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巧玲
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了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保障農產品出口企業收匯安全的非盈利性政策保險,是WTO補貼和反補貼協議允許的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我國僅有7%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出口額能達到1000萬美元,其它大多數是標準化生產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差、保險意識薄弱的中小企業,農產品出口現狀與我農業大國、貿易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與經濟快速發展不同步。因此,進一步研究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加快發展我國農產品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市場迅速增長
中國自2001年成立中國信用保險公司以來,十分重視農產品出口保險,并根據農產品出口的特征和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不斷推出新的險種和融資途徑。自2002年到2011年底,累計承保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達230.4億美元,同期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3487.3億美元,平均保險滲透率(即出口信用保險額占同期貿易總額的比重)為6.61%,有效地支持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發展。2012年,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農產品需求不旺、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加劇的情況下,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632.9億美元,同比增長4.0%;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為69.75億美元,同比增長10.01%。國際經驗表明,出口額增速下降的情況下,提高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額對出口有一定的穩定效果。2013年1-9月,我國農產品出口額485.1億美元,同比增長7.1%。截至2013年12月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金額達到3004.5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0%,可見其在支持企業穩定出口、鞏固海外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比農產品出口額增長率和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增長率可知,2002-2012年間除2007年和2008年外,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增長率都超過了農產品出口額的增長速度,尤其是2005年、2009年以及2010年,保險增長率更是超過了60%。由此可見,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增長迅速,其承保金額、增長速度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出口企業享有到保險保障。除2008年外,保險滲透率逐年遞增,從2002年的2%增長到2012年的11.02%,逐漸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15%。我國的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從無到有、從低滲透率到接近國際水平,發展迅速,有效地為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保駕護航。
(二)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覆蓋范圍呈遞增趨勢
自2002年到2012年底,中國信保累計服務出口企業4.1萬家,累計貿易融資1.3萬億元人民幣,支付企業和銀行賠款35.7億美元,其中2012年向1838家企業支付賠款11.8億美元,同比增長24.9%。
2011年和2012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對農產品、汽車和醫藥等重點行業的覆蓋率超過了40%。2012年中國信保又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所支持的小微農產品出口企業是2011年的2倍,不僅保障其收匯風險,而且有力支持小微企業獲得海外訂單以及融資。
2013年,中國信保五措并舉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1-9月份共支持2200多家農產品出口企業實現出口近90億美元,服務企業的數量呈現快速遞增。
(三)多元化、全方位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
2003年5月,中國信保開發設計了費率低、覆蓋廣、投保簡便、理賠迅速的“農產品出口特別保險”,以分散農產品出口企業的風險。保障內容包括:農產品出口后,在進口方辦理報關手續之前,因進口國取消禁令、變更檢驗標準、突然變更許可文件而禁止進口給出口商所帶來的損失。專門幫助農產品出口企業應對進口國政府突然“封關”的風險,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提供有力的保險保障。
以中國信保云南分公司為例,根據《服務云南橋頭堡建設專項合作協議》,該分公司從保險保障、融資支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大力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的發展。2004年成立的硯山方圓貿易公司,由于缺乏市場經驗又急功近利盲目接單,損失高達150多萬元,是中國信保云南分公司使其脫離困境,幫助其產品迅速在北美及東南亞搶占市場,連續多年成為云南農產品出口的龍頭企業。
2010年,中國信保云南分公司為云南通??h宋威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準確資訊,助其出口額突破300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兩倍。同時,協助其開展押匯業務,獲得低成本、無額外抵押的銀行貸款3000多萬元。
