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云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工程,可從根本上解決滇中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輸水干渠起點位于迪慶州德欽縣,終點位于紅河州個舊市,全長約850km,多年平均引水流量約34億m3,沿線涉及云南省迪慶州、麗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紅河州等7個州(市)的26個縣(市、區)。目前,滇中引水工程已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征地移民工程也即將全面展開。本文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范》(SL290-2009)的相關規定,寫在全面開展實物調查工作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①占地原則。②范圍確定。
目前,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國各地的建設項目也越來越多,大量的農用地被轉化為建設用地,2009年6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土資源部提出“保經濟增長、保耕地紅線”行動,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保護的紅線不能碰[1]。
滇中引水工程輸水干渠主要由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消能建筑物以及料場、生產生活區、施工設施占地、施工支洞洞口、施工道路、棄渣場等組成,根據其占地特點,結合建設征地區實際,提出以下占地原則:①在線路布置及施工布置時,應盡量避開村莊,減少直接搬遷人口;②在線路布置及施工布置時,應盡量減少對耕地的征占,特別是對基本農田的征占,嚴格執行國家的耕地紅線控制;③在線路布置及施工布置時,應盡量減少對特種林地和生態環境資源價值較高的天然林地的征占,保護生態環境;④在線路布置及施工布置時,應避讓有地質災害或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滿足水保要求;⑤施工臨時占地的布置應盡量減少布置在耕地之上,避免施工結束后難以將土地恢復到原用途;⑥在滿足工程建設施工和運行的前提下,施工布置應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盡量減少占地面積,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建設征地范圍一般由永久征地范圍和臨時占地范圍構成。永久征地一般包括永久建(構)筑物的建筑區、對外交通用地和管理區;臨時用地一般包括料場、渣場、作業場(含輔助企業)、臨時道路、施工營地、其他臨時設施用地及施工爆破影響區等[2]。
占地范圍的確定直接影響到實物調查工作的準確性、移民安置工作的科學性,筆者查閱相關規范規程及具體工程的實際操作,認為按照以下標準來確定較為符合滇中引水工程實際:①隧洞進、出口按照水工專業提供的隧洞進、出口布置示意圖,在其排水溝開挖外邊坡線的基礎上外延2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②渡槽按照其凈空來確定征地范圍,凈空在20m(含20m)以上的高架渡槽,永久征地范圍只含鎮墩及鎮墩四周1m的范圍;凈空在20m以下的渡槽其永久征地范圍按照建筑物輪廓正射影邊緣向外外延5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③暗涵按照其埋深來確定征地范圍,埋深在5m(含5m)以下的暗涵其建設征地范圍按照其建筑物正射影邊緣向外外延5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5m以外至開挖外邊坡線之間的部分作為臨時占地處理;埋深在5m以上的暗涵作為臨時占地處理;④倒虹吸按照其是否掩埋來確定征地范圍,地下掩埋的倒虹吸按照其建筑物正射影邊緣向外外延5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5m以外至開挖外邊坡線之間的部分作為臨時占地處理;地上裸露的倒虹吸按照其開挖外邊坡線向外外延2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⑤消能建筑物按照其開挖外邊坡線向外外延2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⑥料場按照施工專業提供的包含開采邊界和爆破堆渣的范圍線確定為臨時占地范圍;⑦生產生活區、施工設施等施工營地占地范圍根據施工專業提供的施工布置圖,按照方便運行管理和有利于征地的原則,將零散的營地分布集中成一片作為臨時占地范圍;⑧施工支洞洞口根據洞口是否作為檢修支洞來確定占地范圍,對將作為檢修支洞的洞口按照其排水溝外邊坡線外延2m作為永久征地范圍;對不作為檢修支洞的洞口按照施工布置范圍作為臨時占地處理;⑨施工道路根據施工專業提供的包含路基與排水溝的范圍示意圖作為占地范圍,若為施工臨時道路則為臨時占地,若為施工永久道路則為永久征地;⑩棄渣場按照盡量少占和不占耕地原則選址,占地范圍按照水保專業提供的棄渣場排水溝外邊坡線外延2m作為臨時占地處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征地越來越成為工程建設的制約因素,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合理布局、節約占地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按照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征地范圍確定的原則和標準,在滿足工程運行管理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永久征地外延的寬度,加強對施工臨時用地結束后土地的管理,嚴格按照復墾要求進行恢復,能夠做到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
[1]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Z].
[2]SL290-2009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范[S].
[3]馬曉佳.滇中調水是云南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工程[J].人民長江,2006(04).
[4]黃雨,張德亮.云南省干旱成災因素分析及減災對策初探[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5]王樹鵬,張云峰.方迪.云南省旱災成因及抗旱對策探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1(09).
[6]謝波,周云,顧世祥,浦承松.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云南省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7]彭貴芬,趙爾旭,周國蓮.云南春夏連旱氣候變化趨勢及致災成因分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8]羅佳翠.昆明市清水海引水工程供水量可靠性淺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