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英
伴隨著中國房地產近10年來井噴式的發展,壁紙作為一種流行的裝飾材料,通過圖案、紋理、色彩與工藝的結合營造出獨特的家居氛圍。調查顯示,國內80后裝修擬選用壁紙的約占60%,而其中進口壁紙以其設計驚艷、工藝精湛、綠色環保在我國壁紙市場領域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但進口壁紙長期以來面臨著采購價格、供貨質量和按期交貨三大風險問題。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進出口貿易實操經驗,分析進口壁紙國際采購風險及控制方法。
一、進口壁紙國際采購的價格風險
進口壁紙的國際采購價格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采購量波動(約占20%)、原材料漲價(約占50%)和供應商提價(約占15%)和匯率波動(約占15%)。
(一)采購量波動
目前,進口壁紙計量單位主要分為卷和米兩種。按卷計價的最小起訂量為1卷,通常為整箱進口單價,每箱卷數可能依廠家不同而異,如果數量不足整箱,則可能會按每卷單價再額外加收散裝費或者人工操作費。以實操中某歐洲供應商為例:當其報價為“18.65 €/roll, minimum quantity:12rolls of 10.05m x 0.53m;when buying <12 rolls: price +15%”,按此供應商慣例意味著18.65歐元/卷為整箱報價(即12的倍數,如12,24,36,48卷等),如果數量不足整箱,則需要加收15%的人工操作費。按米計價的每一個型號的幅寬已經固定,采購數量按長度來計算,常根據長度被分為5-7檔不同價位,采購米數越多,價格越優惠。在此以P表示每米單價,以歐美布面壁紙部分供應商報價為例,通常分為長度為<10米(P)、<30米(0.91P)、<50米(0.84P)、<100米(0.79P)、<150米(0.75P)、<200米(0.72P)、<250米(0.67P)共計7檔價位,這種報價意味著:如果采購長度小于10米,單價為P,如果采購長度為101米,則單價僅為0.75P,當采購長度為201米時,其單價降至0.67P,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到采購米數間的采購單價差異。進口壁紙的銷售量變化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筆者選取了實操中連續5年的月度資料,計算了1-12月銷售季節系數,從結果來看,1-4月基本屬于淡季,5-8月屬于平季,9-12月屬于旺季。在以訂單驅動的JIT準時采購的指導思想下,銷售量的季節性變化、終端消費者偏好、墻面張貼面積都將導致采購數量波動,而根據上述分析,采購價格也將隨著采購數量的波動呈現一定的采購價格風險。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供應商提高價格
進口壁紙按面層材料常被分為膠面類(PVC或鹽化樹脂)、木纖維類(木漿聚脂合成)、純紙類(原生木漿紙)、無紡布類、織物類(絲綢、麻、棉等編織物)、天然材質類(天然的草、木、藤、竹、葉、軟木、樹皮、石材等加工而成)、云母片類(硅酸鹽結晶)、金屬類(金、銀箔等制成表層)等大類。由于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按照慣例,絕大部分歐美壁紙供應商通常會在每年11月份上調全線產品或新品價格,于次年1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筆者分析了近年來實操過程中20個國外供應商的價格調整策略,發現來自日本、韓國、法國的供應商的價格較為穩定,一般較少收到其上調價格的通知,而來自荷蘭、意大利、比利時、瑞典的廠商針對全線產品通常會有3%-4%的上漲幅度。由于美元疲軟,美國壁紙供應商也開始漲價。如果實際采購量很小,來自英國的部分供應商很可能會對來年新品單價上漲10%-25%。
(三)匯率波動
