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鄧兆國/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實現“中國夢”與弘揚雷鋒精神的辯證關系
王立新 鄧兆國/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弘揚雷鋒精神與實現“中國夢”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雷鋒精神是匯聚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中國夢”是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現實路徑。實現“中國夢”的奮斗過程需要不斷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新形勢下深化學雷鋒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有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樹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匯聚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形成引領社會進步的道德力量和文明新風尚。
雷鋒精神;中國夢;辯證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要求,第十八屆中央常委在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釋建設偉大復興“中國夢”, 不但為弘揚新時期雷鋒指明了方向,而且點燃了億萬中華兒女為“夢想”而奮斗的激情。“中國夢”是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現實路徑,雷鋒精神能夠匯聚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雷鋒精神與“中國夢”有著高度的內存統一性。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著力解決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靠什么凝聚社會共識、激發創造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并近、中、遠期和最終目標等層面全面闡釋了“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近期目標到建黨100周年,中期目標到新中國成立100年,遠期目標是在此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中級階段、高級階段,直至最終目標到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夢”是國家復興,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雷鋒精神的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雷鋒精神與“中國夢”突出體現了鮮活的時代性、顯著的民族性和廣泛的群眾性。
雷鋒精神和“中國夢”體現了時代性。雷鋒以其言行一致的典型事跡,成為永恒的學習榜樣。特定歷史時期出現的雷鋒,其先進事跡能夠被幾代人傳頌,就在于其精神始終與我們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與我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密不可分,與人民群眾對和諧美好社會的期盼息息相關。“中國夢”不同于美國夢、非洲夢,是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相統一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億萬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的美好生活,是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的歷史使命。當前,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要正確處理眼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之間的關系,需要造就千千萬萬個雷鋒式的人物,踐行引領“中國夢”。雷鋒精神的生命張力,“中國夢”的深刻影響,就在于其突出體現在其能夠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雷鋒精神和“中國夢”具有顯著的民族性。雷鋒同志是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熏陶下成長的一代新人,更是踐行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模范。他充分汲取中華傳統美德之精華,在黨的陽光哺育下,經過人民軍隊大學校的培養,成長為一名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一朵亮麗的奇葩,也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生動體現。“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引領中華民族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創造奇跡的動力之源,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五四”運動以來,匯聚了中華民族先進分子的中國共產黨,率先破解了“中國夢”的密碼,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路徑,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波瀾壯闊的鑄夢工程大幕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續推進,“中國夢”的動力之源全面激活,中華民族從沒有過像今天這樣,離實現“中國夢”的目標如此之近。
雷鋒精神和“中國夢”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從1963年以來,先后有近百位不同級別領導為雷鋒題詞,幾代領導人共同為一名普通士兵題詞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的唯一特例。每年的3月5日雖然沒有法律的規定,卻成為各大媒體集中宣傳雷鋒和干部群眾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傳統“節日”。而每當社會出現不正之風,道德出現滑坡時,人民常有“雷鋒叔叔不在了”的感慨。在營造時代新風、引導輿論和凈化人們心靈等方面,學雷鋒活動總是在人們的呼喚和期盼中走來。群眾性學雷鋒活動的歷久彌新,充分說明雷鋒個體所激發的正能量,成為構筑新中國道德大廈的堅實基礎,并由此帶來了國民道德的良性循環。“中國夢”外在表現雖然是國家夢、民族夢,但是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群眾實現幸福生活的夢。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讓人人同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劉云山指出,弘揚雷鋒精神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地加以推進。要把學雷鋒活動作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一項重要任務,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體現到經濟社會建設各領域,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測評體系,使學雷鋒成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成為一項常態化活動。“中國夢”的提出和實踐為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提供了現實路徑。
