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 要:筆者在體育課堂積極嘗試“陽光賽事”的實踐研究,取得不錯成效。本文以“陽光課堂·陽光賽事·陽光育人”教育理念,從內容選擇、組織形式、實踐體驗、多元評價等四個方面細化論證低段體育課堂“陽光賽事”的可行性。
關鍵詞:小學低段;體育賽事;組織形式;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1-0065-02
體育課堂少不得集體競賽活動,這些活動往往是孩子喜歡上體育課的理由,也正是這些集體活動讓孩子表現出更強的參與競爭意識。同時在這樣的體育競賽活動中孩子的技能技術也會得到有效鍛煉,因此體育競賽活動的教育教學功效可謂一舉多得。
一、案例
“張老師,張老師,讓我們來比賽,比比誰快。”
“張老師,這節課讓我們接力比賽,上次輸給第三組我們不服氣。”
“張老師,學校田徑運動怎么還沒有舉行呢?”
……
顯然,孩子們天生喜歡比賽,喜歡競爭,他們渾身上下散發著陽光的朝氣,他們多么渴求在體育課堂能夠比一比,賽一賽。
但每一次的運動會,大多數學生充當的都是看客角色,沒有上場機會,這有悖于“陽光體育運動”的宗旨。體育課堂要增色,若體育課堂僅是技能技巧的教學,孩子會感到厭煩,尤其是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我們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賽”起來,“比”起來,彌補學校體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賽事的缺失。如何在不干擾體育課堂正常教學的基礎上開展體育賽事的活動呢?我們的策略是每月組織一次小型的體育賽事。
二、實施策略
(一)內容——多元選擇
1.立足學情,發展興趣
體育課堂“陽光賽事”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每月一賽事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開展每月一賽事的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制定內容的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學生,從學生的學情出發。
在低段教學中選擇賽事內容時主要以趣味性的游戲、活動為主。例如,在每月賽事中加入滾輪胎比賽、過河架橋比賽、呼啦圈比賽、踢毽子比賽、長繩比賽,這樣不僅讓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活動,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2.結合常規,培養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萊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可見,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人的性格、人生,從一個人的性格、人生可以看出他平時的行為習慣。而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可以從學生的行為習慣,也就是體育常規活動中看出來。常規,每個體育教師都耳熟能詳,但也困擾著每一位體育教師。
學校體育常規活動主要包括“兩操”,即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兩操”的質量,不僅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習慣和朝氣,更是一所學校的示范窗口。集合整隊的速度,進出場的秩序,隊伍的整齊,做操的質量都有嚴格的要求。將常規活動放進每月的賽事中,可有效地加大班主任的管理力度,從而提高學生做操的質量。從每個基礎動作入手,從細節抓起,可保質保量地完成每一次練習。在每個學期可安排一次廣播體操或眼保健操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做操的質量,更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保健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將“兩操”放進每月賽事中,在校內看到了顯著的成效。每天的大課間活動,從入隊到精神面貌,每個孩子的臉上都綻放著燦爛的笑容,舉手投足間,“精、氣、神”十足。大課間的廣播操隊伍整齊劃一,精神抖擻;課間的眼保健操,動作端正,穴位準確。
(二)組織形式多樣化
體育課堂“陽光賽事”的組織形式力求多樣、多變、豐富,滿足孩子求新求異的心理特點。
1.個人賽事
體育課堂“陽光賽事”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個人賽事。比如“跳短繩比賽”“丟沙包比賽”……這些賽事側重于學生技能、技術考核、身體素質測定,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每月賽事的課堂上安排個人賽事,促進了孩子的課堂學習。比如在學習跳短繩教學活動中,我事先在學生中宣布跳短繩比賽,孩子的勁頭十足——一條短繩不離身,每天四百下,這樣的個人賽事在體育課堂有積極意義。
2.小組比賽
學生對體育活動直接的興趣來源于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賽活動,無論哪個水平段的學生都如此,教學時進行游戲競賽活動,情緒高漲,競爭激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鍛煉意志,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對其生理機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活動結束后學生還意猶未盡。同時,也讓教師從教學實踐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獲得教學成功的喜悅。總之,良好的體育教學讓學生更扎實地學好技術,在活動中更充分地享受到樂趣和成功感,進而使學生得到更全面和生動活潑的發展。
3.班級賽事
班級體育賽事是我校教學的一大優勢體現,很受班主任老師及同學的喜歡。其一,班級賽事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其二,在班級賽事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參與活動、享受活動。班級賽事的口號是:激情賽事、和諧班級。比如本學期我們在體育課堂進行了兩兩班級的拔河比賽,人人參與,整個活動中孩子情緒高漲,班級凝聚力空前。
