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溢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中國進口澳大食品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從2006-2007年的6.64億澳元,增加到了2011-2012年的21.74億澳元,僅次于日本、韓國、美國和印尼,居于世界第五位,約占澳洲食品出口的7.3%。在空運出口食品領域,澳洲主要的出口對象是亞洲,香港占34%,阿聯酋、新加坡和日本等也占了一定的份額,中國占5%。隨著中國大城市中產階級的崛起,富裕階層的擴大,對來自澳洲空運食品的需求量也將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發展中澳空運食品貿易前景廣闊。
一、澳大利亞食品出口概況及綠色食品方面的優勢
澳大利亞食品出口的主要種類有肉類、小麥、乳品業、紅酒、蔗糖、油料作物等,總體來說,精加工食品出口比粗加工食品的比重要高,小麥和油料作物的出口量雖然受自然因素影響,但出口量仍呈增長的趨勢。2011-2012年,因為豐收使得小麥和油料作物的產量大增,使得出口量達到了歷史新高。
澳大利亞生態農業特別是有機農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迅猛發展,其核心是為人類提供健康、安全食品的同時,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澳大利亞從事有機食品生產的農場有近1500個,其中22%的有機農場從事有機食品生產超過15年,44%的有機農場從事有機食品生產超過10年;有機農場的土地認證面積已達到1050萬公頃。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美國、歐盟及日本均認可澳大利亞的有機產品標準,澳大利亞出口的有機農產品由本國的認證機構認證后,可直接出口上述國家。
在綠色食品方面,澳大利亞有《食品法》,在此基礎上,實施從田園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包括對牧場化學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的使用、水質、擠奶場地及擠奶過程的衛生及清潔、運輸設備及容器的消毒、生產加工環節的處理過程等實行全程監控。同時,積極推廣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病蟲害防治,并研究種植自身能抗病害的作物。還有嚴密的衛生檢疫系統以及農民及全社會自覺的環保意識使得澳大利亞綠色食品標準遠遠領先,即便是在澳大利亞國內,各州之間的農副產品也需要進行各種嚴格的檢疫,一旦發現動植物的流行病,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不惜一切代價嚴控疾病的蔓延。
澳大利亞在農業食品領域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靠近中國市場、受補貼的生產體系、強有力的生物安全體系、高質量品質和安全食品方面多年積累的聲譽,以及熟練的高技術勞動力等等。目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出口正針對中國等潛在的市場做了一系列的調整,特別是強調增加生產率和投資,包括加大對技術創新和工業創新的投資,并通過進一步對農業和公司發展的研究,鼓勵食品產業鏈的創新。可以說,澳大利亞政府正在為保持高附加值的澳洲標準,使得其出口農業食品成為澳大利亞的民族品牌而努力。
綜上所述,澳大利亞食品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在全世界主要的食品出口大國中,澳大利亞食品是最值得我們大量進口的食品之一。再加上地理位置等優勢,我國進口澳大利亞食品前景廣闊。
二、中國擴大進口澳大利亞食品的驅動因素分析
(一)中國乳品行業發展遭遇“奶荒”,三聚氰胺等事件導致對進口牛奶的需求量大增
據農業部發布的《全國奶業“十一五”規劃》,綜合考慮我國奶畜生產能力、飼料供應、奶業科技進步、居民消費需求等因素,預計2020年奶類產量將達到6,000萬噸,人均占有奶量將達到42千克以上。2013年全國奶源缺口至少在400萬噸以上,奶源缺口大概在10%左右,2013年國內主要奶制品行業企業因為“奶荒”大幅度漲價。因為三聚氰胺事件,加上國內其它的毒奶粉、毒奶源等事件報道,導致公眾對國產牛奶質量缺乏信任而轉向購買外國品牌。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本土乳制品產量目前已低于需求30%,而需求量在可預見的未來,有望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18年,牛奶消費量在目前人均每周大約半升的基礎上接近翻一番。中國從澳洲進口乳制品只有1.55億澳元,其中奶制品只有0.77億美元,還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
(二)中國已是世界的第三大食品進口國
中國的食品進口增長超過了食品出口增長,食品的凈進口額逐年增加,趨勢十分明顯(見圖1)。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僅以2012年1-2月為例,中國食品的進口增長了39%,2月份來自澳洲的食品進口增長了77.9%。2013年1-10月,國內食品行業累計進口額同比增長15.8%,其中乳品仍然是食品行業的主要進口商品,占食品進口的56.26%。在國內食品行業中,有機食品消費每年增長3~5成,常年缺口30%??梢哉f,有機食品進口將是未來5-10年國際貿易中最興旺的行業。
