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成康
【關鍵詞】初中 信息技術 教材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127-02
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頗受學生的喜愛。然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幾乎從來不閱讀信息技術教材,而是埋頭于電腦前,將信息技術課本拋至一旁。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重新捧起課本,將信息技術教材與課堂教學實際聯系起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材的導向作用,為學生上機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興趣為先——讓學生愛讀課本
激發學生閱讀信息技術課本的興趣,是教師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認真閱讀教材文本,主動探尋課本知識,使信息技術教材的指引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經常將上機操作與閱讀教材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問題引領學生,在教學中滲透實踐指導,使學生意識到“書本有用”,并自覺按“邊看邊學”的學習流程開展學習。
例如,教學《“查找”和“替換”》時,筆者以學生熟悉的語文課文《為你打開一扇門》引入,讓學生在學科交叉的新奇感中開始新課的學習,引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本的閱讀興趣。
師:今天,老師讀了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叫《為你打開一扇門》。老師已經把這篇美文輸入電腦,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
生1:老師,文章里所有的“扇”都被您打成了“閃”了!
師:老師真粗心!現在讓我們來修改吧。可是,一個字一個字地修改,我覺得太麻煩了,要是有一個方法能夠一下子把所有的“閃”都改成“扇”就好了。
生2:我知道,可以用“替換”命令!
師:真了不起!現在請大家翻開課本,看看生2說的這個命令能幫助老師達到目的嗎?它該怎樣使用呢?
……
學生的角色代入意識被充分激活,他們滿懷興趣地查找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積極地幫助筆者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為后續的上機操作做好了認知上的儲備。
二、任務驅動——讓學生讀有所得
任務驅動主要是指以任務為內驅力,促使學生自發地閱讀信息技術教材,主動從教材中探尋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方式相對于教師一味灌輸、強制閱讀,所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生能從閱讀教材的過程中體驗到愉悅的成就感,得到自主解決問題的心靈滿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任務劃分,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層次性和挑戰性,讓學生參與有目的、有難度的學習實踐活動,以保持學生積極的探索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學《初識Excel》時,筆者先呈現了范例表格“運動會比賽名次表”(表略),讓學生參照范例上機進行輸入,同時根據學生可能會遇到問題的預判,設計了如下任務分解,組織學生閱讀信息技術教材中的提示并進行自主實踐:①若單元格的數據輸入出錯,該如何修改?②在A1單元格中輸入的文字為什么會“跑”到B1、C1單元格中去?
在學生完成基本操作之后,筆者又引導學生采取邊閱讀、邊摸索的方式,在探究實踐活動中解決以下問題:①一個單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個字符?②如果要使單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單元格,該怎樣操作呢?③如果要調整的是行高,該如何操作?
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實現知識技能的整體優化,在學生基本掌握Excel操作的基礎上,筆者接著布置了以下綜合實踐任務:①在工作表sheet1中輸入初一(3)班的信息技術成績。②把工作表sheet1的標簽改為“初一(3)班信息技術”。③將工作簿以文件名“信息技術成績表”存盤。
學生一邊翻閱信息技術課本,一邊開展實踐探究。而筆者組織學生進行適時的集體交流活動,幫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調整表格的操作方法,完成一個簡約化的工作簿操作整體流程,讓學生感受到教材對于關鍵問題的點撥和啟發作用。
三、游戲引導——讓學生獲得樂趣
將游戲與閱讀有機融合,增強學生的閱讀樂趣,是引導學生閱讀信息技術教材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學習一些較為枯燥乏味、機械單調的內容時,游戲作為一種有效的調劑方式,能在閱讀教材和上機操作之間架起一座充滿趣味的橋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得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和熱情。
例如,教學《漢字輸入法》時,針對該學習內容單調機械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加入了游戲環節,幫助學生克服不愿花時間反復練習的惰性,提升打字輸入速度,并且與研讀課本相結合,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養成正確的指法習慣,具體教學步驟如下:第一步,實物演示。筆者展示一個實物鍵盤,講解鍵位以及指法要求。基礎部分的講解,突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精簡的教學環節,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第二步,研讀課本。要求學生翻閱信息技術課本,讀懂其中的細節要求,如輸入法切換、選字和上屏等。通過學生自主研讀和指名演示,避免了學生采用“跟在教師身后亦步亦趨”的機械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靈活調整學習狀態,也讓掌握知識較快的學生有了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第三步,游戲鞏固。上機進行打字游戲,教師巡視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指法。在活潑歡快的打字游戲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進行練習。第四步,實際訓練。教師提供一篇短文,讓學生進行輸入練習。第五步,分組競賽。教師安裝并運行漢字輸入測速軟件,組織分組競賽,激發學生練習漢字輸入的熱情,促使他們興趣高漲地進行重復練習。
四、自主閱讀——讓學生持久發展
引導學生閱讀信息技術教材目標的達成,其主要外顯方式是學生能夠自主閱讀、汲取知識。除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獲得所需要的資源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其他的信息渠道(如網絡等)搜集學習資源,促使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圍繞某一突出問題進行自學、討論、交流和實踐,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教學《圖文混排》,教材中僅提供了插入圖片、文本框和藝術字的簡單方法,也介紹了如何設置相應格式,但缺少相應的、系統的學習實例。因此,筆者利用案例展開教學,培養學生使用WORD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探索的水平。具體教學步驟如下:第一步,激趣。筆者展示一幅制作精美的圖文混排作品,采用分析組成元素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猜想,探究其制作方法。第二步,自學。學生開展自學,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尋找各組成元素的操作方法。第三步,實踐。學生上機操作,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由全班同學進行討論、分析,進而解決問題。第四步,拓展。進行作品展示,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對于部分優秀作品,讓其制作者進行圖文混排的方法介紹,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布置“設計小報”的課外作業,提高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資源的能力。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引導學生重新捧起擱置的課本,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材的積極作用。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契合學生學習心理的方式,使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促使學生重視信息技術教材。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