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星
(洛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河南洛陽,471000)
親子分享閱讀是指在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兒童共同閱讀故事書或者圖畫書的一種閱讀活動。[1]研究證實,親子分享閱讀能促進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并預測兒童以后的學業成績。[2]親子分享閱讀強調父母與兒童在閱讀時候的互動及情感交流,因此高質量的親子分享閱讀活動可以增進親子情感交流,促進兒童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發展。但是在傳統的親子分享閱讀研究中,常常以母親為調查對象,忽視了父親對兒童的重要影響。Paquette[3]認為父親在兒童成長中擁有區別于母親的獨特作用,主要表現在父親的特征、父親的行為和父親的影響上。因此,近年來一些研究開始關注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目前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以及影響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因素等方面,本文對這些方面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并對未來研究進行了展望。
與母親相比,父親在與兒童交談中更多地使用特殊疑問句,如“為什么”“什么”“如何”“哪里”等,這就使兒童在互動交流中講的話更多,相應的兒童就要使用更豐富的詞匯,組織更完整的語句。[4]因此,與母親相比,父親在親子分享閱讀的互動中,會使用更多的特殊疑問句來提問兒童,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另外,Whitehurst[1]的實驗證實了親子分享閱讀能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單詞句減少、句長顯著增加、詞匯頻率增多、名詞和動詞使用豐富和深化等。Camilo[5]的研究表明,如果父親能夠積極參與親子分享閱讀,并在閱讀中運用一些閱讀技巧,可顯著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兒童的詞匯和言語表達能力。可見,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有助于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有研究指出,根據父親在兒童7歲時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情況可以預測兒童20歲時的學業成就。父親參與程度高的兒童對待學校的態度更積極,更樂于參加學校各種活動,學業成績也較優秀,他們很少出現曠課、留級或退學等狀況,問題行為也更少。[6]因此,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也會促進兒童以后的學業成績。此外,由于親子分享閱讀強調輕松愉快地學習,注重兒童閱讀的快樂,因此有助于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對兒童讀寫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7]
在情感方面,父親參與有助于促進兒童情緒調控能力的發展。父親的情感投入、與兒童的情感聯系以及給兒童提供的資源都與兒童的身心健康、認知和社會能力的發展有關。[8]親子分享閱讀正是父親情感投入的體現。松居直[9]認為父親給兒童讀書,就意味著父親和兒童共同體驗同一本書所呈現的世界,有共同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父親與兒童之間的情感聯系。Berginet等[10]在對幼兒園和一年級兒童與其父母的分享閱讀進行錄像觀察后,發現父母與兒童的親子關系越好,兒童挫折感越小,也就更愿意參與閱讀,在隨后測試中朗讀的字詞也越多。可見,父親參與兒童親子分享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兒童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兒童的情緒調控能力。
父親在文化水平、育兒觀念、職業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會影響他們親子分享閱讀的參與度。首先,父親文化水平對分享閱讀影響較大,與兒童語言能力發展呈正相關。[11]其次,父親的育兒觀念直接影響著他們在參與親子分享閱讀中的角色扮演。如果把兒童視為無能、被動的個體,父親就會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待兒童,較少參與親子分享閱讀且與兒童的互動也較少。如果將兒童看成自由的個體,父親就會主動去激發兒童的主體精神,促進兒童獨立自主地完成自身發展,表現為在親子分享閱讀中的互動性更多。[12]再次,父親的職業特征也會影響其親子分享閱讀的參與度。父親的職業和教育關系越密切,其親子分享閱讀的參與度越高。此外,父親工作的繁忙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其親子分享閱讀的參與度。
兒童的性別、氣質特征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到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程度。首先,與男孩相比,女孩的早期言語能力發展得更好,對早期閱讀的需要也高于男孩。[13]因此,女孩會提出更多的親子分享閱讀要求,這就使女孩的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程度較高。另外,兒童的個性特征也會影響到父親參與分享閱讀的程度。對于那些注意力持久、對閱讀表現出強烈興趣的兒童,父親的參與程度明顯較高。
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程度和婚姻滿意度密切相關。[14]婚姻滿意度越高,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程度越高。因為婚姻滿意度會促成父母在教養角色方面的相互支持,會增加父親在親子分享閱讀中的參與度。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高質量的婚姻中,父親的身份滿意度也較高,對照顧兒童的責任感也較高,體現在父親對兒童行為上的照顧較多,樂意陪兒童一起玩耍,相應地,他們參與分享閱讀的程度也較高。
目前西方許多國家根據本國具體情況,對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理論依據和實踐運用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國外關于父親參與親子分享閱讀的研究多集中在父親參與對兒童發展影響以及影響父親參與的因素上,而對影響產生的內在機制的研究很少。已有研究多數采用訪談調查、問卷調查、自我報告、回憶等研究方法,實驗研究很少,時間跨度較短,多是幾周或幾個月,缺少長期實驗研究的論證。另外,研究對象范圍較窄,大多數研究者選擇中產階級家庭的父親作為研究對象,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我國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多,尤其是本土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深入開展。
[1] Whitehurst G J,Lonigan C J.Child Development and Emergent Literacy[J].Child Development,1998(3):848-872.
[2] 劉花雨.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研究綜述[J].兒童教育,2006(12):99-103.
[3] Paquette D.Theorizing the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J]. Human Development,2004(4):235-261.
[4] Barbara A,Mary Alice Bond.Beyond the Pages of a Book Interactive Book Reading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Classrooms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2):243-250.
[5] Camilo Ortiz,Rebecca M,et al.Parental Influence on Child Interest in Shared Picture Book Read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1):263-281.
[6] Flouri E B.Early Father’s and Mother’s Involvement and Child’s Later Educational Outcom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74):141-153.
[7] 謝倩,楊紅玲.國外關于親子分享閱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J].學前教育研究,2007(3):67-72.
[8] 季燕.關于親子閱讀的文獻綜述[J].山東教育,2006(36):92-94.
[9] 松居直.幸福的種子[M].濟南:明天出版社,2007.
[10] Barnett R,Baruch G.Determinants of Fathers’ Participation in Family Work.[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1987(1):95-110.
[11] Jan Karrass et al,Predicting Shared Parent- child Book Reading in Infancy[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3(1):134-146.
[12] 尹國強.父親參與幼兒早期閱讀的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教育學部,2010.
[13] Francis B.Boys’and Girls’Achiev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68):120-136.
[14] Scarborough,Dobrich.On the Efficiency of Reading to Preschool [J].Developmental Review,1994(14):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