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華
如何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
趙振華
現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越來越不適應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和對各個層級公務員的激勵。公務員工資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要在上調中改革,在改革中上調。為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要規范。即規范獎金和津補貼。津貼只適用于艱苦邊遠地區,哪些屬于艱苦邊遠地區應由中央政府統一規定;補貼是為了應對物價上漲而設立的,應該由固定的物價補貼轉變為根據當年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來確定,實行動態調整,每年自動調整一次,最終目標是物價補貼等值化,也就是說在東部發達地區與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收入購買力是相同的;獎金只對少數表現突出的公務員適用,按照公務員的一定比例來確定而不是固定的年終獎。所有的公職人員津補貼應該一致,各個地區各個部門不能自行其是,從根本上解決清水衙門和肥差的問題。
二是透明。公務員收入由財政支出,是納稅人的錢,自然就應該公之于眾,讓納稅人都知道。透明就意味著公平。
三是實行職務與職級相并行的工資制度。現有的公務員工資主要按照職務來確定,職務越高工資越高,反之,職務越低工資越低,其中包含的基本理念就是職務越高貢獻越大,有其合理一面,但也有不合理的一面。這就是越往基層提拔的可能性越小,越往高一層級的國家機關提拔的可能性越大。同樣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鄉鎮工作,一輩子能夠任職鄉鎮長的都是極少數,充其量是個正科級,因為一個鄉鎮只能有一名鄉鎮長,平均下來需要從數十名甚至上百名工作人員中才能產生一名;如果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恐怕擔任個處級是再平常不過了,因為一個處少則3~5人,多則7~8人,也就是說最多就可以從7~8人中產生一名。因此我們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在鄉鎮工作就比中央國家機關貢獻小,這是崗位限制的原因。除了發達地區以外,絕大多數鄉鎮長的收入比中央國家機關科級干部低很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實行職務與職級相并行的工資制度,職務不高只是鄉鎮長,但可以享受更高級別如縣處級甚至地廳級工資,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基層公務員安心工作;另一個辦法是地市級以上的國家機關不再直接從高校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公務員,而是從基層逐級選拔,縣一級的公務員要從鄉鎮選拔,地市級的公務員從縣級選拔,依次類推。這樣可以保證國家機關公務員都具備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更了解國情,給每一個人以公平的競爭機會。
四是減少津補貼的種類和在公務員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工資或者說剛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工資與津貼倒掛即工資低、津補貼高的問題。最終目標使全國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公務員收入除了有物價差別和邊遠地區差別之外是相同的。無論是在沿海發達地區任職還是在西部不發達地區任職,同一級別同一職務收入的購買力大體相同,越是基層收入越高,越是偏遠地區收入越高。
(夏摘自《經濟》2014年第7期《如何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