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梅
(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兒園,江蘇如皋,226500)
在集體進行的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育者常常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探究材料,讓幼兒在探究中觀察、比較和發現問題,尋找規律。但在活動材料投放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材料投放的數量、時機、擺放位置,以及是否便于幼兒自己取放等細節性問題。因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就體現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行為之中。
材料數量過少無法滿足幼兒探究的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或無所事事會降低幼兒的學習興趣,導致他們情緒低迷、注意分散,不但不能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究行為,還會轉移幼兒對探究目標的關注,甚至產生失控行為——爭搶。當然,材料的投放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材料投放會導致幼兒手忙腳亂,滿足于擺弄材料,或者專注于選擇材料,興奮擴散,忽略探究目標,從而產生認知疲勞。因此,投放材料一定要適量,要根據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的安排來確定材料的數量。有時候一個目標的實現需要提供多種材料,有時候一種材料能為多個目標服務。例如在課例《有用的篩子》中,一開始為了讓幼兒認識到篩子在分離大小不同混合物時的方便,就需要提供多種材料;而在課例《奇妙的鎖》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只給每個幼兒提供一把鑰匙,巧妙地讓幼兒圍著多把鎖圍成的圓圈轉,讓幼兒多次嘗試用自己手中的鑰匙去開多把鎖,從而最終發現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的規律。
材料應投放在既方便幼兒獨立操作探究,又能觀察到教師和同伴的地方。材料投放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了幼兒的認知參與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如果幼兒不能清楚地觀察和感受到教師的目光和操作,以及同伴的探究過程和結果,會缺乏參與熱情,引發淡漠或焦躁的情緒,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擾亂秩序或自我沉浸等,降低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認知困難。因此,合理安排材料投放的空間位置,創設支持、接納的環境,有利于幼兒產生愉悅、輕松的情感體驗,引發幼兒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例如在上述《有用的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筷子、勺子、鑷子和篩子四種工具,讓幼兒將混在一起的花生米和綠豆分開,意圖通過操作讓幼兒觀察、比較,知道篩子在分離大小不同的物體的過程中最方便、快捷。教師將四張桌子一字排開,每張桌子上放一種工具,將幼兒分成四組操作,教師在用篩子的幼兒分完后喊停,讓幼兒們比較哪種工具最快,幼兒們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是因為四張桌子一字排開,幼兒無法觀察到其他桌子上的操作結果。原本幼兒可以清楚觀察到的現象,因為擺放的位置不合理,只能由教師來費力地講解,幼兒變得被動消極。后來另一位教師再次進行這個活動時采納了大家的建議,將桌子擺放成U型,每張桌上都有四種工具,讓幼兒自己觀察、比較,這時不用教師講解幼兒就知道篩子分離物體的速度最快。
在上述案例《有用的篩子》中,教師第一次提供給幼兒兩種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和一把篩子,讓幼兒嘗試分離出來。接著教師再給幼兒提供三種大小不同的混合物,讓幼兒嘗試分開。這時教師并不急于告訴幼兒要用兩把篩子,而是讓幼兒自行嘗試。幼兒操作后發現一把篩子無法將三種混合物分離,還需要一把篩子,這位智慧的教師并沒有告訴幼兒要找篩孔大小不同的篩子,只是告訴幼兒篩子的位置,讓幼兒自己去取。幼兒拿到的篩子的篩孔大小不同,結果自然就不一樣,有的很快將三種混合物分離,有的則無法分離。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尋找原因。后來,教師再出示四種混合物的時候,幼兒很快就知道要找三種篩孔大小不同的篩子才能分開。整個探究過程材料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幼兒在不斷尋找、發現和獲取新的材料,從頭至尾幼兒的學習始終是高投入、高效益的。從上述案例和平時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良好探究環境的材料投放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才有利于幼兒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不能在探究活動的一開始就呈現所有材料,或者把后續使用的材料放在幼兒一開始就能看到和接觸到的地方,應根據教育目標和活動步驟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逐步呈現,掌握好材料投放的時機,使材料能夠不斷吸引幼兒,保持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充分發揮材料的功用。
在一些公開課活動中,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帶班教師和配課教師在幼兒中間穿來穿去,一會收材料,一會發材料,忙得不亦樂乎,而幼兒則像個“客人”一樣,等著“主人”把材料送到自己面前。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一切應“以幼兒為中心”,活動前幼兒可以自己準備的材料就要讓幼兒一起動手參與搜集。這樣幼兒的體驗和感受會更加深刻,參與活動會更加積極、主動。那些集體活動前不便于讓幼兒提前了解的材料也要擺放在合適的位置,需要的時候盡可能讓幼兒自己取放,教師不要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剝奪幼兒主動學習的權利。有的教師害怕幼兒自己取放會影響課堂秩序,導致場面無法控制,其實只要教師指示語明確,并且平時就注意養成幼兒良好的習慣,這個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以上這些材料投放過程中看似細節的問題,其實處處彰顯了教育者的基本理念:教學是“以幼兒為中心”,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幼兒的學習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因此,我們要關注材料投放過程中的諸多細節,細心保護幼兒的探究和求知欲望,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探索發現的興趣,使整個探究過程最大程度地滿足幼兒的認知需要和情感需要,讓幼兒主動參與,高效投入,享受探究。
[1] 王任萍.幼兒園科學活動操作材料的選擇和投放[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0(2).
[2] 陳莉.農村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投放策略[J].課程與教學,2013(1).
[3] 王生明.關于幼兒科學活動中材料投放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