2013年中國信保在“小微企業信保易”產品項下已與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在全國多個省份開展合作試點,累計支持100多家投保的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融資支持7000多萬元。
總而言之,中國信保不僅在企業發生損失后為其補償,更為其提供出口資訊、解決融資難題,促進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全面發展。
二、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偏低
比較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和全國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而言,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2002年僅為2%,經過10年的發展,2012年達到了11.02%,盡管其在逐年提升,但縱觀2002年至2012年10年間,僅有2009年和2010年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超過了全國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而大部分年度都低于全國水平,可見中國信保直接支持的農產品出口額仍然偏低。同時與發達國家的10-20%的平均水平比較而言,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約3%的出口企業完全不知道信用保險的存在,由此需要大力發展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以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發展,保持出口大國的地位。
(二)農產品出口企業投保比率較低
出口信用保險是防范和規避農產品出口風險,幫助農民分擔風險、補償損失,為出口保駕護航的有效措施,是目前世界各國支持農產品出口的主要手段。但我國公民、企業整體保險意識較低,中國信保在經營過程中也缺乏對出口企業的宣傳、培訓,使得出口企業難以正確認識到出口信用保險的職能、保險費率和投保程序,甚至對保險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2009年以來,中國信保支持農產品出口已達320多億美元,受益企業達3300多家,補償企業風險損失近1.3億美元,幫助企業追回海外欠款2900多萬美元;2013年1-9月,共支持2200多家農產品出口企業實現出口近90億美元。但是目前我國有幾萬家農產品出口企業,投保率不足8%,遠低于發達國家30%甚至50%的投保率,尤其是一些出口額在5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壓根就沒有聽說過出口信用保險。endprint
(三)農產品出口企業負擔保險費過高,保險公司服務不完善
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費率為0.8%,中長期險費率為4.9%,平均費率為1.8%,而法國三年期的出口信用保險費率保持在0.1%-1%。以我國出口企業平均5%的利潤率而言,保險費過高,出口企業從成本角度考慮,再加上僥幸心理及短視行為,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望而卻步。而對于起步較晚的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而言,僅有政策性保險公司中國信保一個承保人,帶有壟斷性質,可供農產品出口企業選擇的險種只有前文所列舉的三個,經營范圍狹窄,同時創新能力由于缺乏競爭而不足,難以有效地降低成本,除了依靠政府財政補貼來降低投保人的保費負擔外,中國信保自身難以在競爭中壓縮成本、降低費率,同時也很難像商業保險公司那樣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務。尤其是國人對政府、事業單位辦事難的共識及保險公司投保容易、理賠難的認識,更使得廣大出口企業寧可冒險一搏,也不選擇投保。
(四) 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賠付率過高,中國信保經營壓力大
2002年,出口信用保險費收入5.63億元,賠款6.49億元,賠付率為115.3%,2004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禽流感疫情,共有30多個國家對我國的禽肉產品發布“封關”禁令,中國信保及時啟動保險賠付機制,當年中國信保所承保的禽肉類產品的出口賠付率高達400%,給公司的業務經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這還是在農產品出口企業投保率明顯偏低情況下的賠付率。2011年全國賠款達到9.33億美元,同比增長86%。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信保向農產品出口企業賠款2600多萬美元,幫助企業追回海外欠款420多萬美元。
農產品出口所面臨的風險往往具有突發性、廣泛性和損失重大等特征,再加上國外訴訟成本較高、債權追索困難等問題,使得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商業化運作,無論在技術上還是政策上都存在許多困難和障礙。尤其是近年來,各種動植物疫病疫情和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國外技術壁壘限制日益嚴格,農產出口的風險程度進一步提高。由于沒有商業性保險公司的介入,中國信保作為唯一一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不難想象,隨著農產品出口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加強,投保率會顯著提高,那么在面臨突如其來的風險時,中國信保將承擔更大的壓力。
(五) 中國信保業務操作電子化程度低、缺乏透明度、法律依據缺失
中國信保2012年累計支付了11.8億美元的賠款,賠付率較高,因此出口信用保險的風險控制非常重要。中國信保在經營過程中雖然也對國家風險進行了評級分類,但沒有及時跟進風險的變化,更沒有一個完善的數據庫供出口企業及時了解國際風云變化,使得農產品出口企業很難確定投保周期,增加了其投保的成本,也增加了出口收益的不確定性。
英國早在1919年成立了出口信用保險局(ECGD)并且在1978年頒布了《出口及投資擔保法》,該法律支持ECGD更好地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出口、海外投資的作用并且賦予其更廣泛的權利。而中國信保在經營中無法可依,所涉及到的《保險法》及《對外貿易法》并無關于出口信用保險的明確規定,對于經營中的保險費率厘定、損失補償、委托追償等都無系統的規定,使得中國信保在經營中經營管理體制不健全、保險賠付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
