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平,孫玉芹,劉晶晶
(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青州262500)
視同銷售是稅法上提出的概念,而不是會計上的概念,它指的是業務本身,而不是我們理論上常說的銷售業務,但是,在納稅時卻要按照稅法的相關規定與正常銷售一樣計算繳納相關稅費的一種業務。
對于視同銷售的規定,增值稅上包含的情況相對而言比較多,增值稅暫行條例中,將八種情況界定為了視同銷售;而所得稅中界定的視同銷售相對而言要少一些,它對視同銷售的劃分僅僅是以貨物的用途,是“對內”和“對外”來區分的:凡是內部處置的,都不作為視同銷售;凡是外部處置的,均作為視同銷售。下面對兩者具體的異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1)將貨物交給其他的單位或是個人代銷。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增值稅暫行條例還是企業所得稅法中,都將其作為視同銷售業務,在產品銷售出去時,要計算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2)以視同買斷的方式銷售代銷貨物。這種情況下,受托方已經將商品的所有權買斷,無論產品是否銷售出去,都與委托方沒有關系,受托方以代銷的方式銷售視同買斷的貨物,與銷售自有的貨物是沒有區別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中均將其作為視同銷售業務。
3)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職工個人的福利、交際應酬以及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是外購的貨物用于投資、分配、贈送、市場推廣和廣告樣品。
之前已經提過,只要貨物是外部處置的,在所得稅中都作為視同銷售業務,所以無論是自產、委托加工或者是外購的貨物用于對外處置,都作為視同銷售業務。但是,在增值稅中,我們不僅要考慮貨物的用途,還要考慮貨物的來源,外購的貨物用于職工個人的福利或者交際應酬的,企業認為貨物并沒有發生增值,不作為視同銷售業務,而是要將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轉出。
1)以收取手續費的方式銷售代銷貨物。此種情況下,受托方在交給委托方代銷清單時,要根據產品售價視同銷售,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當然,同時也要計入進項稅額,我們可以理解為增值稅視同銷售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受托方并不會根據代銷產品的售價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僅僅將收到的手續費根據業務性質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或者是其他業務收入。但是,這種情況在企業所得稅中不作為視同銷售業務。
2)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對于設有兩個以上,非同一縣市的機構,并且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到另外的機構用于銷售的,應視同銷售。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將資產在總分支機構或者是各個分支機構之間進行轉移是屬于內部處置資產,也就是說,在企業所得稅法中并不將此種情況認定為視同銷售。
3)以自產或者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在建工程等非應稅項目。在增值稅中,這種情況下,相當于企業的貨物發生了增值,所以要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
1)以外購的貨物用于職工個人福利、交際應酬。在增值稅中,此種情況下,外購的貨物相當于直接轉移出去,并未發生增值,所以不作為視同銷售業務。但是,在企業所得稅中,此種情況相當于外部處置,要作為視同銷售業務。
2)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企業將貨物、財產和勞務等用于償債的應視同銷售,但增值稅中沒有此項規定。在增值稅中,償債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銷售業務來計算增值稅的,而不是作為視同銷售業務。
總之,視同銷售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范圍界定和會計處理上各有差異,企業財務人員應當熟悉這方面的規定和差異,才能對是否是視同銷售業務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對于增值稅視同銷售行為可歸納總結為以下兩大類。
1)將貨物(有形動產)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開發等)、個人消費、職工福利等用途的,需要考慮貨物的來源。如果貨物是自制或者委托加工收回的,應該視同銷售,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如果貨物是外購的,則不作為視同銷售業務,應將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轉出。
2)將貨物用于投資、分配、捐贈等業務,以及總公司將貨物移送分支機構銷售等,無論貨物的來源如何,均作為增值稅的視同銷售行為。
企業所得稅視同銷售業務的判斷標準關鍵在于資產的所有權是否轉移,也就是說主要看是屬于內部處置還是外部處置。對于屬于內部處置的情形,不需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對于外部處置行為都要作為企業所得稅的視同銷售行為,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1]黃珍力,謝蘇敏.視同銷售行為的增值稅與所得稅處理淺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4) .
[2]裴玉,梁鑫.視同銷售行為的涉稅會計處理分析[J]. 財會月刊,2013(9) .
[3]徐潔.視同銷售行為的稅種差異和會稅差異分析[J].企業導報,2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