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松
(揚州市寶應縣城中小學,江蘇揚州,225800)
蘇教版《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安排在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本單元主題為“無私奉獻”,所選三篇課文都屬于寫人敘事類文章。全文以“愛”為軸心,語言樸實清新、耐人尋味。第一件事栽花賞花,重在描寫?!邦櫜簧闲菹ⅰ薄耙恢痹诿χ薄靶蕾p”“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等語句,體現了父子真愛與親情。其中4、5自然段中的景色描寫,既寫出了花兒的美好,又烘托了人物心情和品質,值得細細咀嚼品味。第二件事寫信教子,重在說理?!懊篮玫臇|西”“‘給’,永遠比‘拿’愉快……”等語句,體現高爾基對兒子的愛,不僅僅是父子親情,還有更高層次的對兒子完善人格教育的真情?!啊o’,永遠比‘拿’愉快……”富有哲理,是全文點睛之筆。此處,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鮮活的實例,促進理解與感悟。課后安排了4道習題,其中第4題代高爾基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既要關注回信內容符合文本思想,又要注意書信的格式,旨在使讀寫結合。
1.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探望”“姹紫嫣紅”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4、5自然段。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3.精讀課文“栽花賞花”部分,體會父子真“愛”,領悟以寫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達方法。
體會父子真愛,領悟以寫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達方法。
1.語文課程追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當下語文課程應更加關注語言的實際運用,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3.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北酒n文第一課時教學應緊扣“愛”字展開,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潛心品文,既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又讓學生感悟文本內容,體會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在言語實踐中,習得表達方法,獲得思想啟迪,受到情感熏陶。主要思路如下:名言導入,突出中心→預習反饋,凸顯“愛”字→精讀感悟,體會“愛”字→課堂練筆,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給”,永遠比“拿”愉快
師:今天給同學們上課,我感到很愉快。我想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
(出示名言,生齊讀)
師:知道這句名言是誰說的嗎?
生:高爾基。
2.出示作家卡片——高爾基
師:讀一讀這張作家卡片,說一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對高爾基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說)
師:除了卡片上的內容,你對高爾基還有哪些了解?
(交流預習時收集到的資料)
3.導入課題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高爾基這句名言。
(生齊讀)
師:同學們知道這句名言是寫給誰的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去了解文意。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設計意圖:教師以文中名言導入,能凸顯課文中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導入談話有意突出“給”字,有機融入名言內容。教師出示作家卡片,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豐富了學生對高爾基的了解。
1.出示預習要求
(1)讀熟課文,學會文中生字,利用工具書理解生字和意思。
(2)思考課文講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哪幾件事,可以分成幾段。
2.檢查交流反饋
(1)師:請一組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生開火車式朗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2)(師出示生字詞:妻子 臉龐 镢頭 探望 姹紫嫣紅)
師:文中這些詞語誰會讀?
(指名讀,注意詞語中的輕聲讀法)
師:誰能講講這些詞語的意思?
(師根據學生交流相機點撥)
(出示古文字學習“妻”,識記字形,重點指導上半部書寫時應注意點)
(出示圖片理解“镢頭”)
(辨析“探望”“看望”詞義,并選詞填空)
師:“姹紫嫣紅”什么意思?
(課件展示圖片)
師:你還想到哪些詞語?
(生回答后,師出示一組描寫色彩艷麗的四字詞語,生讀一讀)
(3)師: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幾件事,可分幾段。
(板書: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師:這兩件事都是圍繞第一段中哪句話寫的?
(出示第一句話:“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
師:圍繞哪個字寫的?
(板書:愛)
師:高爾基很愛他的兒子,他的兒子也很愛高爾基。課文是怎么寫的?
設計意圖:預習的過程實質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應該有課前預習的習慣?!邦A習反饋”板塊重在落實字詞教學,了解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脈絡,同時,要凸顯文眼“愛”字。
1.學生自讀
師(出示自讀要求):讀一讀2-5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他的兒子很愛高爾基?用“ ”畫出來。你又從哪些詞句看出高爾基很愛他的兒子?用“ ”畫出來。
2.朗讀品味
(1)師: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兒子很愛高爾基?
(指名朗讀所畫語句,說說體會)
(師出示語句: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師(指名感情朗讀):讀一讀這句話,哪些詞語體會到兒子很愛高爾基?誰能讀出這份愛?
(2)依情境填空
(師出示語句: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一會兒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干得________。他想________。)
(生根據情境提示填空)
師:高爾基的兒子探望父親,想送給父親鮮花,他為什么不買上一束,而要那么辛苦地親自栽種呢?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生:他想,當我回家了,這些花就能陪伴在父親身邊,讓他不再孤單寂寞,當父親看到一大片美麗的花海,心情肯定會很愉快,那么父親的身體就能很快康復。
(3)師:因為愛,只有10歲的兒子,還沒有镢頭那么高,千里迢迢來到爸爸身邊,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這份愛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一起捧起書,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我們的感動。
(生有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4)師:你又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高爾基很愛他的兒子?
(指名朗讀所畫句子)
(師出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
師:你從這段文字中感受到高爾基此刻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愉快,因為欣賞到了鮮花美景;感動,從盛開的鮮花中感受到兒子對他的愛;自豪,因為兒子種的花給島上的人們帶來了愉快……
師:誰能讀出高爾基此刻的愉快、感動、自豪?
(生帶感情朗讀)
(師出示第4、5自然段)
師:同學們,我們從高爾基此刻的心情感受到了他很愛自己的兒子。愛是一種幸福,是一份感動,把愛獻給別人是愉快的、幸福的,能感受到別人的愛也是愉快的、幸福的。再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除了寫高爾基高興的心情,還寫了什么?
生:花兒開放的美景。
師:誰能讀讀這美景?
(指名朗讀)
師:作者為什么要寫春天花兒開放的美景?
生: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為了烘托,一是烘托高爾基愉快的心情,二是烘托兒子對父親的愛。
(師出示語段:春天到了,花全都開了。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紅撲撲的臉龐啊)
師:讀一讀,你發現這段話與文中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作者要突出強調“兒子”,你認為這樣寫好在哪?
生:更能感受到高爾基對兒子的那份愛,突出兒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暗示了美好的東西是兒子留下的。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段話,然后看誰能先把它們背下來。
(生練習背誦)
3.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高爾基說:“給”,永遠比“拿”愉快。你認為兒子給了高爾基什么?
(生紛紛搶答)
師:是啊,兒子給高爾基帶來了這么多美好的東西,所以高爾基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此刻,他千言萬語化著一句話——
(師再次出示名句:“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齊讀)
師:高爾基又給了兒子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板塊。此板塊以“愛”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語句進行咀嚼品味,讓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獲。在師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學生體會高爾基父子間的真愛與親情。同時,學生在言語辨析比較中,領悟到語言表達的意蘊,以及寫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達方法。
1.學生練筆:仿照課文第4、5自然段的寫法,描寫一段景色,烘托人物的心情。
金秋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2.交流點評
3.拓展延伸
(1)讀熟高爾基給兒子那封信的內容,寫一寫自己讀后的體會或感想。
(2)收集高爾基名言2-3句,從他的著作中選一部讀一讀。
設計意圖:“課堂練筆”旨在落實仿寫的訓練,使以寫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達方法得到內化遷移,做到讀寫有機結合,同時,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
[1] 薛榮華,徐鋒.《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2011(25).
[2] 尚知行.要“使他象活人一樣”——高爾基塑造典型的一個原則[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