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對食品的數量、質量以及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越來越高,國內的食品行業跟不上這種形勢的發展,勢必需要從澳大利亞等主要的食品出口國進口。以肉產品為例,2011~2012年中國的消費量為7582.2萬噸,其中國內產量7440.4萬噸,有302.5萬噸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部分為牛肉。如果考慮消費結構的改善,對于牛肉等肉類的進口需求將還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上升空間,中國對于小麥、油籽及動植物油的需求量的激增成為另一個主要的因素,推動了2011年世界食品進口的增加。
(三)中國發展生態農業,提供足夠的綠色食品還面臨很多困難
中國現有耕地總面積18億畝,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還在以每年300—500萬畝的速度減少,并且三分之一的國土正受到風沙威脅,草地退化、沙化、堿化面積每年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F有的耕地也是質量總體偏差,中、低產田約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廢”污染等問題,造成我國農業食品的自給率正在降低,綠色食品的供應將會長期不足。比如,中國2012年進口轉基因大豆6240萬噸,進口油脂905萬噸。如果按國內單產和出油率計算,全國大約需要增加耕地面積7.4億畝,才能抵上這些進口,加上國內還存在糧油爭地的問題,擴大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的可能性很小,擴大有機農產品作物的種植面積更是困難。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國內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擴大澳大利亞優質、綠色食品的進口,將是一個必然的選項。endprint
(四) 澳大利亞食品價格指數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食品價格比較穩定
在過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亞的食品價格比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低,食品價格穩定比較有利于產品的出口,使得澳大利亞在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中獲勝。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穩定的食品價格是食品進口非常重要的基礎。以牛奶價格為例,澳大利亞市場相比新西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價格更為公平合理。澳大利亞兩升裝鮮牛奶的進口成本價約為2澳元(合2.58新西蘭元),而同樣的乳制品大國新西蘭的牛奶進口價高達兩升4.80新西蘭元。
另一個數據也說明了澳大利亞牛奶價格低于美國、新西蘭等主要牛奶進口國。2013年10月,美國奶價2.9元/公斤,新西蘭奶價3.3元/公斤,澳大利亞2.3元/公斤。中國11月平均奶價4.44元/公斤(根據東北、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奶價計算平均值得),中國部分地區奶價約為澳大利亞奶價的兩倍。另據商務部的信息,2013年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食品價格下降最快的國家。再考慮市場規模和供應渠道等方面因素,綜合以上這些信息,我們認為澳大利亞的食品進口成本相對新西蘭來說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較也毫不遜色。
(五)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與中國政府方面的合作,降低或者減少農產品進出口方面的壁壘
據澳大利亞農業部透露的消息,中澳兩國正在進行一項食品安全合作方面的研究。這項研究側重于澳中在農產品領域可供全球市場銷售的新產能投資潛力。也包括通過商業方式把研究和技術投入到提高農產品產能的應用方面。在農業服務和農產品市場供應鏈方面尋找機會。
澳大利亞2012年獲得了冷凍肉、鮮葡萄和西紅柿中國準入或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的待遇。澳大利亞還將派出更多的海外雇員促進對亞洲地區農產品的出口,通過多哈回合多邊談判,竭盡所能降低對農產品的補貼,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澳大利亞還是凱恩斯農業出口國集團的主席,將通過該組織來促進WTO農產品貿易的改革。假若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能在不久的將來達成,那么食品進口貿易的壁壘將減少,對于國內眾多進口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
