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軍
(泰興市宣堡小學,江蘇泰興,225400)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一學段要認識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要會寫。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是一項繁重的學習任務。如何使學生愛上枯燥的漢字,對漢字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能夠牢牢記住所學漢字,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筆者認為應該用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主動識字,讓識字教學變得其樂無窮。
“一個圖畫到了已經(jīng)約定俗成時,我們不妨稱之為字。”人類的文字大多由原始的圖畫發(fā)展演變而來,漢字也是如此,雖經(jīng)過了漫長的變化,但始終與象形圖畫字保持著天然的聯(lián)系。我們要善于利用漢字的這一獨特優(yōu)勢,追溯所教漢字(特別是象形字)的早期圖畫,讓學生從源頭入手,整體感知字形字義。
我們可以這樣教學“鹿”字:
(幻燈片展示一張小鹿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圖上是個什么動物呀?
生:可愛的小鹿。
生:美麗的小鹿。
師:我們聰明的祖先,用簡單的線條,描繪出了小鹿的樣子,這就是“鹿”字,請看。(出示“鹿”字的甲骨文、金文)
生:真像是一只可愛的小鹿呀。
生:頭上還有兩只小角呢。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現(xiàn)在你知道“鹿”字怎么記了嗎?
生:上面的“點”就像鹿的角,只不過變成了一只,中間的部分就是小鹿的身體,下面是鹿的腿。
師:真是火眼金睛呀。
很多漢字,我們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予以掌握。比如,教學“坡”的結構時,給學生講這個故事:
某位新來的老師到小學一年級代課,他先念名字發(fā)作業(yè),但發(fā)到一本上寫著“黃肚皮”的作業(yè)時,居然沒人舉手。她很生氣,連喊了幾聲“黃肚皮”后就把作業(yè)放到一旁,等到剩下的作業(yè)都發(fā)完了她便問有誰沒有拿到作業(yè)。這時果然有一名小朋友舉手。
“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老師生氣地問。
“知道啊,我叫黃月坡!”
就這樣,孩子們在笑聲中牢牢地記住了“坡”字。
在識字教學的時候也可以用猜謎的方式來教授生字。筆者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5”時學到一首謎語:“有馬能行千里,有水能養(yǎng)魚蝦,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在這次的教學中,學生一個個興趣盎然,小手高舉如林,爭先恐后地讀韻文、記生字,一堂課下來收獲不少。這樣學生記住了字謎就記住了這個字。
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名字是學習漢字很好的資源,那里有學生最熟悉而又自豪語言因素,其他小朋友的名字也都是大家急于想知道了解的,我們何不把班里幾十位同學的名字利用起來作為識字的素材,相信孩子們定會樂此不疲。于是,筆者就和教室布置相結合,把全班42位同學的名字寫在了42朵美麗的小花里,并把它們張貼到教室四處的墻壁上。這下學生勁頭來了,一下課就蜂擁而上,尋找自己的名字,認讀好朋友的名字,比賽誰認識的名字最多。碰到不認識的字時,同學間還會相互提醒幫助。當找到自己的那朵小花時,小朋友就會興奮地告訴大家:“快看,這是我,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這樣寫的?!痹诿主攘Φ奈拢谶@種“奔走相告”的氛圍中,孩子不知不覺便認識了很多漢字,最重要的是他們是那樣的興奮和快樂。
在識字教學時要給注意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熱情和興趣,鼓勵他們樂說、敢說,使課堂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景象。識字教學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生字聯(lián)想成多姿多彩的事物,或利用新奇有趣的認生字活動萌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把有趣的生字化為一種內(nèi)驅(qū)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識字一”時,筆者是這樣引導的。出示“春、雨、樹、芽”等生字,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
師(引導):“其實,生字寶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可大呢!這些生字寶寶的樣子真可愛,你們應該怎樣才能記清它們的樣子呢?先想一想,然后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小組里熱烈討論著,有的還比手畫腳呢)
“你是用什么方法記清生字寶寶的呢?”
“我是這樣記‘芽’的,牙齒上長了草。”一個孩子搶先回答。
“牙齒上怎么會長草呀?”
“長蟲子還差不多。”孩子們哈哈大笑。
“牙齒上,不是有個草字頭嗎?”那個孩子一臉的不好意思。
“下面的‘牙’表示讀音,上面的草字頭表示字的意思,小草的嫩芽從泥土里鉆出來了。”我微笑著補充。
“我是這樣記‘樹’的,‘又’進了‘村子’?!?/p>
“你的辦法真好,大家給點掌聲!”
“我是這樣記‘雨’的,上面的一橫表示天空,下面的方框表示屋子,四點表示雨點,雨點落進了屋子里。”
…………
孩子們越說越起勁,充滿童真、童趣。最后孩子們搖頭晃腦、甜滋滋地讀起生字來。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會空前高漲,從而使識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識字的關鍵是記憶,我們不妨給這些字編寫兒歌、順口溜,將生字的音、形、義融入歌訣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誦讀、識記,必然可以達到快速記憶的效果,并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生字的興趣。如在記憶容易出錯的“善”字時,我們和學生仔細分解這個字,發(fā)現(xiàn)上面是個“羊”字,而剩下的部分則可以當作一只“羊頭”和一張“羊口”,有了這樣的發(fā)現(xiàn),筆者和孩子們編了這樣一首兒歌:“一只小羊真淘氣,爬上爬下做游戲??匆姶蟾缭谙旅?,騎在羊頭好得意。壓得大羊張口叫:小羊我的好弟弟,我本善良不能欺?!?/p>
在識記 “林”和“森”時我們編了這樣的兒歌:“樹木真有用,大家都來種,二木就成林,三木變成森?!薄盀酢焙汀傍B”可記為:“‘烏’鴉是鳥兒,黑得不見眼?!眱焊柚谐霈F(xiàn)了生字,通過兒歌來識字,孩子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的音、形、義。另外兒歌的內(nèi)容豐富有趣,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地鍛煉了組織語言的能力。
總之,低年級識字教學應以趣字當頭。通過上面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教學方法,讓漢字在每個學生的心中變成一幅幅好看的畫,一則則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個個富有情趣的字謎,讓識字教學生動而充滿生命的色彩,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使他們掌握識字方法,為自己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董陽.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誤區(qū)與出路[J].基礎教育研究,2012(11).
[3] 潘燕婷.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內(nèi)蒙古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