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泉
【關鍵詞】復習課 形式多樣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2A-
0115-01
復習是一個系統梳理的過程,但是很多時候復習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復習總是伴隨著教師的強制灌輸和反復訓練。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采取形式多樣、內容活潑的復習活動,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濃厚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輕松自如——邊玩邊復習
小學生的天性好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復習,讓學生易于接受且能積極投身其中。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復習內容,設計內容與形式貼合的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同時游戲活動的頻繁互動對于學生的交際能力、活動能力也是一種積極的促進。
如,在復習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千克與克》時,筆者精心準備了一些實物材料,布置了“小商店”的復習情境,讓學生分組活動,分別充當店員與顧客的角色,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和“換一換”的方式中,發展學生估重的能力,鞏固對千克和克的表象認知,熟練運用單位換算進行實物交換等。為了保證活動的有序和高效,筆者對扮演店員角色的學生進行了指導,并且對活動細則進行解釋和說明,保證在整個模擬情境中每個學生的充分參與和積極思考,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二、興趣盎然——邊聽邊復習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將數學知識內容進行串聯與重組,編撰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給他們娓娓道來。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迅速集中,在他們所熟悉的故事情境中展開思維活動,通過角色代入感受到為故事人物排憂解難的成功與滿足。
如,在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的復習活動中,針對學習過程中學生難以正確區分的“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筆者編撰了《大圣勇闖“對稱王國”》的童話故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孫悟空形象作為故事主角,在一個個充滿想象力的冒險情節中,學生積極地為孫悟空開動腦筋,盡管學生的表述不夠準確,但他們活躍的思維中透出空間觀念的進步和成長贏得了老師的一聲聲贊許。在他們幫助下,大圣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順利地解救出“對稱王國”的國王陛下,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學生們仍然意猶未盡。
三、全力以赴——邊賽邊復習
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在低年級學生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將復習與比賽進行整合,在比賽中進行知識的梳理與溫習,學生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贊揚和伙伴們的認可,感受到了強烈的自我精神滿足。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一些諸如“擂臺賽”“接力賽”和“個人表演賽”等形式,幫助學生在節奏明快、氣氛熱烈的比賽中復習知識、增強能力。
如,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拼組》復習課上,為了避免知識的機械重復,又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筆者精心組織了一場圖形拼組比賽,讓學生分組進行,通過擺、拼、剪等形式,將手工制作與數學學習完美結合。學生們提供了諸如飛機、風車等較為復雜的作品,展示了他們與眾不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述,讓他們體會到平面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滲透了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圖形的組成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知道平面與立體之間的簡單轉換,為后繼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以點帶面——邊做邊復習
教師要改進復習的內容,調整復習的節奏和步伐,使之更貼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由于時代的進步,學生接納知識的容量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因此以往那種亦步亦趨式的復習勢必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采用模塊化、案例式的復習方式,精心設計出與復習內容契合的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活動貫穿于這一段復習進程中,促進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持久興趣。
如,在復習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時,筆者發動學生帶著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如教材中主題圖展示的小東家廚房里墻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樣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小伙伴或家長一起探究其中的規律,解決其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貼合。同時,組織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身邊的事物設計出美麗的裝飾圖案,并且能對自己的作品中蘊含的規律進行說明。在一個個富有新意的設計作品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只有緊扣學生學習心理脈搏,讓復習形式與內容完美融合,才能讓天真活潑的學生在面對復習時,依然保持著他們燦爛的笑容和旺盛的興趣。當我們俯下身來,將學生引入到令他們身心愉悅的學習活動中時,原本枯燥單調的復習也會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