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張雅馨
摘 要:古書畫文物在博物館藏品中的保管與利用極其重要。古書畫的壽命主要是受到古書畫文物儲藏環境的影響,影響因素包括溫度、濕度、關照和有害氣體的侵蝕等等。如何通過控制環境對古代書畫進行管理與保護,是當前文博工作者面對的一大難題。因此,本文就古書畫文物的保護管理與收藏利用進行了研究,希望對進一步重視古書畫文物的科學保養,合理利用館藏書畫開展陳列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古書畫;文物;保護管理;收藏利用
0 前言
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眾多民族文化遺產之中,書法名畫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許多歷代藝術大師的名作,現在已經成了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但是,經過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之后,這些古代書畫除了顯得珍貴之外,還顯得十分脆弱,需要精心保管才能夠繼續保存下去。因為對于古書畫而言,其材料主要是宣紙、綾、絹、帛等,既怕潮濕,又忌干燥,而且時間長了很容易被蟲侵蝕,與其他的文物相比,顯得更為嬌貴。如何通過控制環境對古代書畫進行管理與保護,是當前文博工作者面對的一大難題。因此,本文就古書畫文物的保護管理與收藏利用進行了研究,希望對進一步重視古書畫文物的科學保養,合理利用館藏書畫開展陳列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古書畫文物收藏的特殊性
由于古書畫文物的主要材料是紙張、絹綾、顏料以及各種輔料,均屬于有機材料,因此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物,其保管起來要比一些金質、陶制等文物要更加困難,因此,有關古書畫文物的收藏具有強烈的特殊性。其中,自然環境的因素對古書畫文物的保存影響較大,尤其是溫度、濕度、光照、有害氣體、塵埃等等,都會對古書畫文物造成嚴重的損壞,直接影響古書畫的保管壽命。因此,創造良好的環境是進行古書畫文物保護管理和收藏利用的必要條件。只有相對穩定和適宜的保存環境,才能夠延長古書畫的保管壽命,降低其自然損害的程度,創造更好的利用價值。
2 古書畫文物的保管
(1)古書畫保存中的溫度與濕度控制。在對古書畫保存產生影響的眾多因素當中,溫度和濕度是一直在發揮作用的因素。首先,無論是潮濕的環境還是干燥的環境,都容易引起紙纖維性質的改變。溫度和濕度對古書畫造成的最大損害就是纖維的膨脹與收縮,尤其是當溫度和濕度不穩定,忽高忽低時,對纖維的破壞性極大。因此,需要對古書畫文物進行密閉存放,如存放在密閉的收藏箱當中,并且在四周、上部和底部墊襯和覆蓋多層宣紙。這些宣紙將書畫包裹起來,能夠達到吸濕和放濕的作用。當宣紙過潮時,可以選擇天氣晴朗時,將宣紙取出晾曬,干燥后再放入箱柜之中。這樣的保存方法既簡單又經濟,并且能讓古書畫的保存環境維持在一個恒定的濕度和溫度,從而延長了古書畫的壽命。除此之外,保存古書畫文物的房間也需要盡量保持溫度和濕度的穩定,從而抑制霉菌以及害蟲的生長繁殖。實驗證明,溫度和濕度對霉菌和害蟲的生長繁殖有很大的關系。當溫度低于10℃時,絕大多數的害蟲都會停止發育和繁殖,當相對濕度低于65%時,霉菌就會失去生長繁殖的能力,因此一般要求保存古書畫文物的房間將溫度控制在10℃~18℃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為了防止古書畫文物受潮,還可以利用一些干燥劑對其進行吸潮。最常用的干燥劑就是硅膠,其吸水能力可達0.4~0.5kg/kg,并且吸濕后的硅膠仍是固體狀態,表面不融化,不潮濕,不會對古書畫造成污染,并且沒有腐蝕性,性能穩定,還可以長期使用。另外,一些現代防霉、防蟲、防腐技術也逐漸滲入到古書畫文物的保管之中,如現在博物館里,古書畫在入庫之前都會利用環氧乙烷進行熏蒸,對殺滅蟲菌有很理想的效果。
