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飛
(集美大學學校辦公室,福建廈門,361021)
陳嘉庚一生艱苦奮斗、勤儉辦學,實踐了“我畢生以誠信勤儉辦教育公益,為社會服務”[1]的信條,可以說,勤儉辦學的思想是陳嘉庚先生辦學思想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試圖從陳嘉庚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和勤儉節約的辦學事跡出發,探索陳嘉庚勤儉辦學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當前創建節約型校園的指導意義。
陳嘉庚是民國時期富甲一方的豪商巨子。1925年陳嘉庚的資產達到了全盛的時期,擁有財產高達一千二百余萬元,超過當年一般的“百萬富翁”十余倍,相當于現在的億萬富翁。如此巨大的資產足以讓陳嘉庚及其全家過上相當富足的奢華生活。然而,陳嘉庚及其全家當時生活是否就是如此呢?事實上并非如此。陳嘉庚的親朋好友都認為他是一個勤儉的人,個人生活簡樸,而且對家人和子女的要求也是如此。
兒子陳國慶評價他:“父親是一個很節儉的人,平日身上的現款不超過五元。他從來不在外頭亂花費一分錢,……他自己的生活簡樸,也要求家庭中成員過同樣的生活?!保?]
陳嘉庚的侄子陳仁杰這么評價他:“在個人的生活上,伯父是十分簡樸的?!业牟缸约荷顑€樸,克己奉公,也期望我們親屬具有生活勤儉節約的風尚?!保?]
陳嘉庚的好友對他的評價也大體相同:
“陳老是南洋著名的巨富,可是他自奉甚儉,從不為衣食浪費分文?!保?]
“嘉庚先生自奉甚儉,對貪污、浪費極其厭惡……對子女同樣嚴格要求?!薄凹胃壬簧怨潈€為本,簡樸持身,直至臨終仍不改初衷。”[5]
“陳老自奉甚薄,生活樸實,不尚奢華,不講排場,不顯闊氣?!保?]
可見,陳嘉庚并沒有因為身家千萬而過上奢華的生活,反而是恪守勤儉,過著簡樸的生活。這樣一位豪商巨子,為何要過簡樸,甚至清貧的生活呢?他節儉的目的又是為什么?是為了讓子孫后代過上富足寬松的生活嗎?當然不是。陳嘉庚認為:“父之愛子,實出天性,人誰不愛其子,惟必以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且賢而多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實乃害之,非愛之也?!保?]他死后的三百多萬元遺款,沒有留給他的子孫,而是全數捐給中央人民政府。那么,陳嘉庚節儉的目的是積累財富?也不是這樣。陳嘉庚認為,“金錢如肥料,散播才有用”[8]“錢取于社會,亦當用于社會”[9]36。他攢的每一分錢無不用于為國家、社會傾資辦學之中。葉飛在為《回憶陳嘉庚》作的序中寫道:“他(陳嘉庚)辦教育的捐款,累計起來幾乎相當于他的全部財產?!笨梢?,陳嘉庚是為國家、社會興辦學校而勤儉節約,這正是陳嘉庚勤儉精神的偉大所在。
本著一心為教育的愛國情懷,陳嘉庚在辦學過程中,始終遵循著“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9]61的原則,倡導勤儉辦學。早在1919年,陳嘉庚在集美學校的秋季始業式講話中說道:“今日中國貧困極矣,吾既為中國人,則種種舉動應以節儉為本。鄙人在新加坡時,地處繁華,每月除正當費用外,零費不及二元。所以如此者,蓋以個人少費一文,即為吾家多儲一文,亦即為吾國多儲一文,積少成多,以之興學,此乃我的本意。”[10]陳嘉庚以自己的切身經歷來教育學校的全體師生在辦學的過程中也要堅持以節儉為本分,貫徹勤儉辦學的思想。
陳嘉庚常說:“在事業上用錢,該花的千百萬也要花,不該花的一分錢也要珍惜?!保?]領導層一個正確的決策可以給學校帶來巨大的幫助和發展,相反,一個錯誤的決策,也往往給學校帶來莫大的浪費和損失。陳嘉庚善于決策,能夠把錢用到應該使用的地方。以廈門大學校區的建設為例,1921年4月,廈大鄧萃英校長原委托茂旦洋行美國籍的工程師毛惠對廈門大學校園進行規劃設計,設計平面圖分三局,樓群建筑設計分別像隸書、篆書“大”字形的排列,每三座樓房又作“品”字形狀。工程的造價昂貴,全部建筑工程包括工料在內,承包費在一千數百萬元以上。陳嘉庚經過深思熟慮、反復論證后認為,這樣的設計不僅是對校園土地空間的巨大浪費,會妨礙到運動會、紀念大會的召開,影響以后學校的整體布局,而且建筑費用的數目巨大。陳嘉庚堅持不能如此浪費有限的辦學經費?!昂伪匾杂邢拗⒇?,而效歐美富豪之用資?……蓋當節省之財,以供校費,其實益為何如?”[11]最終,陳嘉庚決定自己購料雇工,把原先“品”字形的樓房格局改為“一”字形,按照自己的設計建設。這一決策,為不僅廈門大學校園的建設節省下數百萬元以上的資金,而且使得校園整體的規劃設計更符合建筑學上的藝術安排。整個校園不僅看上去更加美觀,而且空間利用得更加合理,整個校園顯得十分寬敞,有利于今后的建設發展。
