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延伸過程不斷深化,從傳統PC延及移動設備,又從移動設備逐漸拓展到可穿戴設備,成為人們身體的“一部分”。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3)》稱:“中國互聯網的移動化遷移已經全面展開。”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自身的形態也在不斷演進,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終端設備正在蛻變為“傳統”,更加新穎的可穿戴設備漸漸走入人們視野。健康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許多互聯網企業2013年都傳出進軍可穿戴移動設備的信息。2013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將重點支持移動智能終端新型應用系統、面向移動互聯網的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終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八個方面,促進終端與服務一體化發展。作為現代用戶的隨身物,可穿戴智能設備將成為人的第六觸感,蘊含無限潛力。它將大大拓展音頻的應用范圍,廣播應抓住機遇,以音頻資源優勢成為其“特色內容和服務提供商”,創造更大的產業空間。可穿戴智能設備與云計算、移動互聯的結合,將迎來一個可感、反饋和掌控的大數據生活時代。
新媒體的跨界融合趨勢為我們展現這樣一番圖景:移動互聯成為未來視聽新媒體的主要版圖,用戶可以在WAP移動互聯網上得到幾乎所有互聯網體驗,各主要門戶網站都將開通WAP手機版和移動客戶端。之于視聽新媒體的產業鏈,有兩類行業將獲得成功:一類是“高質量的內容提供商”;另一類是“擁有推廣渠道的服務提供商”,例如騰訊無線、新浪無線、4G門戶網等綜合服務提供商。移動互聯對社會生活帶來的革命性沖擊,已經遠遠超出技術層面,逐步擴展到全業態,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的產業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這一領域的爭奪。
(熊英、張君昌文,摘自2014年2月24日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