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楊
(黑龍江電視臺,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人類在傳播信息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便是語言。而對于節目主持人來說,語言所起到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的。無論主持人前期是否進行過現場采訪、寫稿、制作,但最終受眾都是通過主持人的有聲語言得到信息,實現傳播的最終目的。語言的交流使得主持人與受眾之間形成理解和溝通的橋梁,使文化得到傳播,同時也的到信息的反饋……主持人用其特有的語言息影了受眾,引發了受眾的興趣,激起了受眾參與的熱情。彼此間的距離縮短了,彼此間的心相通了,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主持人的傳播目的也達到了。可以說,主持人就是通過語言這個工具,讓受眾認識并了解自己,同時形成自我獨特的風格。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通常會以“我”的身份出現,與受眾構成如同朋友交談一般的非常和諧的傳播情境,平心靜氣、娓娓道來,親切而自然、通俗而平白。主持人的語言狀態是輕松的口頭語,散淡通俗。口語要追求通俗,但絕非粗俗、低劣,是親切而不是媚俗;是自然而不是隨意。人們日常口頭語言經過篩選加工,最后提煉出的自制品才是主持人語言的口語化。隨著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和意識的更新,可供主持人使用的口語越日益豐富和多樣。特別是在娛樂節目當中,主持人的語言以十分接近于日常生活用語,使受眾更加感覺到與主持人的“零距離”。
我們在電視上不時能看到,事實已經充分地顯示出了某種含義,而主持人卻喜歡畫蛇添足;某一事理早已眾所周知了,而主持人卻仍在沒完沒了地說個不休。應當知道,你是主持人,不是主講人。趙忠祥說:“我們主持節目時應盡量少說廢話,減少裝飾性詞匯,降低夸張,充分利用有效時間給觀眾以更多的信息和文化上的啟示。”少說廢話的關鍵是要對所表述的問題有深入的研究,把話說到點子上。崔永元說:“三個老人或者三個普通老百姓表述一問題,他們要用10分鐘時間,而一個對這個問題很有研究的專家表述它只用30秒。”
主持人節目從根本上來說是屬于人際傳播的一種,富有人情位、情感味,并因此吸引廣大受眾。那么,主持人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以“情”為先導,與受眾進行面對面的、直接的、平等的、心靈的溝通與交流。只有以誠相待、真心付出,才有可能是受眾很快的接受。主持人要始終用一顆真誠坦蕩的心對待每一個受眾,誠于中必形于外,慧于中必秀形。主持人語言有了真誠的情感才不會失去成功的源泉!
很多節目主持人早已成為受眾眼中的“大眾情人”,而且受關注度也偏高。在節目中頻頻“亮相”,并且總是在固定某一個時間與受眾見面,從不失約,時間一長也就使受眾逐漸產生了一種心理期盼,產生了一種感情,所以在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受眾的多層次性,要注意亦莊亦諧,雅俗共賞,男女同好,老少皆宜。雖然說隨著電視節目的細化和專業化,節目的針對性也越來越強,但這也絕不是說不用考慮受眾的多層次性。即使相對統一的受眾群也有不同的情況和特點。由于受眾性別、年齡、職業、性格和文化因素,人們的愛好也有典雅和通俗之分,所以語言要體現兼顧性,說每一個受眾都愛聽的“情話”,做“大眾情人”。但這也絕非一味迎合,討好受眾,說話沒有特點。
語言的個性化并非傳播的目的,而是優化傳播的手段。優秀的主持人有一個共同點,拒絕官話、套話、空話,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悟人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用自己的語言說給受眾,和大家共同交流。個性化,是主持人節目縮短傳受心理距離的重要傳播手段,使傳播更具親切感,更有人情味。同時也是主持人節目傳播的一個特色之一。
一個主持人在這個主持的節目里念這樣一篇稿子,到另外的節目里念另外的一篇稿子,而寫稿的人在性格、文風方面不可能相同,這位主持人在受眾的心目中就會造成非常混亂的印象。人們是記不住他說了些什么的,因為,他說的都是別人的話。
個性化語言不是個人化語言,而是貼近欄目風格、使欄目立起來的語言。成功的主持語言應該有意識地突破某種司空見慣的節目語言模式,構建新的語言藝術框架,讓受眾或多或少地有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感覺,并以自身獨具個性的藝術魅力,推動觀眾從陌生到認可、熟悉和欣賞。白巖松在《焦點訪談·海納百川》中對“開放”用這樣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理解:“海風吹來,龍的傳人當然不會弱不禁風。中國引進資金也在引進競爭;引進朋友也在引進對手。當古老的大門終于對外開啟的時候,它的含義,絕不僅僅是對門外的人說一聲:歡迎您,更重要的是要對門外的世界說一聲,我來了。”這樣形象的比喻和貼近欄目的深刻見解,自然反映了主持人的素質和語言個性。
語言學家徐世榮說:“嚴格地說,書面上寫的語言是不完全的語言。語氣、語調、語勢、語感,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書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達不出來。”趙忠祥在主持節目《動物世界》的解說中,拋棄書面話語的表達模式,大膽口語修飾。除了堅持他自己豐富的氣聲特點外,不僅在語音形態上,而且在句子、語段的畫外音表達方式上突破標點、突破常規的斷句方式,從語意、語勢、語感、內韻、節奏等表達的需要出發,設計色彩鮮明的語氣語調、取舍輕重停連。
一個沒有語言個性色彩或與欄目兩張皮的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是不可能成功的。個性化語言和個性化表達的基礎是深刻理解欄目的風格和融合于欄目,并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趨向。主持語言要努力達到的境界是,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又要把自己淡化,每句話似隨口說出,卻真是我想說的,又是你想聽的,又是節目所需要的。
最后引用吳郁老師的話做為“主持人語言個性化”的小結,“我們主張主持個性的多樣化,但無論何種個性,言談一定要有所控制:豪放的主持人言語多激蕩,但決不可生硬;瀟灑的主持人言多風雅,但不可隨便;謙遜的主持人含蓄蘊籍,但決不要畏縮;博學的主持人旁征博引,但決不要蕪雜;活潑的主持人輕松熱烈,但不能恣意;幽默的主持人風趣詼諧,但決不能油滑;深沉的主持人犀利深透,但決不能冷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