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崇鐵
(南通市海安縣教育局,江蘇南通,226600)
隨著全社會對早期教育認知的全面提升,幼兒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加強幼兒體育鍛煉,努力提升幼兒體格,是幼教工作者和幼兒家長探索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充分挖掘鄉土體育資源,通過積極科學的搜集整理,創編成適合幼兒鍛煉的健身操、健身舞,不僅能夠為幼兒和家長所樂見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懷,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海安享有“體育之鄉”的美譽。挑花擔、舞龍燈、踩高蹺、打蓮湘、唱花鼓,唱響鄉里,舞動一方,孕育滋養成帶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體育資源。挖掘、整理這些豐富的體育資源,并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創編成既適合幼兒健身,又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幼兒體格培養項目,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作。
挖掘整理富有海安特色的體育資源,創編適合培育幼兒體格的健身操、健身舞,需要包容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一是要繼承吸收,揚棄改編。譬如,花鼓中的跨步,活脫脫就是水鄉漁民船頭操槳搖櫓的身姿,生動形象、易于模仿,幼兒反復練習依然樂此不疲。當然,還要結合幼兒的年齡、體能、動作水平、興趣愛好,以及時代的要求,讓這些活動更加活潑、開放。在創編中加入一些游戲性的逗引情節,以及更多的現代元素,如拉丁、芭蕾等元素,將舞蹈靈動的美、體格培育的力與生動的童趣結合在一起,再摻入一點可愛和俏皮,就形成了既體現民俗特色,又彰顯現代元素,既具有健身功能,又融合游戲情趣的文體娛樂項目。二是注意編排的科學性與情意性。編排過程中,在遵循科學性的同時,要更注重彰顯童趣性和審美情意,即在挖掘吸收鄉土體育資源基礎上創編的兒童操舞必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幼兒體格培育的功能,最大可能地促進幼兒發展,并深受他們的喜愛。三是確保活動的安全性。幼兒年齡小,缺乏判別安全風險的意識,防范傷害的能力低。因此,項目編排必須將安全舒適放在首要位置考慮,不僅項目本身不能對幼兒安全構成威脅,項目所涉及的器具、場所及整體配合,也要接受嚴格的安全判別,杜絕一切安全隱患。
本土體育資源的挖掘、整理,目的是通過我們的研發、創編,使得這些資源獲得有效開發和利用,讓廣大幼兒通過循序漸進的培育,最終獲得體格的提升和體質的增強。這就需要我們緊扣一個“效”字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我們在集體活動、室內外操舞、區域游戲、生活體驗、社會實踐等活動中融入本土化的體格培育元素,讓幼兒全方位地感知、運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民間舞操,編排改編相關的舞蹈和韻律操。晨間戶外活動,可用捆在一起的奶罐讓幼兒“踩高蹺”,用廢棄的條幅布玩“彩龍戲珠”。晨、午操時分,師生們手執自制的道具,演練起海安蒼龍舞、海安花鼓舞、蓮湘操,搖曳多姿,情致生動。區域游戲時,幼兒與教師一起扎制小蒼龍,彩繪小花鼓,動手的同時,教師可以給幼兒講當地關于蒼龍和花鼓的傳說。
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社區都建起了體育活動中心,鼓勵支持社區群眾開展多彩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幼兒園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生動的幼兒園文體活動反過來也給社區帶來生機和活力。可以與社區建立合作,在經費、活動場地、輔導教師等方面獲得社區廣泛支持和配合,定期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健身操舞表演,也會給社區文化生活帶來生機與活力,給群眾美的享受。
營造特色化的幼兒園文化,鄉土體育資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墻壁上的彩繪,是七仙女舞動花鼓;悠悠音樂,是《拔根蘆柴花》的美妙音符;過道走廊,懸掛著師生扎制的蒼龍;一進校園,那展開的巨大扇面上,是幼兒表演板凳操的寫真彩繪;甚至,食堂師傅蒸制的糕點,也有著翻飛騰挪的小龍……總之,我們將融匯了海安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滲透到園本文化建設的事事處處、方方面面,融合進幼兒園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映射到師生的舉手投足之間,以加深幼兒的理解,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家鄉由衷的熱愛之情。
利用鄉土體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持之以恒的體格培育,取得成效的關鍵之一是要有家長的鼓勵和支持。良好的親子互動,對于稚嫩的幼兒不僅是引導、指導,更是關愛、保護、欣賞和鼓勵。
幼兒園本土體育資源的開發,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幼兒園通過召開家長會的形式,推舉有體育愛好和文體特長的家長一起參加幼兒園幼兒體格培育項目的創編,一些家長幫忙收集鄉土體育資源的素材,積極為項目創編出謀劃策;一些家長拿出家里珍藏的表演圖片,提供給幼兒園借鑒學習;一些家長設計的服裝得到大家認可,干脆提出贊助整個班級服裝的請求;一些祖輩的家長也趕到幼兒園,訴說起他們童年時看過的舞龍燈、挑花擔、踩高蹺、跳花鼓,情到深處,亦歌亦舞,仿佛回到了過去。
家長積極參與,各顯神通。有了家長的支持,幼兒的體格培育項目更加豐富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家園之間的配合更為密切,家長的教育觀念也隨之更新。
健康要運動,組織要活動,鄉土體育資源在幼兒體格培育中的開發利用也要依托活動的牽引和提升。幼兒園通過組織 “兒童健身操舞表演”“親子運動會”“特色項目展示”等活動,向家長及社會各界展示幼兒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身體素質。運動會上,各年齡段幼兒開展健身操舞比賽、武術套路比賽、輕器械操比賽,各種活動應有盡有,幼兒喜氣洋洋地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更濃了,同伴之間互相幫助、勇爭一流的精神更足了,親子之間的合作、互助更有效了,交流更多了,情感更深厚了。
源起于海陵本土體育資源的兒童健身操舞,實際上也是借鑒富有鄉土特色的成人健身活動項目創編而成的。良好的親子互動,小手拉大手,大手帶小手,有利于形成長效健身氛圍,促進全民體格素質的提升。近年來,我們在對幼兒持續的體格檢測中發現,開展鄉土體育資源開發利用之后,3至6歲幼兒體格評價優良率上升5.62%,肥胖率下降12.76%,偏瘦率下降8.9%。開展此項活動早且正常的幼兒園,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活動開展較晚或活動不太合理的幼兒園。
鄉土體育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幼兒體格培育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系統化、規范化、園本化,對于增強幼兒體格具有顯著而重要的意義,對他們的全面可持續健康成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1] 彭慧琴.利用本土資源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2(12).
[2] 何珍.湘西本土資源在幼兒快樂教育中運用的可行性探究[J].神州,2011(12).
[3] 余育娜.合理開展幼兒體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J].體育學刊,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