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中國紫砂博物館,宜興 214221)
建設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營造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和民族的未來。建設美麗中國、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當代中國陶瓷文化的精神價值在民族復興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加強其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可以大有作為。陶瓷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的紫砂陶器文化更有其獨特的條件和優勢,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紫砂壺為代表的紫砂文化是中國陶文化和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由于陶質特殊,用以飲茶色、香、味、美皆蘊,又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人文親和力備受賞用者青睞。紫砂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性代表將中國的陶瓷之美發展到極致。傳統文化的底色越來越濃,紫砂文化的歷史悠遠,名人燦若群星,典籍浩如煙海,形態浩繁多樣,風格雋永紛呈,生命之樹常青,它蘊含了民族的共有性和認同感。當代紫砂文化的多元化創新,多種流派、形態和風格并存,彰顯了對傳統寫意精神的挖掘、對寫實傳統的借鑒和對現代抽象表現的吸收,是轉型期中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體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你我,凝聚了人們共同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新時代,它的歷史文脈、地域特色、工藝特性,已成為人們健康生活的重要載體,他的時代內涵也日漸與時俱進,日臻充實。
我們現在多姿多彩的生活,需要健康的文化來支撐。紫砂文化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源泉,在人們的生活內容中享有不可或缺的物質和精神享受,無論何種變遷和方式的改變,它都以極強的生命力伴著時代的前進而創新和進步,它植根于中華文脈,推陳出新,文化特征上有大智,制作工藝上有大真,倫理上有大善,藝術上有大美,賞用上有大益,幾經滄桑,愈發出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它以其強烈的文化力和存在的多角度,讓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在新的歷史時期產生了共有的語言、共同的價值取向,讓所有的華人有了民族之根的感覺,讓我們“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為我們提供了精神支撐和心理慰藉。可以說海峽兩岸的早期恢復交往,除了大氣候以外,紫砂文化起了極大的作用,家鄉的茶、故鄉的土,喚起了一家人的共鳴,使紫砂成為一種媒介,擱置前疑,賞壺品茗,共享新誼,現在兩岸的交往形成的格局,這里面有著紫砂文化的極大功績。1992年著名的“汪辜會談”,以及2005年連戰先生首訪大陸,國臺辦都以紫砂壺相贈,已傳為佳話。
其二,紫砂文化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非常切時地發揮其“時代融入性”的作用,創造性地進行現代價值轉換。紫砂壺的工藝和造型裝飾,它的顯著作用就是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怡情養志,涵育文明。它博以群藝的造型特色,以詩言志的裝飾工藝,以“禪茶一味”的超越時空的人文雅韻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固,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也為民族文化提供了在陶瓷文化中生生不息發展生存的豐厚滋養。尤為贊賞的紫砂器上的銘文陶刻,其內容皆有為人、處事、勵志、養生、情趣,贊山河之壯麗,孕健康之世風,將優秀的傳統格言警句、詩歌文學,諸子百家之精華鐫以壺上,讓人們在賞茗、把玩之際得到身心的愉悅。鮑志強先生的“懷古壺”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吳鳴先生的“砂山四賢”、程輝先生的“國璽龍壺”以及本人的“樂天壺”均以濃烈的、新的人文情懷而受到人們的歡迎。我們知道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以倫理為核心的文化系統,反映了中華文化永恒價值的特征,與社會歷史發展方向相貼近,與民族共同體的利益和福祉相結合,形成“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力量”。紫砂文化的生命也在于此。近年來的 “將軍壺”、“中國夢”等優秀作品隨著時代脈動,釋放著正能量。目前為止,全國眾多的工藝美術品,能多元化地傳播傳統文化和現代人文情操的當首推紫砂壺。
再則,我們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即民族復興和走向現代化。現在的關鍵是行動起來,正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發掘和弘揚他們蘊含的現代性力量,努力培養我們在新時期的精神支柱。在如林的傳統文化隊伍中,紫砂文化應該也可以發揮健康而積極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們崇德向善,是傳承中華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所在”。我們欣喜的看到,大批從事紫砂工藝的人們始終遵循著這個要求,從造型設計、工藝裝飾、研究傳播上不懈地繼承傳統文化,并以積極的創新,在弘揚紫砂文化的基礎上努力打造具有時代新內涵的文化紫砂,激活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元素,賦予其新的生命。我們常說,一件好的紫砂工藝品,是藝人的見地、修養、情懷、創意、技藝、文化內涵的再現,它的目的也就是讓人們在物質日益豐富的當今,品味質樸的紫砂語言,勵志養心、歸順自然、脫逸超然、格調高雅、健康向上、感知和諧,彰顯紫砂文化的嶄新內涵與藝術魅力。李群的“漢風提梁壺”、曹亞麟的“君風壺”以儒雅莊重的造型飾以富有新意的傳統格言,令人十分愉悅。梳理和萃取中華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做出通俗易懂的當代表達,賦予積極向上的時代內涵,是這類作品的顯著特征。為我們所從事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和肩負歷史性的重任不斷汲取營養,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事業中,通過努力創新制作更多的優秀紫砂作品,緊緊圍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容,從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培育和踐行新的內涵,發揮紫砂文化的獨特作用,這也是我們的責任所在。事不在巨細,而在于以吾心吾意的作為。
當今宜興紫砂發展到今天,貼近生活是它長盛不衰的基礎。有益的文化載體不計其數,然紫砂工藝作為其中的一員,其地位和作用以及社會的廣泛認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系,讓它續以健康向上的積極衍生,必然對社會有益,并能發揮和顯示一定的作用,其內涵的充實與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我們肩負的責任。傳統的紫砂文化,近年來人們正以實際的努力,為打造文化紫砂添磚加瓦。新的時代內涵在創意無限的智慧風貌中,應成為正能量的守護者和代言人,關鍵是觀念創新,讓我們的作品具有文化認同感,創立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烙印,成為我們的精神圖騰和價值符號。同時重視紫砂文化學術的探討,崇尚創新和創意,追求知識和理性。學術文化是文化底蘊的基座,是作品創新的靈魂,是時代內涵的厚度與標尺。紫砂工藝的創新和制作,造型與裝飾讓厚重的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特征,給人們賞用時以文化美的享受。任重道遠,在目前較高的平臺上傳承創新、把握主流、探究真諦,注重把脈時代特征,集聚時代元素,使紫砂作品更具深刻的人文精神,具有極高的藝術境界,讓人們健康有益地享用,這是我們應該做到并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