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陳柳欽
節能減排背景下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新變化
王 俊 陳柳欽
從我國的能源結構來看,可以用“富煤、貧油、少氣”來形容。以2013年為例,化石能源消費占整體能源結構的86.2%,其中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炭占了58.5%,石油占17.7%,天然氣僅占4.7%,而低污染的水電、核電、風電僅占9.1%。
1.我國能源消耗總量伴隨經濟總量擴張而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表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201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2012年增長2.4%。同時我國的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從能源消耗總量上看,我國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從人均消耗量看,人均占有能源遠低于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說明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煤炭能源占主導地位不斷下降。盡管煤炭的消耗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從總量占比上看,煤炭能源消耗從2009年的70.4%下滑到2012年的66.6%。并且在增幅上不斷下滑,2013年,煤炭消費量同比增長為3.7%,遠低于歷史上的同期水平。這說明近些年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節能減排中,對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取得初步成效。
3.石油消耗增幅減少而天然氣大幅增加。與煤炭一樣,我國對石油依賴也非常嚴重。從石油消費占比從2003年的21.2%下降到2012年的18.8%,但是由于煤炭資源消耗占比的降低和大氣污染的治理,未來對石油的進口依賴可能進一步強化。天然氣占我國能源消費比例卻在不斷增加。2013年天然氣產量為1170.5億立方米,較2012年增長了9.4%,而消費量同比增長了13.0%。
4.核能在能源消費中占比低但比較平穩。隨著能源消耗總量的增加,核能消費量也在增加。但是占比一直比較平穩,約在0.7%到0.8%之間。在全球“去核化”大背景下,我國核能利用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5.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可再生能源異軍突起。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迅猛發展。從有統計的2009年的0.3%上升到2012年的1.2%。雖然在整個能源消耗中占比不高,但是迅速超過了核能,成為清潔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比較大,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和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
(夏摘自《中國國情國力》2014年第7期《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與大氣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