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梅
【關鍵詞】語文課堂?搖隨文練筆?搖案例 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58-01
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體驗,這些體驗,以及文本當中的篇章結構,都是學生練筆的良好素材。以下,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練筆時應關注的一些問題。
一、練筆選擇——文本與學生同兼顧
【案例一】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11冊《理想的風箏》一課時,確定了這篇文章的讀寫結合點后,筆者羅列了文章中值得學習的地方:1.作者對“劉老師旋轉板書”的細致刻畫;2.環境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映襯;3.議論、抒情對文章內容的提升;4.選取的事例出人意料,在矛盾中凸現人物性格;5.用寫實的詞語來寫虛的東西。(如文中的末尾段中有這樣一句話“然而他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這句話把“行走”這個動作性的實詞進行了虛化)
經過仔細斟酌,筆者把本課中的“實詞虛寫”作為本課的讀寫結合點。因為學生對于“實詞虛寫”的表現手法比較陌生,于是筆者設計了相應的練筆。教學中,讓學生先理解“行走”這個詞語的表達效果,他們認識到“劉老師”是不可能在作者的記憶里行走的,這里的“行走”是一個虛化的詞語,卻強化了作者對“劉老師”的懷念之情。在練筆的過程中,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奶奶的囑咐時常在我的腦海里叮嚀”“動人的音樂經常在我的夢鄉里響起”……經過練筆,學生就把實詞虛化的表現手法進行了內化。
【反思】讀寫結合點的確定要關注兩個方面:一要關注文本,教師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善于抓住文本的特質。這里的“文本的特質”外延可能要廣一些,它可能是相對其他文章表現出內容、表達形式、文章結構等方面的特質,也可能是相對于學生現有水平所表現出來的新東西。二要關注學生,教師要認真研究學情,了解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加強的,而且在這節課堂上是可以實施的。
教師在選擇練筆內容時做到文本特質與學生實際相結合,這樣,讀寫結合點的確定才比較科學。
二、練筆指導——粗放與細抓相結合
【案例二】蘇教版語文第8冊《艾滋病小斗士》第8自然段中寫道:“2001年初,恩科西病情開始惡化。6月1號他終于靜靜地離開了人世”,恩科西的死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有兩位著名政治家對他進行了高度評價。
針對這部分內容,有教師的練筆設計與指導如下:先讓學生朗讀安南和曼德拉對恩科西的評價,教師接著深情敘述:“恩科西去了,他永遠離開了我們,2001年6月1日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恩科西的葬禮,想看他最后一眼,他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恩科西說。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對恩科西說什么呢?“你”是原來不想讓恩科西上學的老師、校長、同學或學生家長;‘你是一個聽說恩科西事跡的陌生人;‘你是一個與會的代表……請以‘恩科西,我來送你了,我是……寫一段話。”
【反思】對于情感性較強的文章,練筆指導要“粗”,以免削弱學生的情感和課堂氣氛,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盡可能細致地把他想說的表達出來。上面案例中《艾滋病小斗士》這篇文章的情感性較強,主人公的經歷讓人同情、悲傷、感動、敬佩和反省。教師在讓學生練筆時,沒有做過細的指導,而是將點撥融入到激情的導語之中,這樣的“粗放”非但不會影響學生語言表達的效果,反而讓學生在課堂延續的情感和氛圍中動情練筆。
而對于如何運用語言,我們應予以細致指導。如學生第一次學習寫文章的開頭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開頭的妙處,還要加以示范,目的就是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應該怎樣作文。
三、練筆訓練——課內與課外互補充
【案例三】蘇教版語文第11冊第17課《麋鹿》的課堂練筆有:學習文章的開頭方法、學寫動物的外形。
課文在介紹麋鹿的外形時寫得很具體。由此,筆者想起我們學生作文時寫到動物的外形,比如兔子,總是這樣寫:“它長長的耳朵,紅彤彤的眼睛,雪白的毛,短短的尾巴。”這樣的描寫欠生動具體。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注意引導學生學習體會文章是怎樣介紹麋鹿的角、尾巴、蹄子和毛的,如文中不僅寫了它的形狀,還寫了它的變化和相關作用等。在寫作練筆中,筆者讓學生回憶熟悉的一種動物,介紹它外形的一個方面,如:貓的眼睛、狗的耳朵、兔子的尾巴、豬的鼻子等,比一比誰寫得細致,還可以試著運用課文開頭的方法寫作。
【反思】練筆的不斷提升必須依靠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筆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適時以課文為例子,將寫的訓練融入課堂。短短的幾句話作文,既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又能切實起到提高寫作的作用。筆者讓學生具體介紹一種小動物的外形,這一作業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將課內所學的方法在實踐訓練中加深和鞏固。通過課后練筆,學生能夠更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寫作方法。
總之,教師在練筆內容的選擇、練筆時機的把握、練筆方法的指導、練筆訓練的鞏固上要多加思考,讓語文課堂的隨文練筆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