三、中國擴大進口澳大利亞食品的策略分析
(一) 針對國內出現的奶荒現象,我國應該加緊向澳大利亞進口純牛奶、鮮牛奶及奶制品
從純粹進口單類單品種牛奶向多類多品種轉變,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中國應該從澳大利亞主要的奶制品產地如昆士蘭州直接進口,既可以利用布里斯班等直線距離與中國最近的海港來減少產品的運輸成本,也可以有利于接近奶源地。昆士蘭州也是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最大的州,有眾多的從事農產品貿易服務的公司。我國有實力的企業應該重視開拓海外市場,在布里斯班開設分支機構,以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獲得最優秀的服務。
(二) 利用澳洲食品物價比較穩定及高附加值等方面的優勢,提高澳大利亞食品在進口食品中的比重
澳大利亞的海產品、肉類產品及牛奶等都具有無污染的品質特點。國內企業應該抓住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調整進口結構,進口更多的澳大利亞食品。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和環境、食品安全問題將使得國內對高附加值、健康環保的澳大利亞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國內企業應該擴大澳大利亞食品進口的種類,除了傳統的羊毛、橄欖油、葡萄酒等之外,也可以考慮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進口。伴隨2014年澳元貶值的預測,澳大利亞進口食品價格將出現小幅度地回落,相對美國和歐洲競爭力更加明顯。
(三) 利用澳大利亞相對歐洲市場的產品品質差異和供應量方面的差異來提升進口產品的品質
我國2013年前三季度主要的進口農產品中,小麥、橄欖油、葡萄酒、羊毛等都是澳大利亞具有優勢的農產品。如據澳大利亞農業部的統計,我國是澳大利亞橄欖油的主要出口市場,2012年占26%,僅次于美國。2013年1-8月,僅浙江省的進口量就增長了兩倍多。澳大利亞出口我國的都是特級初榨橄欖油,而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場的是散裝橄欖油,因品質好,被用來勾兌低級橄欖油提升其品質。2012年出口歐洲市場還面臨33-55%的高進口關稅阻礙。澳大利亞橄欖油企業的競爭力還表現90%的新鮮特級初榨橄欖油都是依靠現代化的設備加工,橄欖種子生長于機械化生產的果園。這遠遠比依靠傳統生產方式和歐盟補貼的歐洲橄欖油企業更具競爭力。
國際市場上,橄欖油價格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其一是低品質橄欖油的不正當競爭,導致價格下跌。歐洲市場上尤其產自意大利、西班牙的橄欖油以次充好,對市場造成沖擊。據估算,只有25%的歐洲橄欖油達到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品質。其二是橄欖油作物種植面積減少。2012-2013年,歐洲橄欖油作物種植大幅度減少,導致市場上的橄欖油預期可供應量減少,價格上升。與此同時,澳大利亞2013年的橄欖油作物種植則創新高。國際橄欖油價格自從2008年開始一直大大低于1998-2012年橄欖油的市場價格,但是從2012年開始,價格開始飆升,一直到現在都是這個勢頭。
我國2013年1-3季度進口橄欖油3萬噸,同比下降11%,進口值達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5% 。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上橄欖油價格的上升以及歐洲市場供應量的下降。我國應該適時調整進口結構,減少從西班牙及意大利的進口,擴大澳大利亞的進口量,以適應國際橄欖油市場的變化。
(四)利用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加快完成中國與澳大利亞自貿區的談判,推動雙邊的自由貿易
加快完成中國與澳大利亞自貿區的談判,減少對澳洲農業食品進口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借此推動澳方農業食品對出口中國,讓更多的市民得到實惠。中澳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產業結構具有互補性,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有利于雙方發展雙邊貿易,實現共贏。