(2)古書畫展掛中的溫度和濕度控制。裝裱后的書畫在展示的過程中會歷盡陰晴燥潤,從而發生受潮舒張和干燥收縮的現象。但是,由于紙張、絹綾和糨糊的伸縮率不一致,因此反復伸縮的書畫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凸凹不平。因此,在古書畫文物展掛過程中控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例如,在環境比較潮濕的江南,沒有采取措施對書畫進行展掛,就會造成書畫受潮綿軟,甚至出現霉斑。
(3)古書畫文物保管過程中有害氣體的控制。有害氣體是破壞古書畫文物的另一重要因素。有害氣體包括H2S、SO2、NO2等酸性氣體和氧化性氣體,其來源比較廣泛,如來自城市內的汽車尾氣、居民采暖、工業廢氣等等。另外,文物展示和儲藏文物用的囊匣也會對產生一定量的有害氣體,從而對古書畫文物造成損害。因此,避免古書畫文物遭受有害氣體的損害,需要做出相應的對策,已經成為當今文物保護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許多學者對這些有害氣體損害古書畫文物的原理進行了研究。首先,酸性氣體被古書畫文物吸收之后,能夠生成具有腐蝕性的碳酸、硫酸、硝酸等無機酸,從而對紙張中的纖維素進行氧化和水解,生產水解纖維素和氧化纖維素,并且造成纖維素分子整體的聚合度降低,加速紙張的損壞,縮短古書畫壽命。其次,一些氧化性的有害氣體,會氧化紙張纖維素和絲蛋白,從而破壞其結構,降低它的機械強度。另外,有害氣體中的Cl2還會造成顏料的變色和褪色,從而影響其觀賞效果。因此,在古書畫文物保存與展覽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凈化環境中的有害氣體,使用能夠去酸的紙板制作文物儲存囊匣,并且防腐活性炭吸附劑吸附有害氣體,有必要時利用堿性物質進行熏蒸。另外,綠化和改善博物館的周邊環境,也是避免有害氣體產生的重要措施。
(4)古書畫文物的修復與清洗。古書畫文物在流傳過程中不免要遭受到塵染煙熏、潮濕受霉、鼠咬蟲蛀等。因此,要定期進行修復和清洗,使其能夠重見明凈、延年留存。如果修復或者清洗不當,就會對古書畫文物造成重大損害。古書畫文物的清洗技術,除了傳統的水洗、植物去污等方法之外,目前還研制出專門的洗畫機,另外,還有激光技術、微生物技術正在進行研發。對于古書畫文物的修復一般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修舊如舊,也就是要讓修復后的元素信息仍然被保留。其次就是不能改變古書畫文物的原狀,要能夠將各個時期的信息進行保留和保護。再次是可逆性原則,選擇可逆的修復材料和修復方法。另外,還要遵循可識別性原則,要讓參觀者能夠輕易地區分自身修復部分和真實部分。最后,就是要遵循最少干預性原則,只做必要性的修復,盡量減少過多的人為干預。
(5)古書畫文物保管中的光照控制。光照因素是除了溫度和濕度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對古書畫文物產生影響的光照因素除了太陽的光輻射之外,還有人工光源的照射,尤其是紫外光,對古書畫文物的保存影響最大。光照會引起古書畫文物的褪色、變色、形變、斑點等,還會造成材料的比重、溶解度、透光性等的改變,同時降低古書畫文物的耐折度和強度。
3 結束語
古籍和字畫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如何保護和收藏它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想做好書畫的保管工作,不能夠只靠過去的傳統經驗,而是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探索,科學地進行管理,盡可能地降低對古書畫文物藏品的損壞程度,從而有效地對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進行保護。
參考文獻:
[1] 李文喜.簡論古書畫文物的保護管理與收藏利用[J].絲綢之路,2013(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