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飛
音樂如斯
楊曉飛
音樂生活已經伴隨我二十多年了, 在這二十多年里, 常常想為之寫些什么,卻總也戛然而止,倒不是沒有想說的話,只是簡單的“音樂”二字,里面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到底從何說起呢?那就先說說什么是音樂吧。我覺得,音樂是抽象的語言,是對人的感情的描述,所以,音樂人有自然的情感流露,音樂才會動人。這一點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作為音樂人,深知自然的情感流露并不是喝一杯水那么簡單。現實的生活壓力處處,音樂人們做音樂不光要靠神來之筆的靈感,更多是要靠經驗式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制作出的音樂就是那種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作品,如斯,我稱之為“音而不樂”;那青澀的年代,初學MIDI,常常有非常好的旋律閃現在腦海,但是,制作后卻每每不滿意,音符完全還是那個音符,沒錯一個,為什么編曲后,那么難聽,或是沒能全效,原因是音樂需要系統的理論知識做積淀,不是隨便抱著個吉他扒了幾個和弦就學會了作曲,如斯,我稱之為“樂而不音”。由此看來,有技術,沒情感,不叫音樂;有情感,沒技術,也算不上音樂。一首動人的音樂是音樂人多年生活的歷練而沉淀出的,它是你受傷時安慰你的“MR RIGHT”,它是你開心時讓你做回真正自我的催化劑,它是理性的學習與積累,它是感性的直白與灑脫。所以,也可以推論出,真正的音樂人一定是好學的。
一首好的音樂不需要完全演奏完,你就會自動地隨它而搖擺,它的典型的美,無可取代,無法復制,在樂曲剛剛開始閃爍那么幾個星星點點的音符時,你就已經被它帶到了它所塑造的世界,有快樂,有哀愁,有成功,有失敗。它總給人以渾然天成的感覺,殊不知這譜寫樂章的筆的主人,他經歷過什么才能如此的痛快淋漓。在經歷了暴風雨后,總會有彩虹等待著那些辛勤工作的人,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的音樂人們。“我追隨著你需要多少旅途,才能夠讓你聽到我的腳步?我追隨著你需要多少孤獨,才能分享你的幸福”,每當我聽到吳極的《燈火》,都能感受的到,他對我們音樂人的鼓舞。
一首好的音樂它會讓你多年后都不會忘記,久久不能忘懷,它伴隨你的成長,培養你的價值觀,樹立你的人生觀。會讓一個抑郁的人變得樂觀開朗,會讓你于百思不得其解時突破疑難。周華健一首《朋友》傳唱了大江南北,出門在外的人唱起了它,五湖四海便皆兄弟了。劉歡的一首《從頭再來》,讓多少歷經挫折的人恢復了自己的健康心態,在面對失敗時能夠客觀理智去對待,看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哈,音樂的力量真的很偉大,有時候失眠了,某些安靜的音樂還能催眠呢……
一首好的音樂不是簡單的口水歌,啷當韻,大街小巷都在放的音樂未必都是好的音樂;如果你發現一首歌詞里面,除了啊,就是啊,空洞的贊美,那這八成是一首沒有實際內容的歌曲,時間能證明一切,總有一天歷史的喪鐘會帶走這些無心之作。
為什么今天會想說說音樂之好惡?因為它實在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的文明社會,精神生活是我們的重要領域,一首消極的歌曲帶給人們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小覷的,一個人喜歡聽的歌僅代表個人情操,一群人喜歡聽的歌代表了這個群體的素質,如果有那么一首傷風敗俗的歌,烏煙瘴氣,讓整個民族都跟著一起搖擺,那這個就不太好辦了……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孔子早已為我們率先垂范,熱愛音樂。所以作為一名音樂人,我覺得有必要去認真地制作音樂,處理好音樂的細節,正確地引領市場,培養更多的人去學會正確地審美音樂。那種歌曲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號角,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憧憬著美好的一天。愛是我們人類一生都在不斷贊頌慨嘆的話題,但我更相信,除了“愛”,也有很多可歌可頌的話題去嘗試寫寫,或者干脆寫實一些,反映一些社會問題,讓歌曲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百姓。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