中澳自由貿易區談判前景被完全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幾點:(1)據官方最新的消息,談判已經進行了19輪,澳大利亞前后兩任總理陸克文和艾伯特都非常支持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特別是艾伯特在APEC會議上,公開將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作為2014年上半年的目標。(2)中澳雙方政府和企業態度都比較積極。新西蘭已從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獲得了巨大的商機和收益,對比新西蘭,澳方對華合作的需求更為迫切,優勢更大,不僅可以提供出口量兩倍于新西蘭的農產品,提供大量小麥、畜牧業產品,還能供應礦產品、石油、天然氣等。據有關權威機構分析,澳中自貿協定如能達成,長期看可拉動澳洲GDP增長0.7百分點,拉動中國GDP增長0.1百分點。(3)最新的消息,中澳談判變務實靈活,障礙漸去。新任澳洲貿易部長羅伯在推動自貿協定簽訂方面強調先簽訂覆蓋率不足100%的自貿協定,再慢慢達到全面的貿易協定,而中國也有可能會作出適當讓步,推動談判進程。中澳自貿區將很有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談判達成,將對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食品帶來非常良好的機遇。比照中新自貿協定96.7%以上的中國自新進口的商品已經實現了零關稅。屆時,大批澳大利亞優質的農業食品可以進入中國市場,進口成本將大大降低。
(五)我國企業應該看到澳大利亞食品貿易的機會,進一步擴大投資澳大利亞的農業食品產業領域
當前,澳大利亞農業正針對亞洲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海外投資也正在涌入澳洲農業領域,全球基金對澳洲農業的投資已引起普遍關注。2006-2012年間,僅有2%的中國對澳直接投資流入農業領域,大部分的投資還是集中在傳統的礦石領域。截止2012年底,中國是澳洲的第9大農業投資國,遠落后于美國、英國和日本。外國企業持有11.3%的澳洲農業土地,但中國公司所持份額不足1%。而2013年中國對澳洲的總投資中,對澳洲農場的直接投資還不到總額的3%,其中包括中糧集團以1.46億元收購了糖業公司Tully Sugar,以及山東如意集團投資棉花農場Cubbie Station。
國內企業應看到國內對高質量食品需求的增長,應看到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后食品進口貿易擴大的機遇,加快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領域的投資,通過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領域的投資來降低不斷提升的成本,提升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應該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澳大利亞農業企業等多種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推進雙邊或多邊的投資合作,擴大農業綜合經營領域的投資,包括奶制產品、海鮮、水果、谷物、大麥、大米、紅酒和牛肉等方面的投資;在投資過程中,應該注意低調處理并聯合發展;在環保和企業外部形象方面,應注意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初期投資合作的重點,還應包括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開展大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項目、推廣并實施專有技術與農產品加工項目、擴大水產養殖業(包括熱帶巖龍蝦養殖)項目,以及建立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等。
參考文獻:
[1]肖平輝,澳大利亞食品安全管理歷史演進[J]太平洋學報,2007年第4期.
[2]曲東杰,馬軍,德天獨厚的澳大利亞食品工業-訪澳大利亞使館公使林美年女士,中國食品工業,1998年12期.
[3]Australian Food Statistics 2011-12 [BL/OL] 澳大利亞農業部www.daff.gov.au.
[4]中國和澳大利亞農產品貿易:動態和展望[J]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11期.endprint
(四) 澳大利亞食品價格指數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食品價格比較穩定
在過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亞的食品價格比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低,食品價格穩定比較有利于產品的出口,使得澳大利亞在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中獲勝。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穩定的食品價格是食品進口非常重要的基礎。以牛奶價格為例,澳大利亞市場相比新西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價格更為公平合理。澳大利亞兩升裝鮮牛奶的進口成本價約為2澳元(合2.58新西蘭元),而同樣的乳制品大國新西蘭的牛奶進口價高達兩升4.80新西蘭元。
