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明
(桂林電子中等專業學校,廣西桂林,541001)
自2007年廣西進行職業教育攻堅以來,桂林各縣的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與城市優質職業學校相比,縣級職業學校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近年來,桂林各縣初中畢業生逐年減少,受其影響,各縣中職學校招生規模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下降。生源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招生規模直接影響學校辦學質量和成效,做好招生工作是縣級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保證,也是當前縣級職校亟須攻克的重要難題。在目前形勢下,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不失為一個有效解決縣級職校招生困難的重要方法。
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深化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有效整合農村教育資源,改革農村初中辦學方向的需要;是推進“三教統籌”,加強農村科教結合,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縣級職校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把普通文化課程的教學與學生未來職業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適當開展職業技術教育,使學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適應就業的要求,這就會增加學校教育對農村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降低農村初中的輟學率。
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讓學生及早接觸和認識職業教育,對于部分初中學生來說,尤其是文化課成績較差、有可能中途輟學或初中畢業后不再讀書的這部分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愿望。
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讓學生及早接觸職業生涯的相關知識,能幫助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發展觀,這對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就業技能,能更好地引導在初中輟學或初中畢業后未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就業,從而提高農村的就業率,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為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桂林下屬各縣紛紛響應,積極在農村初中廣泛滲透職業教育,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形式:
初中學校全校師生共同參與,采用講座的方式,以理論講解為主,以職業規劃、職業教育發展趨勢、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及基本職業技術技能等作為主體教學內容。通過1—3年的職業教育滲透,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些最基本職業技術技能。
將初三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學生單獨編成班,調整對他們的基礎文化課學習的要求,增加部分為期一年的職業教育課程,按照基礎文化課和職業技術課并重的原則進行課程設置。職業技術課程以承接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程為主,輔以職業規劃、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及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引導學生報考職業中專學校,并讓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專業。一年的集中學習增加了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職業技術技能,這為學生進入職業中專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將初三文化課成績較差或者有明顯厭學情緒、可能輟學的學生單獨編班,采用“0.5+0.5”的教育模式,即學生在初中學校讀半年,剩下的半年“分流”到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就讀。分流班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一樣享受同等的義務教育的各項優惠政策,但調整對他們基礎文化課學習的要求,前半年按照基礎文化課和職業技術課并重的原則進行課程設置,后半年課程設置向職業技術專業課傾斜,并根據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這樣的教育模式符合學校及學生實際,并且實現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連接,實施效果很好。
縣級中等專業學校在初中滲透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形勢所需,也是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的要求。目前,廣西各縣中等職業學校廣泛在初中進行職業教育滲透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環境不理想,各職業學校招生困難重重,尤其是一些縣級職業學校因招不到學生,辦學規模急劇減小,甚至出現了學校教師比學生多的現象。學校面臨即將被合并、整合、轉型甚至停辦的可能,這導致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學校教師“無生可教、無事可做”,也將會成為國家的負擔。在初中滲透職業教育是避免出現上述情況的有效途徑,通過在初中的職業教育滲透活動,可以為縣級職業學校提供一定生源,同時也能讓“多”出來的縣級職業學校教師有“事”可做。
目前,部分縣級職校在初中滲透職業教育的形式過于簡單,通常是在初三最后一個學期或者在每年的3、4月份,在未充分調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就“簡單、粗暴”地直接將學生分流到縣級職業學校就讀。學生在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很難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學習一段時間后便會產生抵觸、厭學情緒,最終導致中途輟學。要想使滲透職業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采用多樣化的形式,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采用“普及”、“集中”及“分流”等多種形式。
在初中進行滲透職業教育活動,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不能“開門見山”,要遵從“了解—適應—選擇”的發展路線,有針對性地選擇滲透職業教育課程內容。在課程設置上要根據時段,分年級、分群體選用不同的職業教育內容。除正常的課堂教學外,要加強學校職業教育文化環境的建設,充分利用學校廣播、板報、宣傳欄等方式滲透職業教育。
在初中滲透職業教育不應當只是職業學校的工作,也應該是初中學校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農村初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觀念:義務教育的核心工作應該是進行基礎文化教育,滲透職業教育是職業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的事,與初中學校和教師沒有多大關系,職業學校是那些文化課成績差、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去的地方。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初中教師在教學和生活過程中不自覺地表現出對職業教育的輕視,即便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布置的滲透職業教育活動,部分教師也只是敷衍了事,對各項職業教育發展、助學及升學政策不了解或不熟悉,講解不到位。受其影響,學生普遍認為“好的學生應該到高中學習,只有不好的學生才到職業學校讀書”,部分學生即使是中考成績沒有達到高中的分數線,也要想盡辦法到普通高中讀書,這就導致在初中進行滲透職業教育活動失去了意義。因此,必須要提升初中學校領導和教師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銜接,而且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和手段。
參加職業教育滲透活動的初三學生應按教學計劃完成所學課程,并參加初中畢業或升學考試,嚴格執行校歷表,不得私自提前離校。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把關,各初中學校不能與多所職業學校一起開展滲透職業教育活動,不能以滲透職業教育的名義提前將學生送到職業學校。要建立滲透職業教育對應平臺,即縣級初中與縣級職業學校對接,再以縣級職業學校為平臺與其他城市優質職業學校廣泛開展滲透職業教育活動。
[1] 馬曉紅,李瑛.西部貧困地區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技術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1).
[2] 杜洪琳,唐安奎.西部農村初中滲透職業教育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5(29).
[3] 樊香蘭.把職業教育滲透到農村初中教育階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