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龍
淺析舞蹈作品的藝術風格
陳曉龍
舞蹈的風格有不同的概念和多種含義,它既可以用于某一編導及其作品,也可以用于某一流派、某一時代或某一民族的舞蹈作品。因此,在舞蹈創作理論中,對風格的解析一般含有作品的風格、編導的風格、民族的風格、時代的風格、流派的風格等諸多不同的涵義,本文僅就舞蹈作品的藝術風格作簡要分析。
舞蹈作品由于不同創作中內容題材、結構形式、動作語言、表現手法等的不同,會形成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同時這些差異性也是舞蹈作品藝術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這里所談及的舞蹈作品的藝術風格,主要是針對具體創作中,舞蹈作品的藝術特色和舞蹈語匯方面而言。
舞蹈最基本的語言是人的形體動作,舞蹈語匯分為古典、芭蕾、民族、現代等不同類型、特色鮮明的風格種類,而每一種風格的舞蹈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如我們大家比較熟悉新疆舞蹈,主要體現的是維吾爾民族快樂活潑,舞步輕盈的舞蹈特點,要求表演者的身體動作要靈活細膩,尤其是脖子和手臂的舞姿變化要非常豐富,同時新疆舞蹈的藝術風格也要體現出濃郁的西域風采。再比如彝族舞蹈,彝族舞蹈主要是指彝族的民間舞蹈。彝族舞蹈的風格也極具個性,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大多數彝族舞蹈都在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內容,所以舞蹈中的很多動作都是模仿人們生活、生產的動作創作而成的。有表現動物的“斗雞”“斗羊”舞,有表現戰爭的“跳釵”“刀舞”,有慶祝豐收的“大鼓舞”等。所以,一部舞蹈作品要使用哪種類型的舞蹈語匯進行創作,就會產生哪種風格的舞蹈創作。當然這里所指的風格是狹義的,僅僅表示舞蹈語匯形成的風格,而不是指在藝術上的判斷,不是指作品的內容與形式。
就具體的舞蹈作品的藝術風格來說,則主要根源于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即舞蹈動作的特征、節奏、韻律、表演等諸多方面,這些環節是舞蹈藝術審美判定的重要標志,這些藝術特色是舞蹈編導或演員在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創作個性,對于一些優秀的編導和演員來說,這種鮮明的個性成為僅屬于他們自己獨樹一幟的標志,也就是說形成了自己在創作上的藝術風格。從老一輩的舞蹈作品到當代、現代一些著名舞蹈編導的藝術創作,很多優秀的舞蹈創作無論在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結構的安排,語言的運用等各個方面,都具有迥然不同的差異和特色。從吳曉邦的凝煉含蓄,到戴愛蓮的細膩典雅,再到楊麗萍的清新唯美,都讓我們看到了互不相同的風格特質。
舞蹈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談,它標志著一個藝術家創作上的成熟。有些編導或演員可能在某一部作品中顯示出某種特色,但在其他作品中卻個性全無,這說明他們在創作上還沒有達到連貫與統一的藝術風格,也就是說還沒有形成個人的風格特征,而僅僅只能說其某一作品所體現出一定的藝術特色。
當然,舞蹈藝術的作品風格與個人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時代的變化,由于對客觀現實的認識與理解,舞蹈藝術家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思想感情、對藝術的審美追求可能都會發生變化,其個人的藝術風格往往在不同時期也有所不同,甚至差別很大。而且舞蹈藝術家們的思想與藝術傾向是他們所處時代和社會生活的產物,其風格特點總是要受到時代的制約與影響,他們在不同時代的作品風格就有可能產生變化,其藝術風格不可避免地會帶有時代、民族、思想觀念的痕跡。當某些藝術觀念與藝術思想基本相同的人相互影響,聯系在一起,就形成了藝術流派,也就出現了流派的創作風格。例如現代芭蕾舞這種藝術流派,現代芭蕾舞言外之意就是介于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的一種舞蹈形式,它是現代舞當中的藝術流派之一。《天鵝之死》《巴黎的火焰》《火鳥》等舞蹈作品都是現代芭蕾的早期代表。
舞蹈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于發展,說明藝術創作的風格具有多樣化,這種多樣化的基礎來自于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只有根植于生活的沃土,舞蹈作品才會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才會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今天文化藝術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時代,我們更加希望舞蹈藝術家們創作出更多具有自己藝術風格優秀作品奉獻給廣大觀眾。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