進口壁紙通常以外幣計價。本文綜合考慮中國市場消費者偏好,選取了幾大知名壁紙進口商20個國外供應商的結算幣種和結算方式進行分析,發現目前我國進口壁紙的供應國主要有:比利時、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英國、瑞典、美國、日本、韓國等,結算貨幣主要為:歐元(45%)、英鎊(15%)、瑞典克朗(5%)、日元(10%)、美元(25%)。進口商主要采用T/T預付、月結和L/C信用證三種結算方式。其中,國外小規模供應商主要采用T/T預付方式,占比達10%;月結方式適用于歐美等國合作悠久的供應商,占比達到80%;而以L/C 信用證結算的方式占比很小,僅為10%左右。近年來人民幣對主要關鍵貨幣如美元、日元等不斷升值,這對壁紙進口無疑是個喜訊。然而匯率波動始終存在,早在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上演了先抑后揚,波動劇烈的走勢。2014年,根據權威專家預計,人民幣雖然對美元和日元將是明晰的升值趨勢,但對歐元、英鎊等可能處于震蕩狀態,目前主要壁紙進口商以歐元和英鎊結算的占比之和達到60%,震蕩中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的貶值無疑會增加來自歐元區和英國壁紙的進口購匯成本。
二、進口壁紙國際采購的質量風險
本文不考慮由于施工不當造成的質量問題,進口壁紙國際采購質量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工藝設計風險(約占90%)、數量偏差風險(約占10%)。
(一)工藝設計風險
工藝設計風險屬于壁紙本身產品質量缺陷,通常由制造原因造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色差:同一批同一箱的壁紙施工后,顏色出現明顯的差異,有左右色差和前后色差兩種。其中左右色差表現為從正面觀看,在接縫左右有深淺不一情況產生,或者由側面觀看,在接縫處左右有明暗情況產生,且在接縫處形成明顯的界限。前后色差表現為同批產品造成前段與后段生產的壁紙顏色深淺的差異。2、對不上花:對花產品在施工時一幅與另一幅之間接縫處兩幅的花紋圖案不吻合,對花錯位,產生墻面上端圖案對準,下端圖案產生偏差。3、漏涂、漏印、漏壓、壓紋深淺不一。漏涂表現為壁紙表面一處沒有涂層,露出紙底。漏印表現為壁紙表面一處沒有印花。漏壓表現為壁紙表面一處沒有壓紋。壓紋深淺表現為邊緣與其它部分壓紋深淺不一或同一箱或同一卷壁紙壓紋深淺不一。4、其他:包括破損、折痕、掉色、掉絨;表面顆粒、印刷拉線、金箔橫紋、卷取打折等。endprint
(二)數量偏差風險
主要體現在實際收貨數量與合同或訂單數量不符。表現為漏裝、錯裝、少裝、多裝,如:該發貨的沒有發貨,沒有訂貨的滯銷型號被錯發過來,錯將其他客戶的貨物發過來,按卷訂貨的卷數不足(通常少1-3卷),按米訂貨的米數不夠等等(通常少3-10米)。漏裝和錯裝會影響交期,導致客戶投拆或要求索賠或者退貨;少裝會造成壁紙數量不足施工,而若再補貨,亦既可能滿足不了交期,又可能無法補到同批號的產品,進而導致色差、對花等質量問題;數量短少可能會導致接縫過多而影響美觀,多裝則會無端增加進口商的采購成本和物流費用。
三、進口壁紙國際采購的按期交貨風險
進口壁紙按期交貨風險主要分為三種: 運輸風險(約占60%)、產能不足(約占30%)、付款延遲(約占10%)。
(一) 運輸風險
進口壁紙在國內銷售時分現貨和期貨兩種。期貨面向中國終端消費者的交期約為20-25天左右,通常采用國際空運、國際海運、國際快遞三種運輸方式,若考慮國外備貨、出口報關、國際物流、進口報關等因素,操作時間約依次為20天,40-60天,10天左右。目前進口商對歐美線大致采用空運與海運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空運主要針對日常訂單70%的期貨產品、價格昂貴的純期貨或純手工壁紙,海運針對暢銷型號進行庫存備貨;對日本和韓國近洋線基本采用100%海運運輸;交貨期10天以內的加急訂單采用DHL、FED-EX或UPS快遞。為了避免庫存積壓和占用資金,進口商主要采用在收到終端客戶訂單后再向國外采購然后空運的方式,這使得國際空運占比很大,為了降低運輸成本進口商常常積攢貨物等待重量合適時才空運,由于20天的空運操作時間已經非常接近承諾客戶的20-25天期貨交期,而空運風險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最難控制,這使得交期延誤3-5天的情況時有發生。家居巨頭 “居然之家”早在2011年就制定了苛刻的“零延遲”服務規定:“每延遲一天按已付貨款的6‰向消費者支付違約金;超過15天,消費者有權終止合同,商戶除返還消費者已付貨款外,還需按已付貨款的30%賠償消費者違約金”。近年來,各種極端惡劣天氣層出不窮,全球接連上演地震、颶風、暴雨、暴雪等均導致多國空陸交通受阻,航班取消或延期,對進口壁紙按期交貨產生了嚴重影響。