另一個數據也說明了澳大利亞牛奶價格低于美國、新西蘭等主要牛奶進口國。2013年10月,美國奶價2.9元/公斤,新西蘭奶價3.3元/公斤,澳大利亞2.3元/公斤。中國11月平均奶價4.44元/公斤(根據東北、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奶價計算平均值得),中國部分地區奶價約為澳大利亞奶價的兩倍。另據商務部的信息,2013年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食品價格下降最快的國家。再考慮市場規模和供應渠道等方面因素,綜合以上這些信息,我們認為澳大利亞的食品進口成本相對新西蘭來說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較也毫不遜色。
(五)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與中國政府方面的合作,降低或者減少農產品進出口方面的壁壘
據澳大利亞農業部透露的消息,中澳兩國正在進行一項食品安全合作方面的研究。這項研究側重于澳中在農產品領域可供全球市場銷售的新產能投資潛力。也包括通過商業方式把研究和技術投入到提高農產品產能的應用方面。在農業服務和農產品市場供應鏈方面尋找機會。
澳大利亞2012年獲得了冷凍肉、鮮葡萄和西紅柿中國準入或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的待遇。澳大利亞還將派出更多的海外雇員促進對亞洲地區農產品的出口,通過多哈回合多邊談判,竭盡所能降低對農產品的補貼,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澳大利亞還是凱恩斯農業出口國集團的主席,將通過該組織來促進WTO農產品貿易的改革。假若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能在不久的將來達成,那么食品進口貿易的壁壘將減少,對于國內眾多進口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
三、中國擴大進口澳大利亞食品的策略分析
(一) 針對國內出現的奶荒現象,我國應該加緊向澳大利亞進口純牛奶、鮮牛奶及奶制品
從純粹進口單類單品種牛奶向多類多品種轉變,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中國應該從澳大利亞主要的奶制品產地如昆士蘭州直接進口,既可以利用布里斯班等直線距離與中國最近的海港來減少產品的運輸成本,也可以有利于接近奶源地。昆士蘭州也是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最大的州,有眾多的從事農產品貿易服務的公司。我國有實力的企業應該重視開拓海外市場,在布里斯班開設分支機構,以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獲得最優秀的服務。
(二) 利用澳洲食品物價比較穩定及高附加值等方面的優勢,提高澳大利亞食品在進口食品中的比重
澳大利亞的海產品、肉類產品及牛奶等都具有無污染的品質特點。國內企業應該抓住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調整進口結構,進口更多的澳大利亞食品。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和環境、食品安全問題將使得國內對高附加值、健康環保的澳大利亞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國內企業應該擴大澳大利亞食品進口的種類,除了傳統的羊毛、橄欖油、葡萄酒等之外,也可以考慮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進口。伴隨2014年澳元貶值的預測,澳大利亞進口食品價格將出現小幅度地回落,相對美國和歐洲競爭力更加明顯。
(三) 利用澳大利亞相對歐洲市場的產品品質差異和供應量方面的差異來提升進口產品的品質
我國2013年前三季度主要的進口農產品中,小麥、橄欖油、葡萄酒、羊毛等都是澳大利亞具有優勢的農產品。如據澳大利亞農業部的統計,我國是澳大利亞橄欖油的主要出口市場,2012年占26%,僅次于美國。2013年1-8月,僅浙江省的進口量就增長了兩倍多。澳大利亞出口我國的都是特級初榨橄欖油,而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場的是散裝橄欖油,因品質好,被用來勾兌低級橄欖油提升其品質。2012年出口歐洲市場還面臨33-55%的高進口關稅阻礙。澳大利亞橄欖油企業的競爭力還表現90%的新鮮特級初榨橄欖油都是依靠現代化的設備加工,橄欖種子生長于機械化生產的果園。這遠遠比依靠傳統生產方式和歐盟補貼的歐洲橄欖油企業更具競爭力。
國際市場上,橄欖油價格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其一是低品質橄欖油的不正當競爭,導致價格下跌。歐洲市場上尤其產自意大利、西班牙的橄欖油以次充好,對市場造成沖擊。據估算,只有25%的歐洲橄欖油達到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品質。其二是橄欖油作物種植面積減少。2012-2013年,歐洲橄欖油作物種植大幅度減少,導致市場上的橄欖油預期可供應量減少,價格上升。與此同時,澳大利亞2013年的橄欖油作物種植則創新高。國際橄欖油價格自從2008年開始一直大大低于1998-2012年橄欖油的市場價格,但是從2012年開始,價格開始飆升,一直到現在都是這個勢頭。
我國2013年1-3季度進口橄欖油3萬噸,同比下降11%,進口值達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5% 。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上橄欖油價格的上升以及歐洲市場供應量的下降。我國應該適時調整進口結構,減少從西班牙及意大利的進口,擴大澳大利亞的進口量,以適應國際橄欖油市場的變化。
