社會在發展,科技也在不斷地更新,展示場景的制作手段和技術在這股大趨勢下也不斷推陳出新。我們熟知的有幻影成像、多媒體投影技術等。幻影成像是比較成熟的一種,它是將所拍攝的人或物的影像資料投射到布景箱中,制造出一種似真非真的感覺。例如,在上海歷史博物館中展出的“弄堂之聲”這一展項中,設計者通過幻影成像技術將虛幻的形象與實體模型相結合,惟妙惟肖地反映了上海弄堂居民一天的生活狀態,該展項中人物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情趣,給一些不了解上海歷史的參觀者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除此以外,不得不提的是時下流行的虛擬現實技術,它在各大展覽中被頻繁使用,可以說是運用科學技術制作場景的佼佼者。虛擬現實技術是一項綜合集成技術,包括了電腦圖形處理、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等。在虛擬的場景展示道具設計中,設計者通過三維軟件制作出虛擬世界的環境,借助如kinet傳感器媒介把參觀者與之聯系在一起。這時,參觀者可以通過手勢、動作等隨意的放大、縮小、旋轉虛擬場景中的“物體”和“環境”,給參觀者非同一般的感官體驗,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直觀性與交互性。
3 結語
現代展覽館中場景道具的展示理念以及展示手段隨著科技的更迭而不斷進步。其影響著材料的選擇、造型樣式的取舍、風格的傾向等。因此,上文所陳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還是應該不斷研究、創新和發掘出更多的適合于不同場景需求的道具表達形式。不僅如此,在原有技術和材料的基礎之上通過“變”來達到創新也是我們值得考慮的一種設計思路。最后,希望通過設計者的努力將不同種類以及表現手段的場景類展示道具呈現給觀眾,并將展出的內容演繹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為參觀者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觀展回憶。
參考文獻:
[1] 王麗麗.革命歷史類博物館場景復原設計的情感表達[D].南京藝術學院,2013.
[2] 何牧.展示道具的多維傳達方式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0.
[3] 趙佳,王玉清.展示道具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