(二) 產能不足
歐美大多數壁紙廠家規模并不大,可能五條生產線只有大約三個工人操作,歐債和國際金融危機也使得工廠主動縮減生產規模,收到訂單后通常不能立即開機生產,需要等到積累一定的量,像有的純手工的壁紙生產周期長達2個月。供應商產能不足導致不能按時足量交貨或者根本無法交貨。加之每年夏季(從7月初到8月底)是歐美國家密集度假的日子,無論是私人企業還是政府官員都會選擇在此段日子逃離所在城市去享受陽光沙灘,一般假期大概有20多天,老板會安排員工分批休假。12月伴隨著圣誕和元旦臨近,在這個歐美最重視的節日里,很多人都會提前結束一年的工作,比利時、英國等假期通常從12月23日-1月4日,美國從12月24日-1月3日,而意大利則更長,從12月24日-1月10日。8月份和圣誕元旦都屬于中國市場的銷售高峰期,而假日前后比利時、英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國辦事效率降低,通常在假期前兩周(約12月上中旬)就截單,假期前一周的周五為最晚提貨時間,12月中旬以后新訂單只能節后安排,運輸亦可能會受整體放假的影響。
(三)付款延遲
出于防控貿易風險的考慮,部分國外供應商,特別是小規模廠家傾向于將貿易風險轉向進口商,采用發貨前30%或者100%預付款方式,以防范經營風險。然而有些進口商由于資金緊張或業務銜接不當,在最后一刻才支付預付款,由于各國外匯管制制度不同,加上時差或周末及節假日影響,通常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到帳。銀行水單并不完全受用,有些比利時供應商要等錢到賬之后才發貨,導致貨物不能按時裝機或裝柜。而如果沒有預付貨款,有些國外廠家可能會不按期進行生產并無法保證按期交貨。進口商付款延遲,將會給國外廠家履行合同和按期生產上帶來嚴重的影響,進而導致壁紙國際采購不能按期交貨。
四、進口壁紙國際采購環節中的風險控制
(一)采購價格風險控制
每天應在北京時間下午五點左右通過郵件向國外下達采購訂單,針對按卷計價的壁紙,應將當天不同客戶相同型號產品合并后盡可能按整箱訂貨,避免散裝附加費或人工操作費用的產生,比實際訂單多采購卷數作為庫存供后續新增訂單使用。若遇到國內尚有少量庫存但數量仍滿足不了客戶需求,此時可以酌情考慮采購箱數,但需要特別注意新購產品批號必須和國內庫存相同,以防色差或對花問題。而對于按米計價的壁紙,應根據當天國內門店銷售訂單,將不同客戶相同型號的產品加總合并,以獲得國外供應商對應的價格折扣。例如:將三個不同終端客戶的訂單加總34+36+37=107米,此時可獲得比三個不同客戶單獨采購30多米時10%左右的單價折扣。
針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供應商提高價格,應注重與供應商之間的議價談判或者酌情更換原供應商,可以選擇在國內外大型展會期間(如:法蘭克福、北京國展等等)談判,強調合理的定價能夠鎖定中國大部分群體,從而帶來銷售數量的提升。11月前后是壁紙銷售的旺季,銷售人員應催促客戶盡快下單,提前規避后期漲價的風險。在每年11月提前通知國內門店,并在系統作好相應零售價格的調整,將價格風險與終端客戶共擔。
針對匯率波動價格風險,在每年年初,采購部門要根據近3年的銷售數據、年增長率、現有庫存、季節系數等數據作好全年采購計劃及各月分解目標,與財務部門聯合制定全年各月資金預算和付款計劃,統籌考慮供應商本國貨幣的匯率波動情況及國際形勢,科學選擇付款時間。9-12月屬于壁紙銷售和采購旺季,亦是預計向國外支付外幣貨款最多的幾個月,為鎖定外匯風險,可在銀行辦理1年以內遠期結售匯業務。
(二)供貨質量風險控制endprint