(四)利用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加快完成中國與澳大利亞自貿區的談判,推動雙邊的自由貿易
加快完成中國與澳大利亞自貿區的談判,減少對澳洲農業食品進口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借此推動澳方農業食品對出口中國,讓更多的市民得到實惠。中澳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產業結構具有互補性,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有利于雙方發展雙邊貿易,實現共贏。
中澳自由貿易區談判前景被完全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幾點:(1)據官方最新的消息,談判已經進行了19輪,澳大利亞前后兩任總理陸克文和艾伯特都非常支持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特別是艾伯特在APEC會議上,公開將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作為2014年上半年的目標。(2)中澳雙方政府和企業態度都比較積極。新西蘭已從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獲得了巨大的商機和收益,對比新西蘭,澳方對華合作的需求更為迫切,優勢更大,不僅可以提供出口量兩倍于新西蘭的農產品,提供大量小麥、畜牧業產品,還能供應礦產品、石油、天然氣等。據有關權威機構分析,澳中自貿協定如能達成,長期看可拉動澳洲GDP增長0.7百分點,拉動中國GDP增長0.1百分點。(3)最新的消息,中澳談判變務實靈活,障礙漸去。新任澳洲貿易部長羅伯在推動自貿協定簽訂方面強調先簽訂覆蓋率不足100%的自貿協定,再慢慢達到全面的貿易協定,而中國也有可能會作出適當讓步,推動談判進程。中澳自貿區將很有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談判達成,將對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食品帶來非常良好的機遇。比照中新自貿協定96.7%以上的中國自新進口的商品已經實現了零關稅。屆時,大批澳大利亞優質的農業食品可以進入中國市場,進口成本將大大降低。
(五)我國企業應該看到澳大利亞食品貿易的機會,進一步擴大投資澳大利亞的農業食品產業領域
當前,澳大利亞農業正針對亞洲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海外投資也正在涌入澳洲農業領域,全球基金對澳洲農業的投資已引起普遍關注。2006-2012年間,僅有2%的中國對澳直接投資流入農業領域,大部分的投資還是集中在傳統的礦石領域。截止2012年底,中國是澳洲的第9大農業投資國,遠落后于美國、英國和日本。外國企業持有11.3%的澳洲農業土地,但中國公司所持份額不足1%。而2013年中國對澳洲的總投資中,對澳洲農場的直接投資還不到總額的3%,其中包括中糧集團以1.46億元收購了糖業公司Tully Sugar,以及山東如意集團投資棉花農場Cubbie Station。
國內企業應看到國內對高質量食品需求的增長,應看到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后食品進口貿易擴大的機遇,加快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領域的投資,通過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領域的投資來降低不斷提升的成本,提升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應該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澳大利亞農業企業等多種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推進雙邊或多邊的投資合作,擴大農業綜合經營領域的投資,包括奶制產品、海鮮、水果、谷物、大麥、大米、紅酒和牛肉等方面的投資;在投資過程中,應該注意低調處理并聯合發展;在環保和企業外部形象方面,應注意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初期投資合作的重點,還應包括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開展大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項目、推廣并實施專有技術與農產品加工項目、擴大水產養殖業(包括熱帶巖龍蝦養殖)項目,以及建立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等。
參考文獻:
[1]肖平輝,澳大利亞食品安全管理歷史演進[J]太平洋學報,2007年第4期.
[2]曲東杰,馬軍,德天獨厚的澳大利亞食品工業-訪澳大利亞使館公使林美年女士,中國食品工業,1998年12期.
[3]Australian Food Statistics 2011-12 [BL/OL] 澳大利亞農業部www.daff.gov.au.
