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軍呂淑陶/.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分行;.中國交通銀行寧夏分行
淺析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劉自軍1呂淑陶2/1.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分行;2.中國交通銀行寧夏分行
本文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闡述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競合關系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二者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互聯網金融;銀行;融合發展
互聯網金融擁有成本、效率、信息和體驗上的巨大優勢,對傳統銀行業造成沖擊,也帶來一定啟示。因此,以優勢互補為抓手,探索研究二者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1.交易便捷,客戶服務體驗佳。切合涉網者的金融習慣,既能多對多交易,降低成本,又簡化操作,使用戶樂于參與。客戶可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和定價,既便捷又高效。加之互聯網的終端普及度較高,使其服務充分體現個性化優勢,提升客戶體驗。
2.溝通充分,信息對稱度更高。傳統模式下,金融機構獲得企業信息,成本較高。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信息的可獲性、擴散性較強,且借助超前的開放和共享模式,查詢和搜索數據便利,溝通充分,信息透明度更高。
3.數據豐富,資源配置效率高。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成熟的電商平臺和龐大的用戶群體,客戶的交易記錄等構成了重要的信用記錄。同時,互聯網金融擁有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使得其在服務中小企業及個人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便于高效配置資源。
(一)競合關系
在創業初期,互聯網金融企業積極與商業銀行合作,有效規避了網上信用記錄不完善的問題,并獲得了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支持。商業銀行也通過合作,拓寬了業務營銷平臺,拓展了新客戶,并獲得了一定收入。隨著合作的推進,互聯網金融憑借其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分流傳統銀行的物理渠道業務,甚至對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造成了沖擊。
(二)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改變著傳統銀行客戶的金融習慣,將金融服務變得更加生活化和簡易化,客戶的投資渠道也更趨多元化。互聯網金融模式弱化了傳統銀行的中介職能,直接沖擊著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互聯網金融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勢,準確分析客戶需求偏好,推出適銷對路產品,對傳統銀行業金融產品創新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也促使傳統銀行業更加重視改變盈利模式、客戶服務等,自覺轉型、加快升級
控險壓力較大。雖然央行征信系統提供了一些信息,但互聯網金融企業仍面臨著征信數據缺失這一難題。P2P網絡借貸等新興融資模式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這些既加大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控壓力,又為其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安全問題。
金融監管缺失。相關監管體系、監管制度和法律規定尚未完善,互聯網金融還處于無監管或弱監管的狀態,制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快速發展。此外,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引入資金監管方,一旦產生客戶資金、系統安全、合規等問題,會快速擴散并放大。
信息安全問題。互聯網金融平臺都需要實名制登記,平臺終端是獲取客戶信息的第一來源,但平臺終端對客戶信息保密方面亦缺乏有效監管和約束。此外,互聯網理財賬戶安全、計算機病毒防范等信息安全問題同樣制約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一)國家層面
1.完善法律法規。嚴格互聯網金融準入標準、業務范圍、發展方向,健全監管、處罰、激勵及退出機制,形成促進互聯網金融良性發展的外在保護力。
2.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主體及職責,促其依照法律行使監管權力。敦促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并揭示糾正行業企業違規行為。
3.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降低互聯網金融的違約風險、技術風險。建立互聯網金融產品風險提示及客戶信息保護機制,暢通糾紛協調解決渠道,充分保護消費者的權利。
4.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人行征信系統為基礎,建立客觀全面的企業、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和電子商務身份認證體系。針對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機構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提高互聯網金融企業透明度。
(二)互聯網金融行業自身
1.健全風控體系。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風險。要借鑒傳統銀行業成熟的風控機制,制定風險防范制度,完善操作規程,加強內部控制。此外,應建立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技術人才隊伍,保障行業規范運營。
2.強化行業自律。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發揚創新精神,做好傳統銀行業的信貸補充,協助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面對傳統銀行業的現有優勢,互聯網金融行業應加強業內聯合,發揚公開共享精神,完善行業間征信,形成資源共享和良性競爭。
(三)傳統銀行業:以互聯網思路推進轉型升級
1.提高客戶服務效率。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提高服務效率和用戶參與程度。一是根據不同客戶的消費結構和業務特點,重塑業務流程,高效配置資源,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二是推進深度合作和業務聯盟,整合信息服務商、電子商務企業等資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三是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客戶的參與度和服務體驗。
2.加強與互聯網金融合作。積極把握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機會,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數據量大的特點,了解客戶購買力與消費習慣,提供更合適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終端服務等方面,積極融入互聯網金融思維,激發發展新能量。積極與互聯網社區、電子商務等企業開展合作,掌握數據來源,完善自身電商平臺。
3.重視改善客戶體驗。從客戶角度出發設計產品、改善服務、優化流程。整合客戶存款、貸款、理財等信息,分析客戶消費習慣和投資偏好,量身定做金融產品與服務。簡化操作流程,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借助網絡開展交互式服務,及時高效滿足客戶需求。
4.強化互聯網技術應用。重視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提升信息綜合處理能力,將數據集中帶來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人性化的客戶管理和市場細分系統。完善信息應急處理機制和金融信息保密機制,提升金融信息系統檢測、預警、應急處理和自我恢復能力。
5.加快培養復合型人才。從人才適應性角度改變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招聘員工時向復合型人才傾斜。加強對金融專業人才的科技知識培訓以及科技專業人才的金融業務培訓,打造集金融知識、網絡技術等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總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既競爭又融合。在國家層面探索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嚴控風險的基礎上,推動互聯網金融借鑒傳統銀行業嚴謹慎密的內控機制與制度規范,使其自身規范發展,并以互聯網金融思維推進傳統銀行業轉型升級,促使互聯二者融合發展,才是當下金融業發展有效路徑。
[1]曹國華,張冰琪;互聯網金融的現狀及前景展望[J];商業時代;2014(6).
[2]李博;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10).
[3]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金融實務;2013年(5).
[4]周慧;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J];金融觀察;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