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敏
【關鍵詞】作文教學 審題訓練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A-
0096-01
學生在寫作文時,審題很關鍵,題目審好了,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避免出現離題的現象。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通過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進行相應的作文審題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審題能力。
一、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依
教師指導學生審題時,可以采用“轉、添、定”三字口訣法,具體做法是:
第一,轉。“轉”是將抽象的作文題目轉換為具體的人、事、物。例如,作文題目《春天的味道》,寫作時可以將抽象的題目轉換為寫事的作文,即在春天里發生的一件事,以及這件事給“我”的感受,作文題目中的“味道”在這里代表“感受”的意思。再如,作文題目《放飛夢想》,這個題目帶有比喻性質,寫作時可以將“放飛夢想”轉換為具體的一件事,即實現某個心愿或理想的過程。又如,作文題目《生活中的風雨》,這個題目也帶有比喻性質,寫作時可以將題目中的“風雨”轉換為具體的事物,如挫折、失敗、誤會等。這樣一來,所有的作文題目都可以轉換為寫人、記事、寫景,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第二,添。“添”是在作文題目前后添加修飾詞語,使作文題目變得更具體,中心更突出。以作文題目《我們是朋友》為例,寫作時可以在題目的前后添加修飾詞,如《媽媽,我們是好朋友》《同桌,我們是好朋友》《自信,我們是好朋友》等。例如,作文題目《成全》,寫作時可以在題目的前后添加一定的修飾詞,如“老師成全了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愿望”“籃球比賽成全了我展示個性的愿望”“媽媽成全了我擁有一臺鋼琴的愿望”等。總之,在作文題目前后添加修飾詞,能夠使抽象的作文題目變得具體,有利于學生寫作。
第三,定。“定”是指確定寫作的內容、中心、思路等。以作文題目《給你一片陽光》為例,經過了“轉”“添”兩個審題步驟后,可以將作文內容確定為:“我”用賣廢品得來的錢為爸爸買了一對保暖手套,按照時間順序,詳寫“我”撿廢品的過程以及爸爸收到保暖手套后的感動。再如,作文題目《一路有你》,通過“轉”“添”兩個審題步驟后,可以將作文主題確定為:因為一直有母親的關心,所以“我”能夠健康地成長,在回憶母親對“我”的關愛時,詳寫“我”參加競賽失敗后,母親在精神上對“我”的支持,從而完成寫作任務。
二、開展審題訓練,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學生掌握了審題的方法后,筆者經常開展審題訓練。比如,在確定了作文題目后,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題和選材,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以話題作文《心靈選擇》為例,筆者開展了審題比賽活動。在審題過程中,有的學生以《爸爸的選擇》為作文題目,作文的主旨是表現爸爸的愛國精神,選取的事例是正在修建的一級公路要從“我”家的荔枝園穿過,爸爸經過一夜的思考,早上毅然砍掉了園子里的荔枝樹;有的學生以《媽媽的選擇》為作文題目,突出媽媽誠實守信的主題,選取的事例是“我”家的母豬生病死了,媽媽拒絕了不法商販收購病豬的要求,將死豬掩埋了;有的學生以《姐姐的選擇》為作文題目,突出姐姐樂于奉獻的主題,選取的事件是,從師范學院畢業的姐姐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放棄了在大城市任教的機會,投身于山村教育。通過開展審題比賽,開拓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在審題、立意、選材上都有了新的想法,寫出的作文內容也變得豐富了。
三、展示成果,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需要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加以訓練,因此,筆者要求學生將每一次作文訓練都當做作文競賽,同時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文,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具體的做法是:首先,開展一次作文訓練的時間為30—40分鐘;其次,學生互改作文,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是前后桌互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樣化,待學生批改完作文后,教師請學生推薦自己在批改作文過程中發現的優秀作文或優秀作文片段,并說明推薦的理由;最后,展示作文,教師挑選出學生的優秀作文,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復印并張貼出來,供學生欣賞和借鑒,也可以報送學校廣播室進行播報,還可以把學生的優秀作文編輯成冊。通過作文競賽和作文展示,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審題方法后,經過不斷地寫作訓練,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