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輝
摘要:伴隨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時代的更迭,藝術的蘊含和門類也更加的豐富多彩。攝影這種藝術門類起源于源遠流長的繪畫,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從繪畫中獲得汲取、交融、競爭、幫助,壯大成一門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攝影在繪畫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獲得了不同于繪畫的自己特有的特點和形式。攝影與繪畫都是一種二維平面造型藝術形式,二者藝術表現言語是同質的,然而又呈現出它們自身獨有的特征。
關鍵詞:攝影;藝術語言;繪畫:發展趨勢
世界上的第一幅攝影作品是法國人約瑟夫創作的《窗外》,隨后攝影藝術飛速進步給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改變。攝影藝術和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繪畫早在攝影藝術產生前就發展的很成熟了。攝影藝術發展的初期,主要以繪畫語言為主,以繪畫的藝術視角進行任務搭配、光影使用、作品布局等。攝影藝術家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用的都是繪畫的藝術形式,主要靠的還是繪畫的成熟技藝。攝影藝術在初期主要是對繪畫布局到光影的全方位仿效,“用光繪就的圖畫”是攝影藝術的形象定位法。
一、攝影藝術在繪畫語言上的探究
(一)攝影在意境方面的繪畫語言探究
在我國攝影藝術領域中,攝影在繪畫語言上的探索體現在傳統國畫領域。攝影藝術家對我國國畫的外在表現、意境內蘊、審美觀念等進行了從內到外的模仿和吸收,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攝影藝術。不管是二十世紀初期郎靜山的山水畫外在形式模仿還是二十世紀后期陳復禮的國畫意境仿效,甚至還得了大獎。我國攝影的國畫意境探索,經歷了漫長歷程,為大家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對國畫意境的模仿增加了攝影的藝術語言。現在,這種模仿的效果是可以通過畫面一看就能夠感知到,使得攝影上升到了內外兼修的境界。其從外在形式的相似階段上升到了內涵與意境交相融合。完美統一。《長壽果》(郁濱鍵)、《叢林深處》(簡慶福)都是拔尖的作品。其中,《從林深處》中的燦爛櫻花,遒勁的樹干占了大幅布局,表現出的櫻花盛開的春季及生意盎然,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凸顯出國畫韻味,很多觀眾都會對作者高超的國畫審美意境表示慨嘆。
在繪畫領域中曾有人在研究國畫形式與內涵的關系中,分析了攝影的國畫意境:繪畫者畫出是其個人感受到的外部環境。其作品中的世界與實際的世界差別巨大。這些都是繪畫者的個人精神感受,是來源于真實世界的感受。外部事物的形態,外觀帶給個人的感受和認知是藝術家創作的關鍵所在。不論所畫的內容如何,所畫出的應該不但包括事物的形式與內涵,更重要的是形外之形、意外之意。
(二)攝影藝術對繪畫形式的探究
我國繪畫有著非常獨特的特點,表現在毛筆著墨后在宣紙上的渲染和勾勒,表現在藝術形式上精神意蘊的相似,追求氣質和韻味,追求意蘊境界,以及一系列源自生活提煉出的流程化的藝術方式。這種藝術方式是極度的主觀性和情感性。我國國畫的情致和意趣,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性、情、心的外化。當下,攝影相機對真實世界的再現如果能拍出國畫的意蘊,那真的可以稱得上更高層的藝術境遇。
1839年法國畫家達蓋爾發明了“達蓋爾銀版攝影術”,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從攝影自誕生以來就和繪畫追求存在緊密聯系,都體現了攝影的繪畫性追求。英國的“拉菲爾前派”藝術家們在十九世紀的時候,他們對當時的修版、合成、匕色技術進行運用,以實現他們攝影在上的繪畫性追求;在數碼技術有了顯著發展的今天,平面合成軟件進步迅速,這就為攝影師在攝影方面更好地追求作品的繪畫性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例如畫意婚紗攝影在當下非常流行,攝影師利用合成軟件,對拍攝出來的作品進行后期處理,這樣就會使作品產生像圖畫一樣的效果。也有很多攝影師從效果與風格上對繪畫作品進行模仿。技術的發展速度飛快,攝影逐漸能夠在更多的材料上實現打印,包括水粉紙、油畫布等,并且產生的效果與繪畫作品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意境鮮明。隨著后現代藝術的發展,攝影與繪畫的相互融合更加突出。
二、攝影與繪畫的融合與發展
攝影家帥曼·雷(美國)在論述攝影和繪畫的聯系時這樣說:“我拍攝不想畫出的東西,畫出我拍攝不到的東西。”這句話道出了繪畫和攝影的相互促進的聯系,而且曼·雷既是攝影師和畫家兩種身份也驗證了繪畫與攝影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實際上,攝影藝術在繪畫語言上的探究,繪畫與攝影兩種藝術門類的相互浸染和超越,是早已被理論研究家所共識的。當代藝術家蘇珊(美國)說:“攝影的歷史與攝影評價中影響最久遠的理論是以繪畫與攝影評判的守則,這份守則讓兩者能夠保持自己的特性同時擁有相同的效果,也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競爭……。攝影設備使事物固化的形式為繪畫者們提供了構筑畫面和題材的新靈感,給沒有畫完的畫面提供更多的選擇,甚至帶給繪畫者看到微笑生活角落和探索快速物體移動與光影的機會。攝影藝術并不僅僅是把自身限制在真實世界的重現領域上,其始終在跟隨和不斷吸取繪畫方面抽象藝術等反自然主義的精髓。”
三、結語
創新已經成為評判繪畫與攝影藝術的首要準繩之一:在繪畫與攝影領域,受人愛戴、流傳久遠的始終是那些打破視覺影像言語的舊體制和對舊形式產生巨大沖擊的作品。任何一個年代都有屬于當時的作品,就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的:今天的文藝作品的價值即使是莎士比亞的大作也不可替代。對人的情感或思想進行宣泄和表述是是藝術最基本的功能,人類開創了關于藝術的言語,并用它來宣泄自己的歡喜和悲傷,并獲得對美好事物欣賞的心理滿足。攝影誕生伊始,就與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在已經成為了多種類別、多種派系、創新無限的階段。
【參考文獻】
[1][美]蘇珊·桑塔格.論攝影[M].艾紅華,毛建雄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
[2]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3]邵文歡.殊途而同歸——談圖像時代的攝影與繪畫[J].中國美術,2007(05)
【作者單位:瀟湘子藝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