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鑫
摘要:論題有不知輕重的感覺,我在設計行業的實踐有限,對設計行業認識也很有限,所寫的論題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會存在諸多漏洞。設計各個領域必然有其領域行業習慣,這些習慣對否先不論卻在行業中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長時間以來慢慢變成行業默許的一種規范。因此論文對設計行業乃至設計師都不會有特別的價值。但是作為一家之言想必也會有其存在的空間和必要,故此言過之處望批評指正。
關鍵詞:本土;文化;本土文化; 設計
一、概念解讀
本土:指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這個區域受人文、生活習慣、地理、氣候、政治、歷史等因素影響。
文化:指一個特定區域、人文、地理、氣候、生活習慣、政治、歷史等因素之下人們形成的信仰、世界觀、風俗習慣等信息。
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是指個人或團體在成長歷程中足以影響其知覺、思維、價值觀等之形成的文化環境.文化環境可大可小,大至一個民族,小至一個宗教、一所學校或一個家庭。
設計:設計是依照一定的步驟,按預期的意向謀求新的形態和組織,并滿足特定的功能要求的過程。
二、當前中國諸多設計“怪像”
(一)生搬硬套的設計定位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候,時常會聽到:時尚、懷舊、古典、現代、歐式、中式、美式等等。這里中式被理解成中國某個時期的某些圖形或樣式。一說歐式就歐美古代一些柱式、或浮雕紋樣等等貼到設計方案里面。一直都這樣做設計我們不禁反思到底什么是設計?
(二)本末倒置的設計心理
面對一個設計方案,設計師首先想的是時尚、懷舊、古典、現代、歐式、中式、美式等,然后使勁的翻資料,找到一些特定時期的某些圖形或樣式,找到之后就進行擺放組合,這里我們要說好的設計和差的設計就是看誰擺的合理好看。但是在這個堆滿古董和歷史殘渣的倉庫我們如何看待這樣的設計呢?
(三)因循守舊的設計觀念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是很早就知道的哲學觀點。但是我在實際的工作中常遇到很守舊的情況。筆者在和一些學生溝通的時候,他們時常給我介紹某個老師或者某個畫家在畫畫特別牛。然后會給我說:什么一個蘋果只要三筆就畫好了、什么顏色特別漂亮等等。從這里我們就會發現學生的審美標準在學畫畫的時候就發生了畸形變化。一個沒有畫畫的人都知道達芬奇畫兩年雞蛋的故事,但是在我們大學的設計學生盡然會有這樣的錯誤,這種守舊的、畸形的設計觀念帶到設計方案里面真不敢想會設計出什么樣的作品。
(四)尷尬的設計行為
過于注重形式、外在美感,不關注功能設計。
本人曾接觸過一個設計項目,是鄭州一家天然氣公司的地下鉆頭設計。設計要求是:考慮地下各種復雜的環境,鉆頭硬度要過關,要熟悉地下的相關數據,鉆頭的相關專業數據,還要把數據演示成動畫進行分析等。總裁是美國人。我接觸這個項目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前面已經經過很多設計公司都做不了。后面還一個長隊,都是來洽談的設計師,結果竟然沒有一家公司做的了。后來我了解到這個項目只能拿到美國國內設計。我們的設計師估計只能在人家的產品基礎上上點什么圖案,或者什么時尚、懷舊、古典、現代、歐式、中式、美式等。
(五)低下的設計甄別力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的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珍品,然而當下的許多設計師甄別能力低下。
三、本土文化在不斷的變化
中國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朝代更新,朝代更新的民族變更,疆域的變化等因素都導致不斷變化。中國各個時期的文化特點分別為風格多變的先秦文化、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文化、大一統的秦漢文化、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繁榮的隋唐文化、高度繁榮的宋元文化、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時期都有其特點和輝煌,隨著歷史的車輪又在不斷的變化和承襲,我們最為這個文化的后來繼承者,我們要好好把握它的精神實質,而不是某種形式。也不是放在四海皆準的法寶。更不能守著祖宗留給我的家產坐吃山空,不求進取。
四、美、日設計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歷史很短暫,就200多年歷史,如果要他們去挖掘他們的歷史,他們如何去挖?過于追尋本土文化之下的設計師所形成設計心理在這個國度會不會很辛苦?事實恰恰相反,人家設計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日本歷史也很短。日本發展本名族的文化同時吸收其他名族優秀的思想,不斷創新,奠定了日本設計風格。探究日本設計的發展,日本設計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日本是個好學生,善于吸收外來文化,并終為己用。現代印刷技術的傳入,使日本的設計有了巨大的飛躍。二戰后,日本大量引進設計家并派遣大量人員赴海外學習設計。此舉對發展日本設計起到了關鍵作用。
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使自己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設計大國之一,在日用品包裝設計,平面設計方面發展迅速,連高科技產品這些對經濟和人才貯備要求甚高的設計類別也在世界上位居前列。
摒棄歷史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不對的,但是過于依靠歷史殘留而不進行新的創新也是可怕的。這些心理不改正中國就別想出現第五大發明。也不會有真正的、好的中國設計。
【作者單位: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