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江 濱岳捷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長沙市區公共座椅設計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基于地域文化、智能化、生態性等的幾個層面的創新理念,探索了長沙戶外生態化公共座椅的創新設計方法。
關鍵詞:公共座椅;地域文化;生態性;創新設計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公共空間的環境品質受到廣大市民的重視。公共座椅不僅只是戶外環境中的普通坐具,更多的成為公共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城市的居住區、商業區、公共活動區、旅游區等公共場所,公共座椅能為人們提供富有吸引力的交往空間。創新設計的公共座椅能為就座者營造更為自由、輕松、安全、舒適、平等的戶外環境,提供一定的私密空間讓人們能進行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如休息、閱讀、下棋、曬太陽、看人、交談等等,延長自由活動時間和引導人們良性的交往活動,使得公共空間活力倍增。這不僅關系到某個城市重要的文明形象,同時能創造出一種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技術、人與自然環境以及人的內在身心之間的和諧關系。
1長沙公共座椅的設計現狀
公共座椅廣義上的概念是供人群公共性活動之用的滿足座椅功能的用具。公共座椅區別于一般座椅的特點在于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性和交流性的特征。通常公共座椅按使用環境可以分為室內公共座椅和戶外公共座2個部分,本文將著重研究戶外公共座椅的創新設計。目前,長沙市區公共設施中的大多公共座椅普遍存在設計簡單、老套的現象。具體表現為:(1)用材和工藝均簡單。以石材、金屬、木材為主,其中又以同色、同款和同結構、同工藝的居多,缺乏新意。(2)缺乏與長沙本土地域文化相結合的設計概念。如同屬省會城市的西安、廣州、北京等都有能凸顯地域文化特點的戶外座椅。(3)功能單一且大部分在人機工程學的舒適度上有待改進。(4)忽視人的行為心理規律,放置區域不合理。(5)綠色生態性和智能化趨向偏弱。
2長沙公共座椅的創新設計
2.1功能創新設計
功能是產品的使用價值,功能合理的座椅能正確引導使用者的行為活動,提高公共座椅的使用效能。(1)公共座椅的材料創新。材料是創造公共座椅的主要元素,是產品結構、形式和功能的物質載體。首先,公共座椅用材的選擇應以長沙地區特有的材料為主,凸顯湖湘文化,同時兼具可再生、可回收循環利用的材料,減小環境污染。其次,使用耐候性強,抗酸堿耐油污,易清潔的復合材料,如碳素、聚酯纖維等材料,易于管理及減少后期維護成本。最后,盡量考慮質輕的材料減輕運輸拆裝的成本。(2)公共座椅的結構設計創新。首先,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便于座椅的運輸、組裝和拆卸,有利于靈活的調整公共座椅的布局。其次,減少連接件及零部件的數量,選擇螺絲釘、卡合的方式,避免部件之間用粘合劑。最后,結合人體工程學,提高公共座椅的舒適度,便于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地維修、維護。
2.2符合人行為心理的創新設計
(1)以人的行為心理規律為導向的設計。景觀建筑師約翰萊爾在對洛杉磯公園的調研報告中指出:大多數人在閑暇小憩時都是選擇面對人們活動的方向,這些活動或是游戲,或是比賽。人看人是人們的一種很普遍的心理需求。以人的行為心理規律為導向的創新設計能大幅提高公共座椅的使用效能。如按年齡段分為老年群體、青年群體、兒童群體和情侶人群或以家庭為單位的人群,全面分析這些人群對公共座椅的行為心理的使用習慣。(2)滿足人情感需求的創新設計。基于人情感的研究發現——人群體活動中的邊界效應。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總結了有關空間中邊界效應和邊界區域的經驗:如果邊界不復存在,那么空間就決不會富有生氣。所以,要求座椅位置的選擇一定要細心,通常它會和灌木叢、街燈、柱子或凹處、轉角等結合在一起,因為這些處于空間的邊緣區域為人們觀察提供了最佳的條件。又如考慮某些公共環境的弱勢人群的情感需求,如公車等候站臺,除了目前普遍具的不銹鋼候車椅以外還應設有專為特殊人群設計的人性化座椅,如孕婦座椅和兒童座椅等。布局合理、設計周全的公共座椅能讓使用者切身體會到來自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無微不至的人性化關懷。
2.3融合地域文化的創新發展趨勢
結合地域文化的造型設計。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征,以長沙為代表的湖湘文化是湖南的靈魂。外觀是產品材料、結構和功能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使用者直接接觸到的部分,公共座椅的設計離不開外觀的生態設計。首先,結合周圍環境的特點進行設計,與環境協調服務于城市的整體風格。其次,公共座椅的創新造型能使人產生共鳴的文化效應,有效地引導使用者的關心與參與公共活動。例如,可結合長沙地區象征植物,如荷花、辣椒,或湖湘文化中的民俗名人,如屈原、曾國藩、齊白石等。
2.4綠色低碳的智能化生態創新設計
(1)結合生態地理環境的公共座椅能源。對于需要能源的公共座椅,使用的能源應遵循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長沙地處亞熱帶氣候帶:日照充足,春秋較短,夏冬較長,天氣潮濕,雨水充沛,淡水資源豐富,如多功能座椅中的夜間照明的電能,可充分利用太陽能作為綠色能源。結合一定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過濾為直飲水,也可作為灌溉儲蓄用水,既充分利用資源,又能避免鋪設大量線路的施工難度和工程隱患。(2)智能化交互創新設計。21世紀是電腦信息網絡的爆炸時代,公共座椅的設計創新發展也將以智能信息傳播和交互體驗為主,這將成為未來設計的有趣現象進而變為主流方向。尤其以長時間休憩功能為主的公共座椅,若能提供電子留言、電子繪圖、電子資訊、電子閱讀、動態視頻等多方多維功能,如針對旅游景點中人們對公共座椅的亂涂“留言”行為,開發與座椅相結合的電子留言板;或收集座椅使用后的體驗評價匯總;也可網絡相結合提供智能終端服務等,將有助于實現良性的交互設計,大大改善和提高公共座椅的設計感和智能性。(3)結語和展望。公共座椅創新設計需滿足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高速轉動時期的更迭需求。本文通過對公共戶外座椅的創新設計的探索和分析,提出基于地域文化、智能化、生態性等的幾個層面的創新理念,意在提高城市人們戶外公共設施的設計品位,使戶外公共座椅的創新設計依托本文所倡導的設計理念,擺脫單調乏味的造型設計框架,走出忽視人行為心理潛在需求的淺表設計束縛,真正從人身心的需求出發,營造輕松、自由、舒適、靈活、和諧的城市戶外生活環境。不僅成就其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將是滿足人們日益對生活品質追求的具體表現,從而實現人、產品、環境的互動,為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
在未來戶外環境中為大眾喜愛的公共座椅的設計趨勢將會越來越貼近人性化、智能化、低碳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同時亦能體現文脈和地域的精神內涵需求。參考文獻:
[1] 周橙.公共戶內座椅產品開發設計探討[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2).
[2] 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心理與行為研究[M].天津: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
[3] 古德·艾伯特·H.國家公園游憩設計[M].吳承照,姚雪艷,嚴詣青,譯.成都: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