針對常見的因工藝設計而產生的質量問題,要求國外廠家加強質量管理,仔細查找原因,如:色差要從溫度和濕度變化、壓滾兩端壓力差別、顏料和制造批次等查找原因,對不上花要對生產張力加以控制,漏涂、漏印、漏壓、壓紋深淺不一要從生產溫度、速度、配方或涂布輪等查找原因,對新型材質和新版本前3個月的質量問題要給予高度重視。采購訂單不宜過度集中,以防因生產周期過短而造成的質量問題。采購部要建立國外供應商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對低于質量標準的廠家及產品,要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對廠家采取如警告、提高賠償額度、降低該產品進貨量、加長賬期、停止該產品進貨等措施,促成廠家重視并改進產品質量。客服部接到客戶投訴產品質量問題,必須到現場鑒定產品的質量,對上墻已粘貼的質量問題產品進行拍照,并收集質量問題產品的資料和照片,再由采購部向國外索賠或換貨。
無論是空運還是海運,都要在提貨的前三天,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國外供應商和國際貸運代理公司發送提貨清單(空運和海運清單分開制作,避免混淆)以便廠家逐一核對;有疑義的貨品,進口商、供應商、貸代三方應在第一時間溝通,避免漏裝、錯裝、少裝、多裝。裝箱時供應商要認真點清內裝貨物數量,并做好封箱,根據實際貨物的數量,正確制作發票資料并在發貨前兩天供進口商核對,如有出入,尚可在發貨前一天得以補救。按米訂購的訂單,要提醒廠家按訂單準確測量米數,并且盡量按同一批號整段出貨,避免施工時接縫過多或者米數不夠。
(三) 按期交貨風險控制
針對20-25天期貨交期,且在途或備貨產品無法滿足需求時,在同一家供應商總重達到約200-300公斤時可以考慮普通空運,并且盡量將同一國供應商壁紙總重控制在500公斤左右。通常需考慮國外備貨+空運出口報關4-5個工作日+空運進口報關3-5個工作日+飛機從起飛到落地約2-3天。同時應注意以下細節以實現按時順利裝機或清關:壁紙產品最后總包裝時通常打有木托,其高度應控制在1.6米以下,以便能夠順利直立通過飛機艙門,木托應有顯著IPPC標識。海運主要針對排名前十的暢銷產品備貨(適用于中檔價位的產品,不適用于價格昂貴的產品),以應對未來日常銷售,降低運輸成本,通常海運備貨20尺柜可裝3000-3200卷或3000公斤普通壁紙,9-10個托盤,木托高度不要超過2米,須施IPPC標識。海運在貨物到港前10天將相關文件提供給報關行: INVOICE,CONTRACT,PACKING LIST原件各兩份,簽字蓋章,一份快遞給報關行,一份留待付匯用。提單蓋章,整柜一份,拼柜兩份。要考慮國內外節假日,否則報關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交期。國際快遞適用于客戶要求走國際快遞,國外有現貨,費用由客戶承擔,交貨期10天以內的訂單,重量在30KG以內為宜。
綜合衡量客戶交期、現有庫存、在途產品和運輸成本,在滿足交期的前提下,從空運、海運、快遞中選擇經濟合理的貨運方式,在采購合同中加上延期交貨的懲罰條款。同一國家不同供應商的貨物可以合并做清關文件以節省到港清關時間。合同生效后,如為預付方式,進口商應及時支付,防止供應商以此為借口延遲交貨。為了控制進口采購清報關風險,采購商要確保從國外供應商處獲取全套正確的單據,并提前做稅款預算。進口商要密切關注諸如臺風、暴風雪、洪水、地震、罷工等突發事件,盡快制定解決方案,如需更改或終止合同要提前溝通和策劃,對于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由不可抗力造成延誤的,要提前知悉門市和客戶,并指出該原因為不可抗力,要求客戶等待。在每年6月左右要提前做好備貨安排,保證暢銷型號庫存可支持近2個月的銷售。在8月和11月,要提前作好相關準備,以應對歐美集中休假、圣誕及元旦和國內節日促銷訂單量的猛增。國外供應商排產計劃通常按周次查看,進口商可通過在線查詢或者排產周期表及時了解壁紙生產進度,有效控制交貨期。▲
參考文獻:
[1]李昕澤,李中平. 淺談進口物資采購過程中的風險防控[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2,09:72-74.
[2]郭艷,曹佳蓮.淺談葡萄酒進口貿易中風險的防范機制[J].商業研究,2012,5:153-154.
[3]鄧煒婷.我國外貿企業的進口業務風險案例和防范[J].價值工程,2012,19:156-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