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穎/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
淺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
關穎/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
2013年頒布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一步規范了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但是在許多單位在日常的核算工作中存在很多新舊會計制度執行的實際問題,對此,本文就針對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幾個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新會計制度;對策
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于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通過詳細規定會計科目使用及財務報表編制,較為全面地規范了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該項制度實現了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相關財政改革及法規政策的較好協調,既繼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內容,又體現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創新。但是新制度在實際工作應用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需要相應進行改進,希望能通過會計制度的改革和相關配套法規的完善得到解決。
(一)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的應用的存在困難
事業單位是不以生產經營和盈利為目的,以保障社會發展和進步為宗旨的社會公益性福利機構和服務性機構。因為不從事經營活動而不用核算成本、不計算盈虧,因此普遍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在預算管理中對控制支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優點是會計處理簡便,有效地控制了收支平衡。但是實際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些債務因為未付款而上不了帳,形成賬外債務,如:拖欠的建筑工程款、修繕費、設備購置費、租賃費等等。往往都是大額欠款,由于沒有付款,負債賬簿中沒有這部分債務,財務部門難以掌握、控制,不能按計劃安排還款,而這些債務是真實存在的,若欠款到期同時催繳,往往會造成財務困難。因此收付實現制暴露的缺點是不科學、不嚴謹,不能實現收入和支出的配比,不能如實反映單位的資產和負債,不能真實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報表使用者無法從會計報表中獲得單位的真實財務狀況,粉飾的太平容易誤導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合理界定會計核算基礎,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相協調,規定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部分經濟業務(事項)、行業事業單位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但是哪些經濟業務可以應用權責發生制,如何讓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在同一個單位并存,報表是如何統一口徑達到真實反映單位的財務信息。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會計集中核算暴露的問題和矛盾
為加強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督,建立起財政資金規范、安全、有效的運行機制,經過試行,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行政事業單位推廣并納入會計核算中心進行統一核算。而會計集中核算管理中心這一新的舉措確實在強化會計監督、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率和遏制腐敗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作為一項全新的制度,與其它新興事物一樣,在近幾年的推行實踐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矛盾。具體表現在:
1.核算中心獨立于單位之外,經濟業務的真實合法性得不到有效監管。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單位不再負責做賬,只負責報賬。而負責做賬的核算中心獨立于單位之外,核算中心會計人員與單位具體的經濟業務活動相脫節,對各單位的具體業務性質和相關開支項目根本搞不清楚,失去了實地實時監督的優勢。經濟業務的真實合法性得不到有效監管。一些單位鉆會計核算中心人員只能識別票據的真偽,不能識別經濟業務真偽的空子。只注重發票的規范及報銷審批手續的完備。以合乎規定的辦公費、會議費、印刷費、燃油費、修理費、運輸費、勞務費等票據列支送禮、獎金,補貼、旅游等不合乎規定的支出。而會計核算中心會計人員也主要審查單位報賬發票的手續是否齊全,票據是否合法規范,卻無法對單位原始憑證所反映的經濟事項的真實性進行監督,常常被蒙混過關,使真票據假業務事項有了發生和發展的空間。導致會計信息在源頭上的失真。出現嚴重的“跑”“冒”“滴”“漏”現象。
2.財物分離,資產得不到有效監管。
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和往來賬的管理上。會計核算進入中心以后,固定資產賬和固定資產管理脫節,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受重視,許多單位往往只重資金管理而輕物資管理,造成固定資產入帳不及時,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固定資產處置不規范,隨意性大,有的單位接受上級調撥資產不入帳,處置固定資產收入不入帳,且不及時上報中心增加或核銷,造成固定資產帳實不符。從而為國有資產不實、流失埋下隱患。由于會計核算中心人員對各核算單位的業務往來情況知之甚少,每個核算中心會計都兼記多家帳套,很難對經濟業務進行跟蹤問詢,而單位報帳員報帳后,由于人帳分離,隨著時間的流逝,忘記了往來款項的催繳工作。這樣雙方都忽視了往來帳的清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往來帳長期掛著,甚至一些單位解體了也不知情,最后變成呆帳、壞帳,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一)采取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
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可采用權責發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也逐步向市場經濟邁進,顯然收付實現制已經不能適應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這就需要事業單位采取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基礎,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根據經濟業務的不同性質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對經營性收支建議采用權責發生制,從而正確的反映各個會計期間所實現的收入和為實現收入所應負擔的費用,將各期的收入和與其相關的費用相匹配,正確確定各期的利潤。對于非經營性收支仍保留收付實現制,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決策相關性,從而避免人為原因造成的財務信息失真。
(二)進一步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會計主體仍被納入核算單位,會計責任仍由各單位自己負責。,至于其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內容是否真實,會計核算中心無法監督和管理,其責任必須由單位來承擔。目前,會計核算中心日常主要工作是資金結算和會計核算。然而,如果將會計核算中心僅僅作為一個記賬機構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資金支出進行全面的監督與管理,要著重預算執行信息的反饋和控制。根據各單位報賬員目前所從事工作的性質,應明確報賬員崗位為單位的會計,應將報賬員,改稱“報賬會計”,要完善報賬會計制度,提高報賬會計素質,明確任職資格,并實行持證上崗(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同時,核算單位要建立內部牽制制度,改變目前“報賬會計”集會計、出納、票管員于一身的現狀。會計集中核算的正常運行需要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建議修改《會計法》的相關條文,同時,還要出臺新的法規來規范會計核算中心的行為,把會計核算中心及會計人員的職能、權限、義務、同被核算單位的關系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以彌補法律依據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