陳嘉庚先生勤儉辦學,歷來是以身作則,發揚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的作風。凡是到過陳嘉庚住所的人,都會被他的儉樸感動。他的衣服除兩三套較好的外出當禮服用以外,其他都是穿了多年的。被褥、皮箱等物品都用了十幾年或更長時間。陳嘉庚自己生活儉樸,也同樣要求家庭成員過勤儉的生活。他的兒子陳國慶在《我的父親》一文中寫道:“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母親買一條領帶給我,父親看見了,斥為浪費,不許我結用,我從此不敢結領帶,一直到自己創業時,才結領帶。我讀英校八、九號班時,向父親開口討錢購買一架打字機,被他拒絕了。家中的一套家具,用了十多年已破損不堪,母親向他要錢換一套新的,結果被責備一頓?!?/p>
陳嘉庚不僅和家屬過著節儉的生活,在辦學的過程中,陳嘉庚也十分注意節儉。1952年陳嘉庚主持擴建廈門大學基建工程期間,經常在集美和廈大工地之間往返督查。他要從集美龍王宮碼頭坐小客輪到廈門,當時的客輪又小又破舊,設備不好,擁擠不堪,氣味難聞。陳嘉庚和其他乘客在一起,每回都要在船里熬上一個小時左右,遇上暑天或是風雨時,行程更加艱難。王亞南校長很關心陳嘉庚先生的健康和安全,于是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陳老經常來廈大,坐交通小客輪很不方便,應該造一艘小汽艇。他歲數那么大啦,來往比較方便。”[12]并讓工作人員代為轉達。但陳嘉庚卻說:“造一艘小汽艇,至少花幾千元,沒有必要,錢應該用在其他建設上?!标惣胃宰约旱膶嶋H行動踐行勤儉辦學的思想。這對于學校師生員工勤儉辦學無疑起到了最好的榜樣作用。抗日戰爭期間,廈門大學被迫內遷閩西長汀縣。當時,校舍十分簡陋,條件極差,但是師生們克服重重困難,發揚艱苦樸素、勤儉治學的優良作風。在艱難的環境中,學生不僅在數量上有所增加,質量上也獲得顯著的提高;而且當時廈大的教師隊伍實力雄厚,甚至超過了國內其他因戰亂而被迫遷到內地的著名大學。陳嘉庚這種以身作則,勤儉節約的精神,也正是我們當今學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所應該提倡的。學校領導干部的勤儉之風盛行,對于學校勤儉辦學、創建節約型校園有巨大的榜樣作用。
陳嘉庚在辦學的過程中很注意盡量節約不必要的開支。1951年,上海市市長陳毅來集美視察,陳嘉庚接待他。一位工友替陳嘉庚買了一塊錢的糖果,事后陳嘉庚批評這位工友說:“陳毅同志是首長,至多拿一兩塊糖果吃,不像小孩一塊接一塊地吃,買兩毛錢就足夠了。我們要以‘事業上該花的錢應花,生活上該節約的錢就節約’為原則?!本瓦B茶幾瓷盤上多放置了一些糖果以接待陳毅市長的做法都遭到了陳嘉庚的批評,這與我們現在少數學校領導不顧辦公接待費用的限制,大搞排場,甚至假借接待之名,濫用公款、大吃大喝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安粦撚玫腻X,一分也不要浪費”,這是陳嘉庚辦學始終遵循的原則。這個原則如果從現在的辦學角度去理解,那就是盡量做到開源節流,節約學校的辦學成本。
陳嘉庚的勤儉辦學與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熱衷教育、勤儉節約、傾資辦學,但始終是一心為國,不為自己的名利,也反對別人為自己歌功頌德。他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興建了無數高樓大廈,卻沒有一座刻上自己名字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1922年初廈門大學校舍新落成時,有人建議把主樓用陳嘉庚或其胞弟陳敬賢的名字來命名,但陳嘉庚極力表示反對。他認為學校是公有財產,不應這樣。他根據林文慶校長草擬的意見,親自給這座樓房起了“群賢”這一寓意深刻的名稱。