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堅
(北海市第三中學,廣西北海,536000)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對于學習者來說,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他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提高學習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們能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是學習英語最積極、有效、持久的方法了。
初中學生正處于貪玩、好動的時期,對于課本上枯燥的句型,死板的語法,及大量難記的詞匯等知識,感到望而生畏,索然無趣,而這些知識又是學好英語的基礎。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把這些枯燥的知識變為有趣、易懂、難忘,又學而不厭的知識呢?游戲是提高學生興趣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課程標準在教材呈現方式上以游戲為主,初中學生仍需以游戲為輔助教學手段。初中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教師要抓住他們玩的天性,以游戲的方式改變呆板、沉悶、枯燥的英語記憶和鞏固方式,使英語學習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教學中的游戲正是一種寓教于樂、變乏味為有趣、轉被動為主動的新型的教學方法,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采用,是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方法之一。
在學習新詞匯、操練新句型及大量的作業訓練之后,學生們漸漸感到疲倦,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等情況,若突然穿插進一個有趣的英語游戲,就會完全改變這種現狀,把學生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教新目標八年級(上) Unit 7時,筆者用直觀教具和游戲進行,拿了許多食物、水果、攪拌器等放在講臺上,先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愛吃的東西:I like oranges (apples, bread,fish,bananas) best…然后再讓學生猜教師最愛吃的東西,如Miss Liao likes fish best……猜中者有獎。這樣一來,學生個個勁頭十足,爭先恐后地說開了。通過學習新句型(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 如何制作香蕉奶昔?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我們需要多少個香蕉?I need some help.我需要一些幫助。)和新詞匯(turkey slices 火雞肉片,a recipe for…的烹調方法或……的菜譜,a slice of bread一片面包等),并在適量的達標訓練后,筆者突然拿出一個裝有oranges (apples,bread, fish,bananas)等食物的大包,進行Touch and guess 的游戲來復習本堂課的知識要點。學生本來開始松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教師這包奇怪的東西吸引住了。他們全都在猜想:“包里到底裝的是什么?能吃嗎?有我的份的嗎?”各種猜想都有。當教師說明要做游戲時,他們會迫不及待地詢問游戲怎樣進行。當聽說必須用本節課所學句型及詞匯進行游戲時,他們都刻意地牢記學過的句型和詞匯,紛紛舉手要積極參與游戲,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這個游戲活動既加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又復習了所學詞匯,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高質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又如,教師可用同學們學過的動詞,在一些小紙條上寫些”指令”,如:“Carry water!”“Plant trees!” 等等,請同學們上來任抽一張,照所寫的“指令”做個“啞劇”動作,同時發問:“What am I doing?”學生們往往被滑稽的啞劇動作逗樂了,紛紛做出猜測“He is swimming.”“He is climbing.”在游戲中,學生們輕松自如地用上了新目標七年級(下) Unit 5 的現在進行時的句型。
筆者曾參加過一個親子活動,其中有個活動是猜動物,爸爸或媽媽和孩子兩人為一組上臺表演。爸爸或媽媽學動物叫或做動作,孩子根據叫聲或動作說出該動物的名稱。當時臺上臺下大人小孩一片歡聲笑語,互動熱烈,氣氛高漲,大家猜得不亦樂乎。
受此啟發,在課堂上,教動物名詞的時候,筆者也通過這個游戲組織學生進行單詞的學習。全班學生哄堂大笑,活躍的氣氛簡直能掀翻屋頂。這種課堂游戲扭轉了已往呆板、機械、苦惱的學習局面。在游戲中學生產生了無意識記,學生們反映說,這樣學習起來輕松、有趣、記得牢。
英語教學有一個根本性原則,即交際性原則,它明確提出了學習英語是為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不少教師習慣“填鴨式”的教學法,如:單獨講解生詞、領讀課文、語法分析、逐句翻譯,然后強行記憶。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一種惰性,一切都等教師來解決,很少主動去思考。而且由于教學枯燥乏味,記得多也忘得快,很難熟練運用所學知識,于是很快就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放棄對英語的學習。所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是學生產生內驅力的前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句型游戲、詞匯游戲、寫作游戲、拼寫游戲、語音游戲等。寓教于樂的游戲操練活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精神等十分有效,并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 3 中的過去進行時后,教師問一個學生:“What were you doing at 8 yesterday evening?”當學生要張口回答時,教師發出 “ssss!”示意他悄聲說,別讓其他同學聽見了。“I was sleeping at that time.”學生對教師耳語,神秘的氣氛喚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 “He was watching TV.”各種猜測紛涌而至,又把教學推向了高潮。
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會”轉化為“會學”。一節課40分鐘,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呈現一個波形。最初1至5分鐘注意力不穩定,學生心理處于上節課或課間活動興奮的影響之中;其后15至25分鐘學生進入注意力最佳狀態;下課前7至10分鐘,學生注意力又開始逐漸衰退。有經驗的教師深諳“一切從頭抓起”的道理,即在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開展熱身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在剛開始上課時,教師可以以游戲的方式鞏固學過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也可以在學生學習注意力處于衰退時引入游戲,使學生注意力再次反彈,鞏固所學的單詞。雖然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游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它只是語言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只有教師在運用游戲的時機、場合和時間的掌握上精心設計,運用得體,才能提高學習效果。如果游戲過多,只能使英語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總之,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是萬能的。因此,在游戲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只流于形式,還應有一定的啟發性和靈活性。在英語教學中,游戲教學法必須和其他教學法配合起來,靈活應用。游戲中還應穿插講解法、練習法,并從講解法中引出發現法、游戲法,使游戲法和其他教學法在外語教學的百花園中競相怒放。
[1] 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 丁志成.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法探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