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才
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發展展望
文小才
1.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目標明確。區域稅收優惠屬于區域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應服從服務于現階段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等。所以,現階段我國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的基本目標是逐步縮小收入分配的地區差距,實現各地區的共同繁榮,促進不同地區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實現地區間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2.區域性稅收優惠力度合理適度。稅收優惠是把“雙刃劍”,其使用應當科學合理、規范適度。第一,稅收優惠過度,亂開減免稅口子,就必然沖擊財政收入,導致國家財力不足,直接影響社會再生產。第二,較多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會破壞現行稅制所形成的公平性、規范性和統一性。第三,在存在稅收優惠的條件下,經濟主體會較多地考慮稅收經濟利益,從而使一些經濟要素可能長期滯留在低效率但能獲得稅收優惠收益的行業或項目中,這不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對市場經濟的扭曲。第四,從各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看,轉移支付、投資補給等直接的財政手段已經被證明是負面作用較小而有效的措施,區域稅收優惠政策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政策手段運用,其范圍和力度要加以限制。
3.區域性稅收優惠與產業性稅收優惠相結合。“兩法合并”前,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向地區傾斜,東部沿海開放地區和經濟特區受惠最多;“兩法合并”后,單純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地位日益淡化。當前,稅收優惠政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要突出特色,強調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而不是對一個地區所有的產業實施優惠,以避免區域產業結構趨同化。因此,新時期的稅收優惠應是區域優惠與產業優惠的有機結合。
4.區域性稅收優惠重點由東部轉移到中西部。根據我國當前實際,區域稅收優惠重點應由東部轉移到中西部。(1)適時調整東部稅收優惠。與初期相比,我國沿海一些經濟特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投資環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國內發達地區。區域優惠已從過去的主要表現為投資補償改變為額外收益,繼續保留稅收優惠只能導致愈益嚴重的不公平競爭,應調整某些東部稅收優惠。(2)加大中西部地區稅收優惠力度。首先,中西部地區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的稅收犧牲。長期以來,由于價格機制不完善,中西部地區初級產品低價輸入東部,東部地區加工品高價輸入中西部,形成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價格“剪刀差”。又由于現行流轉稅為主的稅制,東部高附加值產品的流轉稅實際稅負被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形成地區間稅負“剪刀差”。其次,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逐漸加大,稅收優惠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當前,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方面力度不夠,需進一步加強。
5.采用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優惠方式。從優惠方式上,應將直接稅收優惠方式和間接稅收優惠方式相結合。就中西部地區發展建設而言,沒有直接優惠的誘惑,難以吸引內外部投資;沒有間接優惠,長期投資風險太大。此外,直接優惠方式雖然對內資企業比較適應,但對許多外資企業則不太適應。對外資企業采用直接稅收優惠,要看我國是否與其宗主國簽訂稅收協定。
6.取消內外有別的稅收政策。我國已經走過了注重引進外資數量的階段,應逐步取消內外有別的稅收優惠政策,更加注重引入外資的質量。事實上,財政部已經出臺了《關于對外資企業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0年12月1日起,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這意味著我國稅收政策內外有別的時代已宣告終結。當然,目前正在執行的外資優惠政策的取消尚需時日,要取消其在一般性投資領域如賓館的優惠,保留在科技等領域的優惠政策。
7.適當下放稅收優惠政策權限。就產業稅收優惠而言,有些領域的稅收優惠應該是全國性的比如科技創新,有些則應該是地方性的,要結合地方發展情況以及產業特點制定相應的政策。這必然要求中央政府下放稅收管理權限,因為只有地方政府了解地方產業發展,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稅收優惠的具體政策和措施。目前我國有30多個經濟區,應把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權適當下放到各個經濟區,由各個經濟區針對不同產業實施稅收優惠,中央政府使用最終審批權進行宏觀調控。如美國的聯邦、州和地方政府都有制定優惠政策的權限,分工明確,各級政府均在規定的范圍內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8.加強稅收優惠管理。我國稅收優惠內容較多,應將在逐步清理規范的基礎上加強稅收優惠管理。第一,加快稅收優惠方面的立法步伐。我國現行稅收優惠法律的層次較低,權威性差,難以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應對一些已經相對成熟的條例、法規通過必要的程序使之上升到法律層面。第二,加強稅收優惠的國際協調。迄今為止中國已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稅收協定,這在與中國有邦交的100多個國家中所占比例還很低,還不能適應經濟國際化的要求,因此,稅收優惠政策國際化協調步伐應當加快。第三,建立稅收優惠的可行性論證和績效分析評估制度。對擬發布的稅收優惠要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對已有的稅收優惠實施績效要進行分析評估。第四,建立稅收優惠的預算制度。應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稅式支出制度,更好地核算和控制稅收優惠導致的稅款損失。
(李摘自《河北經貿大學學報》(雙月刊)2014年第3期《中國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