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剛
金 融
我國銀行業應適度穩增長防風險
曾 剛
綜合來看,銀行業經營的不確定性正在逐步加大。目前銀行現有風險化解能力較強,還不至于形成系統性沖擊,但仍應對局部風險的發展與演化保持高度警惕。預計在2014年中,銀行業運行將有如下幾個特征。
第一,受監管強化、資本約束以及外部需求變化的影響,銀行業規模擴張和信貸增長速度將繼續放緩。
第二,受利率市場化加速的影響,銀行凈利差會繼續收窄,盈利能力將受到較大挑戰。比較而言,中型銀行(主要是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城商行)由于其客戶利率敏感性較高,短期受到的沖擊或會更大。
第三,銀行業轉型將加速。為提高效率,資產出表仍將是商業銀行資產端創新的重點,由此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業務都將是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部分銀行的綜合化經營也會繼續深入發展。
第四,銀行業內部分化加劇。經營管理能力突出、競爭力強的銀行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一些銀行尤其是局部地區的中小銀行,受制于管理能力以及區域性信用風險上升,不排除有少數機構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需要高度關注。
第五,銀行業整體風險上升,需密切關注。信用風險方面,受經濟結構調整和過剩產能消化的影響,2014年一二季度的風險暴露仍將繼續上升,主要還是集中在周期性行業和局部地區。此外,在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都明顯上升。盡管類似2013年“錢荒”的劇烈波動不大可能再次出現,但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的情況下,2014年銀行的流動性也不會特別寬松,會存在一定的壓力。
面對不確定性的增強,宏觀政策需要在調結構與防風險之間取得刀鋒上的平衡。部分行業、局部地區,甚至部分金融機構出現某種程度的風險,是市場化機制發揮效力的途徑。因此,應允許適度的金融風險暴露,以逐步化解經濟周期中的正常損失以及前期過度信貸產生的問題。不過,在此過程中,也要嚴防風險升級,在這個意義上講,適時、適度的穩增長措施,對防止金融風險擴散和穩定市場預期至關重要。
(田風摘自《中國證券報》2014年4月16日《銀行業風險上行須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