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衛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陽泉監管分局,山西陽泉 045000)
農村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路徑研究
李東衛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陽泉監管分局,山西陽泉 045000)
目前,我國部分農村信用社改制成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據銀監會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改制組建并開業的農村商業銀行共計590家(其中農村商業銀行468家,農村合作銀行122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各項業務已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但隨著金融改革與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商業銀行在體制、機制、金融創新及全面風險管理等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新形勢下農村商業銀行要加快轉型發展,穩步提升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揭示了農村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難點,提出農村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建議。
農村商業銀行;轉型發展;難點;建議
銀行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富國銀行、豐隆銀行是國際商業銀行成功轉型的典型代表。富國銀行堅守核心業務,精耕細作社區銀行和批發銀行等傳統銀行業務,以客戶為中心研發了近百種業務模式,放貸方式靈活多樣,小微業務獨具特色,逐步從區域小銀行發展成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富國銀行的發展經驗表明傳統業務遵循深耕細作理念,一樣可以達到極致和產生創新效果。馬來西亞豐隆銀行已發展為馬來西亞的第四大銀行,成功經驗包括透明的定價機制、打造獨特的分銷渠道、采用專門針對大眾市場的信貸模式和專業技術手段控制風險、具有高度激勵作用的薪酬機制。
(一)業務發展戰略模糊
在當前經濟下行背景下,已改制農村商業銀行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有所弱化,戰略定位與本地大中型銀行有所趨同,“抓大放小”、“壘大戶”現象比較普遍。信貸管理存在誤區,出現了信貸投放大額化、長期化、脫農化、風險化傾向,風險集中度有所提高。尤其近年貸款多投向煤炭、房地產、商業貿易等非農產業,已有不少貸款露出風險端倪。此外,農村商業銀行對內外部環境和自身優劣勢缺乏全方位和系統性診斷分析,自身風險偏好不明確,戰略規劃能力薄弱。
(二)缺乏差異化轉型戰略
已改制農村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同質化競爭問題比較突出。內部管理制度及相關業務操作規章依然沿用農村信用社相關做法:資本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制度缺失,精細化經營管理理念尚未根本建立,經營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以規模、份額、速度論英雄和大干快上的模式還沒有徹底改變,經營行為短期化問題依然存在。
(三)金融創新動力不足
隨著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大型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紛紛加快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銀行建設,在產品、機制及渠道建設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而農村商業銀行受制于體制、創新能力、IT系統、財務成本及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在此輪金融創新競爭中被拉開了差距。目前農村商業銀行的信息科技核心業務系統仍然依托于省農村信用聯社,該系統已難以滿足農村商業銀行日益發展的經營與風險管理需要,嚴重制約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四)流程銀行建設緩慢
已改制農村商業銀行各業務條線垂直運作及部門職責分工存在空白區域,農村商業銀行內部組織架構、關鍵流程、部門溝通合作路線、風險管控模式和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還比較落后,沒有通過整合和專業集中使資源在“條”、“塊”之間達到科學合理調配和高效運用。此外,從事流程銀行管理專業人才缺乏,現代科學技術平臺支撐滯后,內控執行不力,內部稽核審計部門地位不超脫,職能不獨立,風險排查涵蓋面難以貫穿業務全流程。
(五)農村金融法制不健全
已改制農村商業銀行所處社會經濟環境、尤其是農村金融法治環境沒有根本改觀,涉及經營重大原則,如“建立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差異化發展模式”以及“支農支小”等監管要求僅屬部門規章和指導文件,缺乏法律支撐,縣域農村商業銀行的法律地位不明確;難以擺脫來自各方面的行政干擾,不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經營自主權的發揮。
(六)企業文化建設滯后
企業文化反映干部員工的共同信念和價值觀,是企業的向心力和核心。農村商業銀行在企業文化建設上相對滯后,沒有培育和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鮮明的企業文化,在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投入不足。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架構
董事會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承擔最終責任,主要任務是謀劃發展方向、經營戰略,要清晰界定董事會職責邊界,防止出現“經營型董事會”和“會議型董事會”;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全程監督董事會、高管層的工作表現;高管層全方位執行董事會決策和意圖,把思路變成行動,要賦予高級管理層相應的經營管理職責權限,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同時,應按《公司法》要求,完善內部職能機構,把準履職盡責關;把好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的準入關,讓高素質者充任,真正行使監督管理權;嚴格按《商業銀行法》要求,規范股東貸款業務,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其擔保貸款發放條件不得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條件。
(二)確立差異化的戰略目標
在堅持“立足地方、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的市場定位前提下,圍繞“做優、做精、做專”轉型發展目標,繼續深耕縣域及農村金融市場,深度挖掘農村改革發展及消費金融領域潛在發展空間,進一步細化市場定位,尋找并培育主導優勢業務,以特色行業、特色產業、特色領域、特色產品、特色經營等為突破口,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和錯位競爭優勢,形成品牌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一要堅持自身特色和專業化發展,把握零售銀行業務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將社區銀行和零售業務作為發展方向。二要堅持“三農”經營方向不動搖,大力創新助農信貸產品,提高農貸易得性、降低貸款成本,有效改變農村信貸供給不足現狀。三要開辟“資扶”與“智扶”相結合的信貸新路,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和農民合作社發展,提高科技與市場信息反饋能力,推動農業經濟高效發展。四要在風險可控、管理到位、偏離集中度情況下,適當提高商業化貸款比重,確保商業貸款穩妥可靠。同時,提高產品自主研發能力,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為客戶創造良好服務體驗,打造特色品牌。