三、完善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對策
(一)制訂《出口信用保險法》
從發達國家及地區的經驗來看,無論是政府模式還是商業模式經營出口信用保險,都要有法可依,比如香港1966年的《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法》。要加速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制訂相關法律迫在眉睫。
第一步:以現有的《保險法》、《對外貿易法》及《擔保法》等為基礎,借鑒英美法等國家的先進經驗,由中國信保主導,政府相關部門予以支持,制訂《出口信用保險法》草稿,其主要內容應包括:出口信用保險的職能、經營原則、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組織形式、經營模式、國家財政對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支持政策、出口信用保險的業務規范、運作程序以及監管等。
第二步:向各保險公司、出口企業等征求意見,對草稿修訂,力求做到法律規范、具體,為出口信用保險的規范運營、快速發展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
(二)借鑒英國模式,采取中國信保和商業保險公司聯營的模式
英國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是由私營企業—英國貿易保險信用公司經營;政治風險和中長期風險由政府專門設立的出口信用保險局經營,并由政府承擔全部風險。后者可能導致經營效率低、投保成本高等問題,但在經營中由于長期風險的特殊性使得其瑕不掩瑜。事實證明,英國政策性與商業性相結合的方式是成功的。
2008年國務院為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三十條意見(簡稱“金融三十條”)中明確指出:“研究開放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競爭,支持出口貿易?!蓖瑫r,我國商業保險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資本金充足,具備開辦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基本條件,但為了謹慎起見,建議分兩步來實施:
第一步:劃分政策性賬戶和商業性賬戶。根據出口信用保險的業務性質和期限,中國信保在經營過程中劃分為兩個賬戶,單獨核算。其中,政治風險、中長期風險等歸到政策性賬戶,仍由中國信保經營,以不盈利不虧損為原則,以促進出口為目的,政府是最終的承保人,要通過財政預算或者財政補貼為中國信保提供支持;短期風險歸到商業性賬戶,單獨核算三到五年左右,再根據賬戶的經營情況,來決定是否引進商業保險公司。2011年中國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2054.8億美元,已決賠款4.8億美元,占承保金額的0.23%,約為2009年后保險費率0.45%的一半,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步:引進商業保險公司。建議首先在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大地財險、中華聯合、華泰財險等保險公司試點,這幾家保險公司資本雄厚,網點眾多,經營管理經驗豐富。同時,引進多家保險公司試點,能夠有序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在試點幾年后,允許經營比較好的保險公司進入短期險市場,通過競爭,更好的服務于農產品出口企業。endprint
(三)完善電子投保平臺及國外風險評級系統建設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推出了“信保易”電子平臺,可供信保局與客戶24小時交換資訊、投保、管理保單、管理買家組合的信用限額,也可供銀行查詢出口企業的申報貨運記錄,有助銀行向客戶提供融資。中國信保雖然也設立網上客戶服務系統—“信保通”,但還需要完善其功能,更好地發揮保險保障的便捷性、對出口的促進性以及快速融資的支持性。
另外,借鑒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提供的免費信用評估系統,來幫助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困難的貿易環境中應對傳統市場挑戰并把握新興市場的機遇,或者實時跟進,及時更新對國外風險的評級,以便于出口企業把握出口良機。
(四)加大和商業銀行的合作力度
農產品收購季節性強,加上該類出口企業規模小,因此資金緊張問題嚴峻,制約其發展。針對此情況,可以通過與出口信用保險相關的擔保業務直接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或者通過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貿易融資為投保企業提供新的融資途徑。在河南省,中國信保已經簽署了和中信銀行的融資合作協議,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加大與其他銀行間的合作協議,更好地為中小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五)加強和農業保險公司的合作
目前,中國信保就農產品保險與上海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采用“聯合出面,分別代理”的合作模式,即安信為農產品生產環節的風險提供保障,中國信保則提供農產品出口保險,兩家保險公司聯手提供農產品從種植、生產到出口的“一條龍”保險保障。對河南、山東、遼寧等農產品出口大省而言,尚無一家本土的農業保險公司,這和農業大省的身份極不匹配。因此,可以由中國信保牽頭,省政府主導,成立農業保險公司,借鑒上海安信農業的模式,與中國信保合作,有力支撐各農產品出口大省的發展。
政府部門要重視和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積極促進《出口信用保險法》的出臺,積極探索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性結合商業性的經營模式,大力宣傳出口信用保險,提高出口企業投保的積極性;落實保費補貼政策、適度降低保險費率以及對出口企業續保的獎勵政策;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預警管理機制,成立監督管理機構,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明.次貸危機波及我國外貿發展[J].經貿觀察,2008(03):19-20.
[2] 張今柯.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對策[J].財政監督,2010(02):72.
[3] 張今柯.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0.06:15-16.
[4]巴力.保險總論[M].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08,248.
