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玲
(吉林工商學院高教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507)
探索高校發展路徑在生態視域下的選擇和實現
湯曉玲
(吉林工商學院高教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507)
高校的發展路徑是每個高校都必須面對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本文從生態學理論基礎的角度,分析了減少高校之間的教師生態因子爭奪,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最大效用、突出畢業生生態因子的差異化,提升就業競爭力,提高高校科研生態因子水平,保證有效的教育生態因子互動等的具體選擇路徑,以期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高校 發展路徑 生態視域
在我國的教育結構當中,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就當前來講我國的高校不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發展得較為良好,這位我國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對于我國未來的建設與發展來說具有戰略性的作用。所以,為高校的發展探索一條更加健康、更為協調、更為全面的道路,就成為了我國教育領域乃至整個社會領域所關注的問題。要想使高校在未來的發展道路更加良好,更加積極有效,就必須從生態學方面的研究著手進行,為高校探索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長遠可持續發展道路。當前,人們在認識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的時候,生態學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基本視角,并形成了人類生態學以及社會生態學等專門性的領域,在現代的生態學中,“生態位理論”的應用范圍非常之廣,同時它也能幫助高校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生態視域下的高校發展道路,首先應當減少高校之間的教師生態因子爭奪,降低由此導致的教師生態因子過度重疊。以往,高校方面對教師的管理,是一種純粹的直線管理模式,在生態視域下這是應當得到改變的,要使教師能夠有機會參與高校經營決策,進一步增強他們對于學校的責任感以及歸屬感。為了解決師資方面的缺乏,可以聘請一些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社會人士、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另外,在當前“一次性教育”已經成為了過去,難以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節奏,作為高校的老師,也就應當認清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缺陷,加強自我學習與自我知識能力結構調整。校方也要對教師的特長有明確的了解,以在課程安排的時候做到特長互補,在減少教師資源重疊與浪費的同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如果將高校比作是一間工廠與企業,那么畢業生就是企業工廠的產品,企業的生產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其自身的產品,所以高校應當突出畢業生生態因子的差異化,以贏得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要突出差異化,其主要的措施是對高校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的方法進行改革,一方面要基于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進行考慮,尤其是要在專業與崗位的組合上多下心思進行研究,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高校自身的實際條件,不能盲目的拓展與變動。對于大多數高校都擁有的專業,應當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多花功夫,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強”。
高校的發展,必須要聯系到自身的創新能力,而高效的創新能力,又有很大一部分的支持力度來源于科研生態因子水平,所以提高高校科研生態因子水平,是提高高校創新能力的一個關鍵性途徑。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不僅要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方法進行改革,還要對老師的教育培訓方法進行改革。一方面,老師要對課程學科的發展動態進行動態性的掌握,另一方面還要在教學生中向學生進行最新理論成果普及與補充,增強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增強學生的課程專業學習的興趣,通過增強老師與學生兩方的知識能力,來提高學校科研生態因子水平。最后,要盡量的避免科研生態因子重疊,在同一種研究領域上不能重復的做同樣的工作,可以將同一個領域劃作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或是整體研究與局部深入研究,提高科研效率與質量。
客觀來講,我國當前的高校數量雖然較多,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數量卻較少,僅有一部分的重點大學能夠達到“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標準。很多的地方高校或是獨立院校,就還根本滿足不了這樣的標準,這就使他們在招生的時候,會面臨諸多的競爭。為了減少源生態因子競爭,高校方面必須要明確這身的能力定位與特色定位,以地方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為基本方向,培養人才,讓學生能夠在選擇學校的時候看見未來在社會中的自身作用地位,增強學校對生源的吸引力。總之,不論是地方高校、獨立院校,還是真正意義上的重點大學,都應當找準自身的定位,對生源生態因子分層次利用, 減小其競爭壓力。
高校要想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發揮出潛力,表現出強勁的持續發展力,就應當與社會各界進行合作互動,以對社會資源進行調配與優化。一方面,高校應當與當地的企業以及政府進行交流溝通,構建起直接聯系、互動合作的雙向關系盡量的向政府爭取政策支持,從社會人才培養、科學技術研發等角度出發,與社會企業共建研究、教學、生產一體化平臺,提高學校科研成果到產品的轉換率。對于定位與特色較為相同的地方高校,雖然存在一種競爭關系,但是卻也可以是良好的合作對象,最簡單的就是可以取對方之所長,建立適合的戰略聯盟。聯盟下的高校,不僅要具有相互競爭的思想意識,更要有共同發展的思想意識,使整個聯盟高校的競爭力都能夠得到提升,提高自身的發展保障,這對于高校的長遠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義。
[1]易大方,李經天.我國民辦高校發展路徑的探索與展望[J].教育與職業,2010.11.
[2]王海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高校學科建設新路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3]李東升,陶容.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優化發展路徑的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
[4]黃德寬.找準立足點探索地方高校文科發展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9.8.
湯曉玲(1965-),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副研究員,學士,研究方向: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