[4]中國和澳大利亞農產品貿易:動態和展望[J]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11期.endprint
(四) 澳大利亞食品價格指數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食品價格比較穩定
在過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亞的食品價格比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低,食品價格穩定比較有利于產品的出口,使得澳大利亞在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中獲勝。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穩定的食品價格是食品進口非常重要的基礎。以牛奶價格為例,澳大利亞市場相比新西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價格更為公平合理。澳大利亞兩升裝鮮牛奶的進口成本價約為2澳元(合2.58新西蘭元),而同樣的乳制品大國新西蘭的牛奶進口價高達兩升4.80新西蘭元。
另一個數據也說明了澳大利亞牛奶價格低于美國、新西蘭等主要牛奶進口國。2013年10月,美國奶價2.9元/公斤,新西蘭奶價3.3元/公斤,澳大利亞2.3元/公斤。中國11月平均奶價4.44元/公斤(根據東北、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奶價計算平均值得),中國部分地區奶價約為澳大利亞奶價的兩倍。另據商務部的信息,2013年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食品價格下降最快的國家。再考慮市場規模和供應渠道等方面因素,綜合以上這些信息,我們認為澳大利亞的食品進口成本相對新西蘭來說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較也毫不遜色。
(五)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與中國政府方面的合作,降低或者減少農產品進出口方面的壁壘
據澳大利亞農業部透露的消息,中澳兩國正在進行一項食品安全合作方面的研究。這項研究側重于澳中在農產品領域可供全球市場銷售的新產能投資潛力。也包括通過商業方式把研究和技術投入到提高農產品產能的應用方面。在農業服務和農產品市場供應鏈方面尋找機會。
澳大利亞2012年獲得了冷凍肉、鮮葡萄和西紅柿中國準入或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的待遇。澳大利亞還將派出更多的海外雇員促進對亞洲地區農產品的出口,通過多哈回合多邊談判,竭盡所能降低對農產品的補貼,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澳大利亞還是凱恩斯農業出口國集團的主席,將通過該組織來促進WTO農產品貿易的改革。假若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能在不久的將來達成,那么食品進口貿易的壁壘將減少,對于國內眾多進口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
三、中國擴大進口澳大利亞食品的策略分析
(一) 針對國內出現的奶荒現象,我國應該加緊向澳大利亞進口純牛奶、鮮牛奶及奶制品
從純粹進口單類單品種牛奶向多類多品種轉變,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中國應該從澳大利亞主要的奶制品產地如昆士蘭州直接進口,既可以利用布里斯班等直線距離與中國最近的海港來減少產品的運輸成本,也可以有利于接近奶源地。昆士蘭州也是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最大的州,有眾多的從事農產品貿易服務的公司。我國有實力的企業應該重視開拓海外市場,在布里斯班開設分支機構,以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獲得最優秀的服務。
(二) 利用澳洲食品物價比較穩定及高附加值等方面的優勢,提高澳大利亞食品在進口食品中的比重
澳大利亞的海產品、肉類產品及牛奶等都具有無污染的品質特點。國內企業應該抓住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調整進口結構,進口更多的澳大利亞食品。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和環境、食品安全問題將使得國內對高附加值、健康環保的澳大利亞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國內企業應該擴大澳大利亞食品進口的種類,除了傳統的羊毛、橄欖油、葡萄酒等之外,也可以考慮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進口。伴隨2014年澳元貶值的預測,澳大利亞進口食品價格將出現小幅度地回落,相對美國和歐洲競爭力更加明顯。
(三) 利用澳大利亞相對歐洲市場的產品品質差異和供應量方面的差異來提升進口產品的品質
我國2013年前三季度主要的進口農產品中,小麥、橄欖油、葡萄酒、羊毛等都是澳大利亞具有優勢的農產品。如據澳大利亞農業部的統計,我國是澳大利亞橄欖油的主要出口市場,2012年占26%,僅次于美國。2013年1-8月,僅浙江省的進口量就增長了兩倍多。澳大利亞出口我國的都是特級初榨橄欖油,而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場的是散裝橄欖油,因品質好,被用來勾兌低級橄欖油提升其品質。2012年出口歐洲市場還面臨33-55%的高進口關稅阻礙。澳大利亞橄欖油企業的競爭力還表現90%的新鮮特級初榨橄欖油都是依靠現代化的設備加工,橄欖種子生長于機械化生產的果園。這遠遠比依靠傳統生產方式和歐盟補貼的歐洲橄欖油企業更具競爭力。