[5]尚靜.河南農產品出口SWOT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17):62.endprint
(三)完善電子投保平臺及國外風險評級系統建設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推出了“信保易”電子平臺,可供信保局與客戶24小時交換資訊、投保、管理保單、管理買家組合的信用限額,也可供銀行查詢出口企業的申報貨運記錄,有助銀行向客戶提供融資。中國信保雖然也設立網上客戶服務系統—“信保通”,但還需要完善其功能,更好地發揮保險保障的便捷性、對出口的促進性以及快速融資的支持性。
另外,借鑒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提供的免費信用評估系統,來幫助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困難的貿易環境中應對傳統市場挑戰并把握新興市場的機遇,或者實時跟進,及時更新對國外風險的評級,以便于出口企業把握出口良機。
(四)加大和商業銀行的合作力度
農產品收購季節性強,加上該類出口企業規模小,因此資金緊張問題嚴峻,制約其發展。針對此情況,可以通過與出口信用保險相關的擔保業務直接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或者通過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貿易融資為投保企業提供新的融資途徑。在河南省,中國信保已經簽署了和中信銀行的融資合作協議,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加大與其他銀行間的合作協議,更好地為中小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五)加強和農業保險公司的合作
目前,中國信保就農產品保險與上海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采用“聯合出面,分別代理”的合作模式,即安信為農產品生產環節的風險提供保障,中國信保則提供農產品出口保險,兩家保險公司聯手提供農產品從種植、生產到出口的“一條龍”保險保障。對河南、山東、遼寧等農產品出口大省而言,尚無一家本土的農業保險公司,這和農業大省的身份極不匹配。因此,可以由中國信保牽頭,省政府主導,成立農業保險公司,借鑒上海安信農業的模式,與中國信保合作,有力支撐各農產品出口大省的發展。
政府部門要重視和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積極促進《出口信用保險法》的出臺,積極探索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性結合商業性的經營模式,大力宣傳出口信用保險,提高出口企業投保的積極性;落實保費補貼政策、適度降低保險費率以及對出口企業續保的獎勵政策;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預警管理機制,成立監督管理機構,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明.次貸危機波及我國外貿發展[J].經貿觀察,2008(03):19-20.
[2] 張今柯.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對策[J].財政監督,2010(02):72.
[3] 張今柯.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0.06:15-16.
[4]巴力.保險總論[M].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08,248.
[5]尚靜.河南農產品出口SWOT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17):62.endprint
(三)完善電子投保平臺及國外風險評級系統建設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推出了“信保易”電子平臺,可供信保局與客戶24小時交換資訊、投保、管理保單、管理買家組合的信用限額,也可供銀行查詢出口企業的申報貨運記錄,有助銀行向客戶提供融資。中國信保雖然也設立網上客戶服務系統—“信保通”,但還需要完善其功能,更好地發揮保險保障的便捷性、對出口的促進性以及快速融資的支持性。
另外,借鑒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提供的免費信用評估系統,來幫助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困難的貿易環境中應對傳統市場挑戰并把握新興市場的機遇,或者實時跟進,及時更新對國外風險的評級,以便于出口企業把握出口良機。
(四)加大和商業銀行的合作力度
農產品收購季節性強,加上該類出口企業規模小,因此資金緊張問題嚴峻,制約其發展。針對此情況,可以通過與出口信用保險相關的擔保業務直接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或者通過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貿易融資為投保企業提供新的融資途徑。在河南省,中國信保已經簽署了和中信銀行的融資合作協議,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加大與其他銀行間的合作協議,更好地為中小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五)加強和農業保險公司的合作
目前,中國信保就農產品保險與上海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采用“聯合出面,分別代理”的合作模式,即安信為農產品生產環節的風險提供保障,中國信保則提供農產品出口保險,兩家保險公司聯手提供農產品從種植、生產到出口的“一條龍”保險保障。對河南、山東、遼寧等農產品出口大省而言,尚無一家本土的農業保險公司,這和農業大省的身份極不匹配。因此,可以由中國信保牽頭,省政府主導,成立農業保險公司,借鑒上海安信農業的模式,與中國信保合作,有力支撐各農產品出口大省的發展。
政府部門要重視和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積極促進《出口信用保險法》的出臺,積極探索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性結合商業性的經營模式,大力宣傳出口信用保險,提高出口企業投保的積極性;落實保費補貼政策、適度降低保險費率以及對出口企業續保的獎勵政策;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預警管理機制,成立監督管理機構,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明.次貸危機波及我國外貿發展[J].經貿觀察,2008(03):19-20.
[2] 張今柯.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對策[J].財政監督,2010(02):72.
[3] 張今柯.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0.06:15-16.
[4]巴力.保險總論[M].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08,248.
[5]尚靜.河南農產品出口SWOT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17):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