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宋 立
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政策建議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宋 立
2014年10月22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第64期“經濟每月談”,主題為“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長趨勢呈現反轉,既出乎預料,又在情理之中。當前經濟仍處趨穩蓄升階段,原有的一些基本面不利因素基本釋放完畢,但轉型性因素減速作用依然存在。經濟下行壓力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
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趨勢呈現反轉,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受收入減緩因素的制約,消費難以發揮預期作用,而投資和出口既受到客觀因素制約,又受到一些主觀認識因素影響,應有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總的來看,經濟下行壓力再次加大,并且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原有的一些基本面的不利因素已消化得差不多,但一些轉軌性或轉型性減速因素作用依然存在。
短期而言,當前經濟形勢基本符合年度調控目標。長期看,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可能帶來一些潛在影響,尤其是中長期影響。隨著時間推移,經濟逐步下行是一個必然趨勢,90%以上的國家都曾在高增長中減速,有一些國家減速幅度還相當大。從日本的經驗教訓來看,如果在一些重要轉折點上把控不好,經濟可能會出現過度下滑。在此背景下,加強宏觀調控非常有必要,也是其他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各種調控手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相互間需要協調配合,而不是相互替代。
目前,我國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老齡社會到來會使我國儲蓄率下降,從而影響資本形成速度。如果我們不能很快轉到創新驅動型經濟上來,改革紅利的釋放可能會打一些折扣。政府應采取相應宏觀調控:一方面是轉方式、調結構,另一方面保持經濟穩定性,不至于過快下滑。
從結構角度看,我國的消費率確實是偏低的,但消費增長率不算太低。消費之所以低,是因為消費增長沒有超過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我們認為消費低在某種意義上是投資率高的表現。我們的投資也確實比較高,目前,我國投資比歷史上的正常水平35%高了10個百分點,其中5個百分點是過度投資、重復建設、浪費性投資造成的,另外5個百分點可能是全球化帶來的,美國、日本、德國、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都在這里投資,由于是全球化,所以不會生產非貿易產品。
從產業結構角度看,第一產業占比基本是正常的,第二產業處在正常區間的上限,雖然比較高,但基本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因為其他國家發展的時候沒有全球化。服務業占比其實也比較合理,過去歷史上的確不合理,經過多年調整,我國服務業結構調整基本到位了。
信貸稍微高了一些,因為我們的金融體系扭曲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以后,幾乎只有批發沒有零售功能了,意味著只有大企業才能較輕松從銀行獲得貸款。近年來,我國信貸政策一直是偏寬松的,債務杠桿比較高,但我們的財政政策有能力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現階段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也需要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在世界經濟復蘇之初,應利用宏觀調控政策調整經濟結構,調整晚了可能非常被動。為了支持和更加有效地推動結構調整,政策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去杠桿”對于平衡調結構的能力和調結構的動力非常有利,要把握好“去杠桿、去泡沫”和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正常作用的關系。同時,也需要把握好調結構的方式,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堅持從需求方面施策,從供給方面發力。
首先,從需求方面施策。需求方面施策是指產業結構調整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同時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此外,有些投資要適當擴大,比如,城鎮化和民生等領域。過去確實有重復建設、過度投資、鋪張浪費等無效投資,但此類投資在總投資中所占比例很小,不能為了控制無效投資,把該投的、必要的、合理的投資也一概否定。我們的基礎設施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尤其是農村基礎設施。此外,我們在設備更新改造和技術創新方面還有很大欠缺,推進創新力度還遠遠不夠。雖然一些企業有推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動力,但往往缺乏能力,政府需要在這些方面運用積極財政政策加以推進。
消費需要釋放,尤其是住房消費。因為現在的住房消費已經到了一個轉型期,過去的住房消費從根本上來講是城市老的居民的升級需求,未來的住房消費應該是新市民和落戶人口的住房需求。但是我們現有住房制度安排跟不上,從而陷入僵局。我們需要制度方面的改革,需要通過深化住房制度來改革,通過推動城鎮化來釋放長期消費需求。
其次,從供給方面著力。供給方面著力是指推動結構調整。現在結構的問題是供給結構、產業結構的問題。二三產業內部結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第二產業內部傳統產業產能明顯過剩,而新興產業發展動力則嚴重不足。如果新興產業發展不足,服務業的發展也很難單兵突進,畢竟服務業是配套性的,是為第二產業提供服務,如果第二產業不發展,服務業也很難向前發展。產業結構要在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同時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周志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