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榮


摘 要:科學利用場地進行有效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鍛煉身體的自覺性,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學場地;設置;妙用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1-0067-02
教學場地的設置與利用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環節,如何科學、高效地利用場地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調動練習積極性,真正提高其身體素質,是對教師工作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檢驗,亦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既現實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此,筆者通過30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場地設置與利用的教學方略,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一、體育教學場地設置
教學場地如何設計練習圖案與布置是上好課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展示,亦是對教師教學水平、業務能力的具體檢驗。
在走、跑、跳、投擲、技巧、游戲等教學課程中,精心準備簡潔、明快、合理、優化的練習圖案,能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筆者充分利用科學合理的場地線,促使教學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也非常喜歡場地線,因練習有目標,拼搏有方向,安全有保障,勝負有標準。因此它對學生是一種“美”的教育,學生亦是一種“美”的享受。在中學體育教育中,作用尤為明顯。那么如何設計好練習圖案,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四個方向:
1.突出主題,化繁為簡
場地練習圖案設計,首先要著重考慮主教材的需要。主教材的性質特點及練習方式的特點,是合理設計練習圖案的主要依據。練習圖案應以主教材的練習路線為主,再考慮其他教材的合理練習方式,這種圖案既美觀,又科學合理,學生容易接受。
2.因地制宜,切合實際
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配備水平,學生的人數、素質特點及運動能力狀況,是設計練習圖案的重要依據。初中體育教學的練習圖案盡量簡單、形象、直觀,場地小而集中,便于觀察、管理,且具備安全操作性。高中的練習圖案應具有美感、趣味性和實用價值,即場地利用率高。
3.立足特點,探究創新
教師的教學風格各異,練習圖案設計中心應凸顯教師教學風格的個體特點與習慣??茖W的規劃和布置,不僅可使有限的體育設施和場地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還能給師生的教學訓練帶來方便。教師在組織不同年級、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活動中,用點、線和圓來控制學生的活動范圍,避免相互交叉和干擾,結果出現有條不紊的活動環境,激烈競爭的場面擴大了點、線和圓的作用。因此練習圖案設計在充分考慮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的基礎上應力求有所創新。
4.對稱錯位,巧畫場地
教師應針對學?,F狀、學生人數的多少進行合理規劃,設置出多用途場地,可一改常規的對等、對稱格式,大膽創造對稱錯位法。將對稱錯位的編排點線,用油漆涂刷在水泥面上,完善間格定位的作用,標出走向。教學時,點、線、圓均可派上用場,跑用直線,跳用點距,投用標尺。教師授課創新多變,學生興致勃勃。在運動訓練時,初中生可用1.5米左右、高中生用2米左右的點距來練習步幅。對角斜向,可練習小步快頻等身體素質及專項訓練。上述這種獨特的結構方式給教學和訓練帶來了極大方便。
二、體育課小場地教學的利用
高中學校體育場地狹小,給一些必修教材的教學帶來了困難,需要我們在組織教學和場地安排上多動腦筋,精心設計,確保課的目標圓滿完成。現將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的幾例教學方法和場地創新設置介紹如下:
1.耐久跑教學
在小場地教耐久跑是一種難事,過去一般采用往返跑動的方法,以保證有足夠的跑動距離,但這種方法比較單調、枯燥,學生練習無興趣、欠激情,而且每次練習的人數容納不多,每組練習間隔過大,難以保證課的密度。有一種叫“蛟龍游水”的游戲,學生練習興趣高,拼搏意識強,教學效果好。
方法:四路齊頭并進,順各自的跑道右側跑至對面,繞過標志物,順原跑道左側跑回至起跑線前,繞過右側標志物,進入下一跑道,如此往返,跑完第四條跑道,D道的隊從起點線折回原A隊所站位置,再投入練習,每隊跑完一個循環(即從哪里出發再回到哪里),若直道系30m,即8次+10m,共計250m;若直道60m,即8次+10m,計490m;若直道80m,即8次+10m,計650m。教學中視需要連續進行,跑動時四隊在練習場內蜿蜒轉折,猶如蛟龍游水,既有特色,又富有情趣。學生練習積極性高、興趣大,不知不覺地跑完全程(圖1)。
2.接力跑教學
接力跑速度快,既有直道技術,又有彎道技術,還要受接力區的限制,因此小場地教學十分困難。但經過精心設計,采用直曲線跑相結合的方法,能較好地解決上述矛盾。
方法:持棒者在彎道上跑動,直道上傳、接棒依次交替輪換,可采用分段計時競賽,學生覺得新穎有趣,練習積極性高、干勁大,傳接棒技術掌握較快,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圖2)。
3.鉛球、技巧教學
鉛球教學場地可設計為扇形面狀,投擲圈在一扇面上,投擲區呈放射狀分布,技巧墊子也可以扇形或放射形布局,都可達到提高場地利用率的效果,同時有利于教師統一指導練習,既安全又便于管理。
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分別站立于扇形場地和墊子的后方,教師先強調安全教育和技術要求,后由小組長組織安排練習,注重保護與幫助,教師巡回指導,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圖3)。
4.籃球與彎道跑搭配教學
籃球與彎道跑練習同在一個籃球場地進行教學,籃球練習結束后,可利用場地內畫出的弧線進行彎道跑練習,不需要更換練習時間、練習場地,有利于課堂組織。
方法:學生站立在籃球場左側起跑,身體向左側傾,左臂擺幅小,右臂擺幅大,合理運用彎道跑技術跑出。練習者一旦熟悉路線、動作熟練后,只要強調跑的頻率,就能達到發展耐力之目的(圖4)。
小場地教學的設置與利用,只有注重突出教材的動態特點,才有助于學生克服空間狹小所造成的心理壓抑感,避免采用原地動作的練習。這是小場地教學取得滿意效果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現狀和新課標的內容,精心設置,探索創新,調動情感,提高其運動能力,發展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