在實現“中國夢”具體實踐中,通過廣泛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通過精心組織、廣泛動員,能夠把普遍要求與解決具體問題結合起來,形成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持續熱潮。群眾樂學、受益、幸福是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意義所在,實現“中國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弘揚新時期雷鋒精神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向往和期盼,過程在于群眾樂為、受益、幸福。雷鋒精神之所以能在我國社會產生長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濃厚的“凡人緣”。雷鋒的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的模范行為和先進事跡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是人人可以學,人人經過努力都可以做到的。這就使得雷鋒精神能夠超出人們的社會地位、職業分工、文化程度和年齡的界限,成為全社會的學習榜樣。在現實社會中,誰為人民做了好事,人們就親切地稱為他為“活雷鋒”。有了全社會高揚雷鋒精神的浩然正氣,就會把人民群眾對新時期社會道德的要求,變成凈化社會風氣的強大動力。“中國夢”有兩個時間維度:從縱向上來看是我們未來美好的藍圖,包括中國社會的一切追求這都是我們一個追求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跟我們現在每時每刻所做的一切工作是緊密聯系起來的,我們要把現在每時每刻的工作都跟“中國夢”結合起來,讓“中國夢”離我們更近。所以“中國夢”表面看起來是一種夢,但是這個背后是一個強大的現實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什么?就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一些過程,首先要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國夢”歸根結蒂是社會大眾的夢,是人民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因而需要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為實現夢想而奮斗。在這個意義上,圓就“中國夢”不僅需要物質支撐,需要億萬中華兒女有強大的精神激勵和榜樣的示范引領,雷鋒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的靈魂所在。雷鋒精神在圓就“中國夢”的進程中,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的導向功能;具有整合組織、動員群眾的驅動功能;具有鼓舞斗志、戰勝困難的保證功能;具有提升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價值功能,是凝聚中國人民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的正能量。
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中國力量,雷鋒精神能夠匯聚中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什么是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就是億萬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集起來的正能量。個人夢想可能千差萬別,但在實現國家夢想的征程上,需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只要每個人向著夢想的不斷努力,就能描繪出一個時代最為壯闊的夢想圖景,更能匯聚起一個國家最為持久的追夢力量,生動的實踐證明雷鋒能夠匯聚中國力量。50年來,神州大地生生不息的學雷鋒活動滋潤著人們的心田,也培養和造就了層出不窮的“雷鋒式”人物。從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到青春學子,不乏學雷鋒的積極分子;從汶川地震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場景,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百萬志愿者;從“雷鋒班”薪火相傳的接力,到郭明義“粉絲”的百萬民眾,他們在學雷鋒的實踐中感受到助人的快樂和個人價值體現的幸福。開展學雷鋒活動的50年生動實踐,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延續,又順應了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凝聚了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需要弘揚為夢想而奮斗的“正能量”,雷鋒精神所體現的恰恰就是這種“正能量”。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當今中國,經濟越是發展,改革越是深入,就越需要不斷矯正人們心靈的精神坐標。老一輩學雷鋒做好事,當今時代學雷鋒更深層的內含體現在弘揚一種“正能量”。“正能量”作為物理學名詞,被今天的人們借用,意在體現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表達著人們的渴望和期待。既有通過激發個體的人內在的潛能,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之意,也有通過匯聚社會的能量場,給人們創造一種充滿希望、催人奮進的積極健康環境之意。從這個意義上所說,不做壞事是正能量;一心助人是正能量,敬業奉獻也是正能量。當下,實現“中國夢”,需要政府不斷發力,以民為己任,切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讓看病不再難、上學不再難、住房不再貴,人民群眾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需要各行各業擔當社會責任,千方百計地為社會發展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優質高效的服務;也需要全體社會民眾身體力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損人利已,決不去為,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成為一滴閃亮的水珠,匯聚成“中國夢”的浩瀚海洋。
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雙百目標”,需要排除各種雜念和干擾,團結和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特別是在當今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大力倡導雷鋒精神,必將有力的抑制各種腐朽思想和錯誤思潮對社會主義道德的侵蝕和干擾,使革命傳統中所體現的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出億萬民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正能量。偉大的夢想,源于現實的土壤,現實的土壤,滋養永恒的精神。在追逐“中國夢”實現的過程中,深入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構建民族和諧、城鄉和諧、家庭和諧、人際和諧、社會和諧,激發人們投身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
【1】.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2-11/30/c_124026690.
htm,2012-11-302.劉云山.永遠的雷鋒,永遠的雷鋒精神[N].人民日報,2012-3-5(4).
【2】.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
【3.】雷鋒志編委會,雷鋒志[M].沈陽:白山出版社.1998:652-668.
王立新(1967-),女,江蘇武進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黨委宣傳統戰部部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12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項目(L12BKS0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