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琴
摘 要:擬就小學音樂的創新性教學模式為主題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小學教育尤其是音樂方面的教學模式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發表一些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新的觀點。
關鍵詞:音樂;教學模式;創新
教育是一個國家、社會的基礎,而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國教育體制一直以來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質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自2001年后正全面展開,中小學教育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一、教學模式概念理解
教學理論將教學模式分為以下五種類型:問答模式、授課模式、自學模式、合作模式和研究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各種教學模式一般都有綜合采用,但對于合作模式及研究模式的實踐尚少。回憶我們的學習生涯,的確如此,課堂上學生乖乖聽老師授課,偶爾的問答環節,課內外的自學等等,師生間的合作以及共同研究似乎只有在研究生階段才會有所運用。
音樂能夠怡情養性,我國教育一直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就像體育,可以讓人放松心情。有人曾說過:“音樂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今天我們方方面面都要講究創新,人類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有主觀能動性,我們要主動地去創造一種教學模式,讓我們的后代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動地去接受,并不斷修正變化著。音樂是這萬千創新之一。音樂創新需要抓住這樣幾個方面:塑造音樂創新人格、培育音樂創新精神、提升音樂創新能力。小學教育階段需要給學生灌輸創新理念,音樂可以探究一個人的心理,音樂教學如若教學有方,那么,對于小學生的人格塑造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改革雖然全面展開,但是大多數改變僅僅流于形式。以小學音樂課為例,大多數農村小學為響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號召,改變了課程安排,一星期適當安排幾節音樂課。但音樂課上多數是教學生學唱一些歌曲,僅此而已,正處于好動階段的小學生自然也會因為無聊而在課堂上嬉戲打鬧。當然,學校的物質基礎、師資力量薄弱也是原因之一,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位學生自備一件樂器,盡管學校可能配有一臺鋼琴,但因為學生人數眾多,要實現人人都能接觸到并認真練習是很難辦到的。可見,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時期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以及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三、開放的教學模式運用
無論小學、初中、高中,音樂教育必須以一種開放的、行動式的、表現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它不同于其他語數外等知識性學科,更加注重學生的悟性。音樂教學內容相較其他學科需要更為活躍,較多的實踐活動課程的安排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死板教條的課堂教學務必革除,音樂教學如果僅僅存在于課內,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反而會磨滅一個音樂天才的音樂興趣,這將造成我國音樂教育中的嚴重問題。而今,仿效古人席地而坐,于溪水池塘邊俯身弄琴其實不失為一種創新。
四、心靈溝通與音樂
在學科的性質上來說,音樂是一項注重心靈體驗的藝術,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尤為重要。老師應該給學生一個自由、平等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他的才能,師生之間是一種親密的師友關系,如此學生才會毫無保留地向老師傾訴內心世界。老師根據學生不同個性有方向性地加以引導,樹立起學生的音樂信心,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創新。那么,音樂會因情感的注入而更加美妙。
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雖然物質艱苦,但仍有很多音樂愛好者始終沒有放棄音樂,他們持樹葉、蘆葦、樹枝、青菜奏出無比美妙的音樂。擁有音樂那些熱情似火的人們早已經忘記了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們和音樂有著至親的情感,在內心最深處,永遠都有音樂陪伴著,不會孤獨。
音樂是上帝給人類最好的禮物,讓美妙的音符傳承下去,讓每一個孩子因為擁有音樂而幸福一生。
(作者單位 四川省華鎣市雙河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