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雀
文化要繁榮,群眾是基礎。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們國家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在全國各地基層百姓中,到處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如文化廣場活動、文化演出活動等等。這些形式激發起百姓極大的參與熱情,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和宣傳效果。特別是一些基層群文工作者,他們深入鄉村基層民眾之中,認真了解基層群眾的文化需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在把城市文化帶給農民群眾的同時,也將滿載鄉土氣息的農村文化引進了城市。如今,很多農村的文藝節目已經來到了城市,登上了城市的舞臺,而城市里的各種文藝形式的表演也深入到田間地頭。這種城鄉結合、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文化傳播手段,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自2012年9月開始,每逢星期六,江蘇省東臺市人民劇場的“哈哈周末”演出,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文化合作社社員的身影。他們用優美動聽的歌聲、熱情奔放的舞姿,展示著自己的才藝,抒發著內心的喜悅,體現出對群眾文化極高的參與熱情。群眾文化合作社是東臺市在全國首創的一種文化惠民民間組織,來自基層的表演者,用一臺臺自編的小戲、一曲曲自創的小調,傳播鄉土好聲音,弘揚時代主旋律,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在五十場“哈哈周末”的演出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深受大家喜愛的好作品,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或重大比賽中,而是孕育在人民群眾豐厚的生活土壤之中。這也讓我們懂得,只有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的文藝作品才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夠真正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近年來,東臺市重視發展和興起了農村民間群眾文化合作社,使全市鄉鎮群眾文化合作社達三百家,社員達三千多人,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保證了群眾文化合作社的社員們能夠長期地活躍在田間村頭、社區廣場、農民工工地、城市街頭等地,使廣大群眾能夠看得到自己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不僅讓他們得到身心的愉悅,也得到精神的滋養,從而達到文化共享、文化利民、文化惠民的目的。東臺農村群眾文化合作社這一普惠型群眾文化品牌的出現,獨具色彩,充滿生機與活力,是一項利民惠民、深受好評的文化舉措,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合作社不斷在農村鄉村多起來,讓廣大老百姓能夠經常性地看到久違了的文藝節目,有滋有味地品嘗到文化大餐。
群眾文化合作社被央視“東方時空”稱為“文化創舉”,尤其是它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文藝節目創作、導演、表演的火熱熱情和積極性,有利于聚集和發揮民間文化資源應有的作用;有利于弘揚草根文化,展示鄉土文化特色;有利于展現百姓喜樂,凝聚和諧發展進步的正能量。通過利用農村百姓大舞臺進行演出,謳歌我國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好形勢,謳歌新農村建設的新風貌、新氣象,謳歌農民群眾的新生活、新風尚,唱出了廣大農民群眾“追求幸福和諧,實現中國夢”的心聲,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愉悅了身心。可以說,探索和發展農村群眾文化合作社這一模式,傳遞的是好聲音,講述的是好故事,是“鄉里鑼鼓鄉里敲,鄉里人自娛自樂”的真實寫照。
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文化方針和政策,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發展農村群眾文化合作社,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群眾愿望的正確舉措,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和大力提倡。無論是文化主管部門還是基層文化單位,都要對這項工作認真引導、完善服務、加強管理,以確保農村群眾文化合作社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壯大,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