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什么時候印發?
答:2013年1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經國務院同意,2013年12月31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正式印發了《意見》。
問:《意見》的實施范圍具體包括哪些?主要目標是什么?
答:實施范圍以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為主,兼顧東部部分困難地區;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兼顧其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等貧困地區。
主要目標:經過3-5年的努力,使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學校宿舍、床位、廁所、食堂(伙房)、飲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兒童學習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滿足,農村小學和教學點能夠正常運轉;縣鎮超大班額現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教師配置趨于合理,數量、素質和結構基本適應教育教學需要;小學輟學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輟學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問:《意見》的主要實施原則是什么?
答:《意見》提出,要從困難地方做起,從薄弱環節入手,主要面向農村,立足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不得將教育資金資源向少數優質學校集中。要按照勤儉辦教育和“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滿足教育教學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絕超標準建設。
問:《意見》主要從哪些方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答:一是教學條件。要使教室堅固、適用、通風,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內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規范。要為學校建設滿足需要的實驗室、圖書室、網絡多媒體教室等專用教室,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設備、器材、圖書和合格的課桌椅,要因地制宜地建設運動場地和體育設施。
二是生活條件。要建設滿足需要的宿舍,保障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洗浴設施和條件。食堂或伙房要潔凈衛生,滿足學生就餐需要。設置開水房或安裝飲水設施,確保學生飲水安全便捷。廁所要有足夠廁位。北方和高寒地區學校應有冬季取暖設施。設置必要安全設施,維護師生安全。
三是管理條件。要科學規劃學校布局,加強新建住宅區配套學校建設,采取新建、擴建、改建等措施,首先消除縣鎮超大班額。要穩步推進農村學校寬帶網絡、優質資源、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加快學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部署應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此外,《意見》還對辦好必要的教學點、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等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措施。
問:如何保障《意見》實施的經費投入?
答:中央通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適當調整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繼續實施初中改造工程等措施,加大項目統籌與經費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控制、突出重點、動態調整、包干使用”的原則,對中西部貧困地區和東部部分困難地區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予以傾斜支持。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重點保障學校基本運行需要和校舍維修;在原有基礎上擴充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內容,將信息化建設和農村小學必要的運動場、學生宿舍、食堂、飲水設施、廁所、澡堂等教學和生活設施納入支持范圍;初中改造工程重點支持農村初中必要的運動場、學生宿舍、食堂、飲水設施、廁所、澡堂等教學和生活設施建設。
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大省級財政投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最大限度地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傾斜,做好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建設需求與相關資金的統籌和對接,防止資金、項目安排重復交叉或支持缺位。地市和縣級人民政府要加大經費投入、嚴格經費管理,按規劃確保各項資金落實到位和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抓好項目實施。
問:如何加強監督、檢查和評估?
答: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要對各地開展相關工作的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過程檢查,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督促地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按照實施方案要求,依法依規實施工程項目,確保按時完成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對套取、挪用、截留資金以及舉債建設、項目管理失職瀆職等違紀違規問題,要嚴肅查處并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各地要采取適當方式公開有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各省(區、市)對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要適時開展評估,并將評估報告報送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