國際市場上,橄欖油價格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其一是低品質橄欖油的不正當競爭,導致價格下跌。歐洲市場上尤其產自意大利、西班牙的橄欖油以次充好,對市場造成沖擊。據估算,只有25%的歐洲橄欖油達到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品質。其二是橄欖油作物種植面積減少。2012-2013年,歐洲橄欖油作物種植大幅度減少,導致市場上的橄欖油預期可供應量減少,價格上升。與此同時,澳大利亞2013年的橄欖油作物種植則創新高。國際橄欖油價格自從2008年開始一直大大低于1998-2012年橄欖油的市場價格,但是從2012年開始,價格開始飆升,一直到現在都是這個勢頭。
我國2013年1-3季度進口橄欖油3萬噸,同比下降11%,進口值達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5% 。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上橄欖油價格的上升以及歐洲市場供應量的下降。我國應該適時調整進口結構,減少從西班牙及意大利的進口,擴大澳大利亞的進口量,以適應國際橄欖油市場的變化。
(四)利用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加快完成中國與澳大利亞自貿區的談判,推動雙邊的自由貿易
加快完成中國與澳大利亞自貿區的談判,減少對澳洲農業食品進口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借此推動澳方農業食品對出口中國,讓更多的市民得到實惠。中澳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產業結構具有互補性,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有利于雙方發展雙邊貿易,實現共贏。
中澳自由貿易區談判前景被完全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幾點:(1)據官方最新的消息,談判已經進行了19輪,澳大利亞前后兩任總理陸克文和艾伯特都非常支持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特別是艾伯特在APEC會議上,公開將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作為2014年上半年的目標。(2)中澳雙方政府和企業態度都比較積極。新西蘭已從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獲得了巨大的商機和收益,對比新西蘭,澳方對華合作的需求更為迫切,優勢更大,不僅可以提供出口量兩倍于新西蘭的農產品,提供大量小麥、畜牧業產品,還能供應礦產品、石油、天然氣等。據有關權威機構分析,澳中自貿協定如能達成,長期看可拉動澳洲GDP增長0.7百分點,拉動中國GDP增長0.1百分點。(3)最新的消息,中澳談判變務實靈活,障礙漸去。新任澳洲貿易部長羅伯在推動自貿協定簽訂方面強調先簽訂覆蓋率不足100%的自貿協定,再慢慢達到全面的貿易協定,而中國也有可能會作出適當讓步,推動談判進程。中澳自貿區將很有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談判達成,將對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食品帶來非常良好的機遇。比照中新自貿協定96.7%以上的中國自新進口的商品已經實現了零關稅。屆時,大批澳大利亞優質的農業食品可以進入中國市場,進口成本將大大降低。
(五)我國企業應該看到澳大利亞食品貿易的機會,進一步擴大投資澳大利亞的農業食品產業領域
當前,澳大利亞農業正針對亞洲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海外投資也正在涌入澳洲農業領域,全球基金對澳洲農業的投資已引起普遍關注。2006-2012年間,僅有2%的中國對澳直接投資流入農業領域,大部分的投資還是集中在傳統的礦石領域。截止2012年底,中國是澳洲的第9大農業投資國,遠落后于美國、英國和日本。外國企業持有11.3%的澳洲農業土地,但中國公司所持份額不足1%。而2013年中國對澳洲的總投資中,對澳洲農場的直接投資還不到總額的3%,其中包括中糧集團以1.46億元收購了糖業公司Tully Sugar,以及山東如意集團投資棉花農場Cubbie Station。
國內企業應看到國內對高質量食品需求的增長,應看到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后食品進口貿易擴大的機遇,加快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領域的投資,通過對澳大利亞農業食品領域的投資來降低不斷提升的成本,提升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應該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澳大利亞農業企業等多種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推進雙邊或多邊的投資合作,擴大農業綜合經營領域的投資,包括奶制產品、海鮮、水果、谷物、大麥、大米、紅酒和牛肉等方面的投資;在投資過程中,應該注意低調處理并聯合發展;在環保和企業外部形象方面,應注意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初期投資合作的重點,還應包括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開展大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項目、推廣并實施專有技術與農產品加工項目、擴大水產養殖業(包括熱帶巖龍蝦養殖)項目,以及建立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等。
參考文獻:
[1]肖平輝,澳大利亞食品安全管理歷史演進[J]太平洋學報,2007年第4期.
[2]曲東杰,馬軍,德天獨厚的澳大利亞食品工業-訪澳大利亞使館公使林美年女士,中國食品工業,1998年12期.
[3]Australian Food Statistics 2011-12 [BL/OL] 澳大利亞農業部www.daff.gov.au.
[4]中國和澳大利亞農產品貿易:動態和展望[J]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