1923年,集美學校師生和校友為了慶祝建校10周年和慶祝陳嘉庚50壽辰,表彰他的興學業績,募捐籌建“介眉亭”。但陳嘉庚認為“建亭祝壽是沽名釣譽”“決不接受”。后來集美學校校長無奈之下,只好召開會議,決定取消建“介眉亭”,內外捐款一概退還。陳嘉庚這一不為名利的舉動,無形當中為學校、為社會節約了一筆為了表彰他而捐助的開支。這與我們今天某些學校不重實際,追求名利、政績,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也告訴了我們只有擁有一顆對國家教育事業負責任的大公無私的奉獻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勤儉辦學。
陳嘉庚以畢生的經歷投身到為國家、為民族傾資辦學的偉大事業中,他雖富甲一方,卻艱苦樸素。他勤儉節約,省下每的一文,卻都用于為國家、為民族興學辦校。著名學者黃炎培稱譽他為“毀家興學”,毛澤東主席更稱贊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留給后人的,除了他的忠肝義膽、拳拳的報國之心之外,還有他以畢生精力投身于教育的奉獻精神,以及他那寶貴的辦學經驗和辦學思想。我們今天研究陳嘉庚的辦學思想,就是希望能從中汲取精華,為我們當今的教育事業所用。
[1] 葉飛.華僑愛國的典范[M].中共廈門市委黨史研究室.華僑領袖陳嘉庚.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2.
[2] 陳國慶.我的父親[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回憶陳嘉庚.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4:55.
[3] 陳仁杰.難忘的教誨[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回憶陳嘉庚.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4:303.
[4] 費彝民.陳嘉庚是我們的模范[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回憶陳嘉庚.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4:160.
[5] 張其華.在陳嘉庚身邊十年[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回憶陳嘉庚.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4:207,209,210.
[6] 蕭楓.憶陳嘉庚[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回憶陳嘉庚.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4:247.
[7] 陳嘉庚.論興學與愛子[M].《陳嘉庚先生紀念冊》編委會.陳嘉庚先生紀念冊,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61:53.
[8] 王毅林.留得光輝照人間[M].中共廈門市委黨史研究室.回憶陳嘉庚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25.
[9] 王毅林.中華英杰華僑領袖陳嘉庚[M].中共廈門市委黨史研究室.華僑領袖陳嘉庚,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36,61.
[10] 陳少斌.陳嘉庚二三事[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回憶陳嘉庚.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4:307.
[11] 王增炳,余綱.陳嘉庚興學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36.
[12] 劉正英,黃順通.陳嘉庚與廈門大學[M].中共廈門市委黨史研究室.科教興國的先行者陳嘉庚.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