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彩芳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中山,528402)
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其情感特征和認知特征都已成熟,其社會特征也較為復雜。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角色,而是直接或間接地受情感特征、認知特征和社會特征的影響,以至于產生了不同的學習態度,有不同的學習動機,會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那么,對學習態度和動機的研究就不是可有可無了。目前針對英語專業閱讀學習態度和動機的相關研究很少,國內對獨立學院這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
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態度和動機上究竟存在什么樣的特點?弄清這個問題對提高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閱讀的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眾所周知,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學習目的。通常學習動機分為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和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產生學習動機的需求因人而異,因此,學習動機又可以分為發展需要、工作需要和教育需要。Gardner 和Lambert (1972)把成年人的外語學習動機分為融合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
黃露、鄭俊蘭和張珊珊(2014)對國內一所重點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研究,發現學生普遍認識到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而且絕大部分學生對英語閱讀感興趣。方瓊(2012)對英語專業大學生閱讀學習動機研究的結果顯示,大學階段中國學生的外在動機則占據了主導地位。
束定芳、陳素燕(2010)比較研究了寧波諾丁漢大學學生和國內其他三所高校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和動機,發現寧波諾丁漢大學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和動機積極,因為英語是寧波諾丁漢大學學生的生存工具。在寧波諾丁漢大學,無論是教學過程、課程教材的設計、課堂用語,還是學生作業和論文、學習資料、圖書和Internet,工具都是英語。從這個意義上講,英語既是他們的生存需要和發展需要的融合,又是工作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工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如果撇開個人學習動機的差異不談,最直接的影響是生存需要和學業的壓力。學生的學習態度動機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并且對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也有積極影響。這些方面,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學生普遍高于國內其他高校,他們更懂得對學習自我負責和自我管理。
本研究以束定芳、陳素燕(2010)的自主學習問卷為基礎,結合英語閱讀教學特點和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修改,設計了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閱讀態度和動機問卷。共有8個問題,采用李克特量表(Likter scale)3級分類量化。調查共發放了110份問卷,有效問卷105份。
相關外語教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正面動機和情感因素可以有效促進其語言學習。第1、2兩題旨在調查學習者英語閱讀學習的動機和情感因素。從題1動機來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英語閱讀的目標比較明確,持肯定的學生是63.3%,持猶豫態度的是24.8%,只有11.9%的學生不認可這個學習目標。這種差異當然有很多的個人因素。在訪談中,不認可目標的學生認為他們更多是想享受英語閱讀帶來的快樂。他們對閱讀教師的角色期望是“引導學生喜歡上閱讀”和“引導學生走進閱讀世界”。持猶豫態度的同學,主要是因為英語學習的目的不明確。這個目標是否符合他們,需要看他們往后的英語學習和生活、工作事態的發展。而持肯定態度的同學是因為感受到畢業和就業的壓力,目前很多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通常將畢業、學位和英語過級證書掛鉤。
題2調查的結果顯示,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沒有我們預期的高,只有34.8%持肯定態度,多數同學表示不確定(46.8%)或不感興趣(18.3%)。通過學生訪談,我們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同,二是與任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有關,三是任課教師的教學模式。
題3的調查顯示,所調查學生絕大多數(76.0%)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自身努力持肯定的態度,還有部分肯定的態度(17.0%),學習的態度是積極明確的。這說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所做的心理準備都比較充分。
4、5兩題涉及學生對“魚”和“漁”的關系認識,具有自主性的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因而在課堂上不會期望教師教給他盡可能多的語言知識,而是期望教師傳授學習語言的方法。從調查看,學生并不否認課堂教學傳授語言知識的作用(57.8%),但同時更期望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傳授學習語言的方法(66.9%)。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正面積極的。
題6、7、8旨在了解課堂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從題6、題8調查所獲的數據來看,學生多數(75.2%)認為僅看課堂教學不能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不過,在題7中選“符合”的學生不到一半,只有48.6%。這是否意味著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更依賴課堂教學呢?還是他們既認可課堂外學習的重要性也看重他們的英語課堂呢?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有部分學生選擇課堂是因為他們覺得閱讀老師的英語課質量高,他們歡迎這樣的課程;另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英語基礎差,想從老師那里得到更多的知識作為自己課外學習的奠基石。訪談中,當學生被問到對英語閱讀課的總體印象時,受訪學生觀點不一,“以應試為主,沒有興趣,學不到東西”的觀點仍有不少。這說明被調查學生都認為英語學習需要課內外一起下工夫,但就課內的教學而言,課內教學的質量確實需要英語閱讀老師認真對待,努力提高。
