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筌月/廣東培正學院
大學英語教學的學習策略研究
薛筌月/廣東培正學院
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意識或無意識使用學習策略。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學習策略的使用,并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提出如何在課堂上介入英語策略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主動有意識的使用學習策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第二語言學習;學習策略;學習類型;大學英語教學
英語作為在中國第一大外語,其重要性已經可見一斑。然而很多英語學習者的效果并不明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的學者開始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研究英語的學習效果。研究者們通過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學習策略的運用,判斷其是否會對英語學習的效果起到顯著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存有弊端。在傳統課堂教師是主導,他們十分敬業地把學習的各個方面,如英語詞匯,語法點,篇章解釋,聽力訓練材料文本都充分的解釋給學生聽,學生們主要是被動接受。在課堂中他們能發掘和提的問題并不多。于是學生通常都變成被動的知識接收者。雖然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是長期的這種填鴨式(spoon-feeding)以及應試教育(test-oriented education)無疑不能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筆者希望通過對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策略的研究,增加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策略的意識和運用,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自主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過去的30多年中,語言策略的研究不斷發展,有的學者也對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做出了不同的定義。Rubin(1987):“學習策略可以幫助學習者發展自我建構的語言系統,這些策略會影響語言的學習和發展。”Fox和Matthews(1991)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有意識和有目的的使用頭腦來更有效的學習。Andrew(2000)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可以定義為學習者主動的有意識選擇能夠幫助他們提高學習和使用第二語言的能力的方法。其中區分學習策略和非學習策略的主要因素是是否有意識的選擇。
1.第二語言學習運用的策略有不同的分類。Andrew(2000)將其劃分為回憶策略(retrieval strategies),排練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掩蓋策略(cover strategies)和交際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回憶策略(retrieval strategies)是使用是學習者運用已經在頭腦中儲存的知識來學習新的知識。例如當學生在閱讀中碰到一個動詞differentiate(與…不同),一開始他不懂這個單詞的意思,但是從這個單詞的詞形看,這詞和different這個單詞很接近。而學生知道different是“不同”的意思,就可以推斷出differentiate應該是different的動詞形式,表示“區分,辨別”的意思。這種回憶策略的應用需要學習者主動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并讓其和新的知識產生關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
2.另外一種學習策略是排練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有的學習者使用這種策略來練習一些目標語言的表達法。這種練習較多用于英語口語的練習當中。如當學生想要練習用目標語言問路和指路時。如果他能找到另一個學生來練習對話,特別是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就會更好的,流利的掌握和使用這些句型。例如Student A:Do you know where the nearest ATM machine is?
Student B:Go down this street,then turn left to the Main Street.You will find one on the right,across from the Post Office.
Student A:Thanks a lot!By the way,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some medicines for colds?
學生練習的越多,他們的表達就會更自如。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英語角,多用目標語言交流,特別是和外教交談,對他們很有裨益的。這些則取決于學習積極創造條件和參與交流活動的主動性。
3.掩蓋策略(cover strategies),在英語學習者運用英語溝通交流的時候,如果他們遇到不懂表達的意思時,使用掩蓋策略可以幫助他們掩飾這方面的不足。給人一種自如,并且制造一種他們對一些方面知識的充分掌握的印象。但其實他們并不一定是真的掌握了這些知識點。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補償性的策略。這種策略指的是學習者會用在教室里學過的一些表達法,運用于不同的場景中。
4.在二語學習過程中,交際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對目標語言的掌握不足,學習者在交流的過程中對無法清晰表達的事情會采取一些交際上的策略,如:解釋法,替代法,拼詞法,轉換語言,請求幫助等。如當一位中國學生正好和一個外國人交流,如果當時他想用英語表達:當時嚇的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但他卻不懂如何表達“雞皮疙瘩”時,他就可以使用交際策略中的描述解釋的方法。
Student:You know very late that night I was walking alone on a very dark street,and all ofa sudden I heard a very slight sound behind,and I sensed something was after me.Then I turned around and found nothing.At that moment I felt like there were some spots on my skin due to the tension.Do you know how to say that in English?這位外國老師應該就能想起英語對應的表達,然后告訴學生:You can say that it gives me goose bumps all over(雞皮疙瘩)。這樣學生即表達了他的意思,也通過情景描述和求助于外教學會了新的表達法。
本文希望通過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幫助學習者更有效地了解他們各自更加偏好的學習類型并且克服個人學習策略缺乏之一弊病。然而針對英語學習者是否了解他們本身的學習中的優勢和劣勢和有意識的使用學習策略,本人設計了一份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策略使用意識的問卷調查。在問卷調查中,設計了以下的相關問題: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學習類型選擇的喜好,為了提高英語能力而付出相應的努力等。而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應該要再提高他們學習能力和責任的意識;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技巧的運用;應該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動力。
Rubin(1975)曾經研究過第二語言中的善學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并得出結論:成功的語言學習者比那些相對不太成功的學習者,在學習第二外語時使用更多的學習策略。成功的積極地運用學習策略對于提高第二語言學習效果有者顯著的作用。那么在大學里,英語老師如何能夠訓練這些語言學習者并強化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就必不可少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第二語言學習已經從有教師掌控一切,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教學,逐步轉變成互動性以及交際性更強的“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學模式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以及責任也開始互換。在新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吸收者,而是在成功的二語習得過程中起了更加主導的作用。所以英語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專門介紹有關英語學習有效策略,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開設相應的語言學習策略課程。可以更加有系統的訓練學習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Oxford(1990)提出學習策略意識訓練是讓參與者熟悉并且意識到語言學習策略,并且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策略幫他們完成各種各樣的語言學習任務。
1.第二語言學習策略課程。有些學校設置了一些語言學習策略課程,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通用的學習技巧。在這些課程中,老師向學生介紹有關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技巧。幫助學生設定他們的學習目標,并且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喜好。建議學生使用卡片記憶單詞,降低焦慮,掌握記筆記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有意識的辨認,練習,評估和將策略應用于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同樣也是很重要的。掌握了自學的方法,就可可以在結課后還能運用學習策略繼續高效的學習英語。活到老,學到老。
2.學習策略意識提高。除了了解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相關理論知識外,學生還應該了解學習的過程,讓他們能夠主動運用學習策略,變成學習的主導者。為了更有效的提高學習者的策略使用意識,必須要先了解三個互相關聯的有關學習意識的領域:
A:個人意識:自我了解,自我引導,自尊
B:學習過程的意識:過程管理
C:任務意識:語言和溝通的知識(K ohoen 1991)
因此,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需要系統地提高這三個方面的意識。
3.互助學習小組。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口語的訓練很重要。很多學生一般英語的閱讀,聽力等語言輸入的語言技巧相對較強,而口語和創意寫作則較薄弱。如果可以讓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和較弱的學生一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幫助弱的學生總結學習策略使用。同時英語較好的同學也會從這些額外的學習訓練中有所提高。
研究表明,能更好地有意識運用學習策略的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會更好。所以堅持長期有效地才課堂上進行和鞏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講授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1]Andrew D. Cohen,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
[2]Fox,J.&Matthews,C.(1991),Learner Strategies and Learner Needs in the Design of Call Help Systems,[J]EFL Journal,127-132
[3]Kohonen,V.(1991).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s Learner Education: Facilitating Self-Dire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4]Oxford,R 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ewbury House/Harper Collins,NY
[5]文秋芳,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3期
[6]張慶宗,自我效能與英語學習策略運用的調查研究 中國外語,2004年第02期
[7]董娟,程月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策略教學 [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薛筌月 講師 廣東培正學院5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