4.師生共賽
師生共同參與每月一賽事活動,不僅便于組織活動,更能振奮學生的情緒,加深師生間的友誼,培養班級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給學生創造了多彩的鍛煉天地,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師生共賽并不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對某種動作技術或游戲進行練習、比賽那么簡單,在這一過程中,它能促進師生間的情感活動、師生間的學習互動等。在每月一賽事活動中,通過師生共賽這一組織形式能夠更好地讓教師走進學生,打破師生間的隔閡,使學生在一個寬松、和諧、自然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真正向“健康第一”靠近。
在實踐中發現,教師參與與否對一個班級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廣播操和跳長繩比賽中,師生同練、共賽,成績效果顯著。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再只是學,而是更多的參與進去,與教師同學、同練,偶爾充當下小老師,幫助教師克服困難,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
(三)評價方式全面化
如何過程性的評價學生體育成績,一直是困擾體育教師的難題。集合體育課堂賽事建立起全面化的評價體系,首先以“體育賽事”為軸建立起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其次再根據體育課堂賽事中的優異表現發表揚信、貼光榮榜,激發觸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
1.成長記錄袋
如何客觀有效的評價孩子的體育學習,過程性的記錄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學生成長記錄袋是最好的方式。學生成長記錄袋是指用以顯示有關學生學習成績或持續進步信息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結果以及其他相關記錄和資料的匯集。那么,體育課堂為孩子記錄什么呢?筆者結合課堂體育賽事及孩子的體育課堂表現,在成長記錄袋中安放了《體育課堂陽光賽事記錄卡》。這是對一學期孩子參加每次體育賽事的成績及對某次賽事參與過程的表現給予的評價。如此,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容就充實起來了。
在每月一賽事活動建立一個檔案資料,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為開展過程評價提供可靠的數據,也為最終的評價提供了依據。
2.發表揚信
評價一定要及時、客觀。體育課堂也是如此,它不是甄別和選拔優秀學生,而是促進每個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在開展實施體育課堂每月一賽事活動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參與積極的孩子、努力練習的孩子、自我成績突破比較明顯的孩子,筆者就趁熱打鐵,第一時間給孩子發表揚信,讓孩子帶回家,體會這份成功的喜悅。
3.班級光榮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中間適當樹立典型和榜樣,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為此,筆者利用班級布置特意安排了一個“體育賽事光榮榜”欄目,根據每月一賽事的成績羅列表現出色、進步明顯的個人和小組張貼表揚。記得有一次筆者張貼了班級一月課堂賽事跳繩的成績后不到兩周,有孩子就跑來告訴我:張老師,我每分鐘能跳190多下了,超過第一名的同學。瞧,這位孩子在暗暗較勁,這就是榜樣的力量與影響。
三、實施效果
1.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在每個學年安排的一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發現,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三項成績的優秀率與合格率顯著上升。尤其是跳繩這個項目成績明顯提高,在實施每月一賽事前,男生達到140個/分鐘、女生達到145個/分鐘的人數寥寥無幾,到2011年,跳繩單項優秀率達到38%,一項帶動其他兩項,整體成績明顯提高。
2.校園常規活動井然有序
把常規活動加進每月的賽事安排中,校園活動開展井然有序,尤其是廣播擦的質量明顯提高。在班主任的督導下,學生做操的精神面貌一改之前的敷衍了事,入隊快速安靜,動作整齊到位。大課間活動也井然有序地開展起來,各班按照內容有序組織。同時,也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校園建設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3.家長對學校滿意度普遍上升
一個學年下來,學生收獲了很多,不僅改變了下課后無事可做的現狀,回到家也積極帶動父母進行鍛煉。在整個活動中,學生不僅動了手,動了腳,更動了腦,也改變了體育在人們心中“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印象。學生身體素質顯著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在每個學期的家長滿意度調查中顯示,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陽光處處可見,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我們依舊能在各個角落遇見燦爛的笑臉。”“陽光賽事”作為一種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通過“陽光賽事”活動讓體育課愛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章祥瑞.中小學教育科研基礎[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