第8題的另一目的是考察學生對課堂英語學習的看法。數據顯示,對于學生課堂學習閱讀英語的機會和課外閱讀英語的機會,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認為同等重要。如Hedge(2000)所指出的,自主學習者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課堂內外都學習。“在外語學習方面,除了鞏固在中學已學的外語知識技能以外,應該著重培養他們獨立閱讀外文書籍(包括本專業和一般外文書籍)的能力。不可把學生的外語知識視野僅限于課堂上所教的講義——那些知識雖然重要,但范圍有限。”由此可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觀比較科學。
從以上調查來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的閱讀態度和動機有以下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了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普遍感到就業的壓力,這與國內各類大學生的情況相似。此外,學校、家庭和社會對于考試分數的過度重視對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一定的影響,甚至對非常個人化的閱讀行為也影響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在校生的閱讀行為。這使得他們的英語閱讀動機成為外在動機。
雖然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非常明確自己學習英語閱讀的目的,但他們仍心有不甘。訪談中學生表示,考試過級之類只是當前目標,是學業要求必須完成的目標。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學習英語考試閱讀,自己就難以達到欣賞英語之美的理想目標。所以,目標和動機明確的學生有一部分也表達了與選擇迷茫和否定考試過級等目標的學生一樣的心理。學生的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之間有暫時難以協調的矛盾。
調查對象表達他們對英語閱讀教師的期望是“引導學生走進閱讀世界”、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閱讀。這境界比要求輔導他們考試過級要高級得多。也許是因為,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完全沒有感覺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難以把英語當成自己的專業去愛。可是,他們又很清晰地知道,要愛上英語專業首先要對英語真正有感情、能欣賞到英語的魅力。
閱讀是語言輸入和積累的主要來源,是看到英語魅力的重要途徑。但是,讀得太少就不會產生語感,學習外語便只能靠死記硬背詞匯和語法,教條式學習和使用,自然難以真正掌握語言。綜合英語課篇章讀得太精了而使閱讀變得支離破碎,而所謂的“英語閱讀課”,即平時所說的“泛讀課”,通常每周只有90分鐘,時間有限,量也很有限,“泛讀”其實并不泛。這說明目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閱讀能力的培養模式和目標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各種期望。
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所涉及的問題,可以說最主要的就是學習興趣,其次就是學習壓力。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一個人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就會對英語學習采取積極的態度,因而可以獲得積極的效果。但作為一個成年學習者,在某些壓力條件下,比如就業、晉升、出國留學等,也會產生最初的學習動力,并且最終有相當部分壓力隨著學習的深入會轉換成自覺的學習動力。
在這個轉換過程中,除了語言本身的魅力外,外語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這也許是英語閱讀老師最終極的責任和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說明他們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當然,被學生高度認可的課內教學,最根本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英語,即學會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技能,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是課內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到的“東西”。但同時,超過半數學生期望教師在課堂給他們傳授更多語言知識。訪談中得知,他們主要是覺得可以從任課教師那里學到很多知識,這有利于幫助他們課后的自主學習。
學習習慣是一種持續的學習態度。如果長期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知識,那么對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英語閱讀內在動機會有不良影響。束定芳、陳素燕(2010)認為,學生需要將“學習動機、學習技能、學習策略、自信心和責任心、合作和團隊精神,以及自我監控等轉化為自己持續的學習態度”,這樣才能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
獨立學院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習慣相對國內其他一本高校大學生的習慣差。但閱讀是在語境中學習外語,所學得的語言是地道的、自然的、活生生的,學起來也快。大量閱讀能培養學習者的語感,而語感對外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閱讀還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重要手段,讀得越多,詞匯量就越大。不過,成功的學習主要取決于積極的學習態度。我們首先應該讓學生發現自己目前的學習態度和知識水平,從而確定自己需要培養的學習意識。
[1] Gardner,R.C.&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M].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72.
[2] 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3] 方瓊.英語專業大學生閱讀學習動機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10):158-160.
[4] 黃露,鄭俊蘭,張珊珊.大學英語專業閱讀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1):95-96.
[5] 束定芳,陳素燕.大學英語教學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6] 束定芳,外語教育往事談(第二輯):外語名家與外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