(三)加快金融創新步伐
農村商業銀行要形成核心競爭力,最大程度降低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沖擊,一要加強渠道建設,增強服務的便利性。加快在農村地區及城鎮社區布設自助銀行設備、pos終端設備、便民服務點進度,加強服務渠道建設,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二要深挖客戶需求,增強服務的支持性。圍繞廣大農民、城鎮居民及小微企業等核心客戶群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膽創新涉農信貸特色品種,并通過理財、投行、代銷基金、資金托管等產品創新幫助客戶實現資產增值,在增強服務支持性的同時,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三要強化業務合作,實現資源集成。引導農村商業銀行與各類金融機構、電商企業及信息科技企業等達成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協議,包括引進戰投、戰略聯盟、技術合作、業務外包等各種形式,整合金融資源、節約技術成本,實現地區性或區域性、業務性互補和產品交叉銷售,全面改進經營理念,完善管理方法,提升品牌形象。
(四)強化資本約束
農村商業銀行應以新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為契機,提升各類主要風險資本量化水平,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一是實施精細化的資本管理,建立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強化資本的剛性約束,加強貸款、債券投資、同業資產等各類資產合理配置,引導大力發展輕資本型業務,促進業務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資本的節約使用。二是實行精細化的定價管理和成本管理。作為中小農村商業銀行,應借助外力加快IT系統支撐及風險量化技術開發運用,加強利率風險研究和管理,強化主動負債管理和成本控制,按照收益覆蓋風險原則,建立差異化的資產定價體系,提高風險定價水平。三是用好政策紅利。中國人民銀行從2014年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準備金率結構性調整,可為農村商業銀行釋放更多的資金,對次,在強化資本約束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和“三農”信貸服務、促進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五)加快流程銀行建設
一是全面梳理內控管理制度,積極轉換經營機制,由過去金字塔式經營管理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模式轉變。二是推動全國農村商業銀行相互交流和借鑒,創新流程銀行建設模式,使流程銀行建設與全面風險機制建設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結合,提高組織架構、流程設置、績效考核、風險管理機制、內部控制效率和績效考核機制等支持體系與業務戰略規劃的匹配度,確保戰略規劃多方面突破。三是加強垂直化、集約化的條線管理,同時增進各條線之間的橫向協同配合,提高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快網點標準化建設,結合自身現狀提高統籌規劃和管理網點的能力,加快網點標準化建設。五是盡快構建自身企業文化,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建立人才引進和梯度培養計劃,以文化力激活創新力,形成共同愿景,激發員工參與戰略轉型的動力與執行力。同時,設計靈活的薪酬政策,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
(六)強化發起人資質審核
監管部門要強化農村商業銀行發起人資質審核。一是嚴把發起人資質關。要求發起人須有良好社會聲譽、誠信記錄、納稅記錄和盈利能力,凈資產不低于資產30%,對外權益性投資不高于凈資產50%。二是嚴把股權結構關。關聯法人持股比例不超10%(高風險機構可適當放寬至20%),單一自然人持股比例不高于2%,法人持股總比例不低于35%;行業集中度不超20%。三是嚴把資金來源關。從主營業務盈利情況、貸款狀況、納稅情況及承諾等方面認真核實發起人入股資金及購買不良貸款資金的真實性及合法性。四是注重發揮上下聯動監管作用。加強與各級監管部門的溝通,提前介入,全程參與,指導改制農村信用社少走彎路。
(七)推進金融法制建設
一是借鑒國外對農村商業銀行專門立法的經驗,在《商業銀行法》基礎上,分類建立農村商業銀行監管的法律制度框架,以法律形式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性質、組織形式、權利義務及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等。二是盡快組建由銀監會、農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參加的工作協調機制,系統梳理農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加快農村金融法律法規配套建設,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能依法安全經營。
[1]華 夏.農商銀行發展聯盟成立.開啟“聯合 共贏 發展”[Z],新華網2014.04.18
[2]孫思磊.農商行的轉型發展之路[J].中國農村金融2012.12
[3]金 煜.對中小銀行轉型發展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3.06
The Path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LI Dongwei
At present, Part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s changed to rural commercial banks. The business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has occupied half of the country. Bu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fi nancial reform and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 fi nancial innovation in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severe challenge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ural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steadily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ural fi nancial marke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i culties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transformation.
Rural Commercial Bank;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Diffi culty; Supervise
F830
A
1009 - 3109(2014)07-0028-03
(責任編輯:石 磊)
李東衛,男,漢族,本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陽泉監管分局,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