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浩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上海,201620)
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目前,在中國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對象大多是兒童,且有逐漸向青少年發展的趨勢,而成年人第二語言習得的特征則很少被提及。本文將從第二語言習得效率的角度探討成年人第二語言習得的優勢和劣勢,旨在增強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信心,并在學習中發揮優勢,避免劣勢,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所謂“關鍵期”,又稱“臨界期”,在這個時期人可以在沒有外部干預、不需要教授的條件下,輕松、快速地習得一門語言。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學得越早越好”,對于成年人來說,想要完全掌握第二語言已經太晚了,很難達到母語者“練達”的水平。而關鍵期假設恰恰為這種觀點提供了理論支持,關鍵期假設的理論基礎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當時的神經生理學家Penfield和Roberts由人大腦的發育和可塑性總結并提出了第二語言習得最佳年齡的理論假設。根據關鍵期理論,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在某一年齡段存在著一個最佳的學習關鍵期。在這一段時期中,習得第二語言將會變得輕松、完整,而且能夠達到母語的水平。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期,那么第二語言學習將會變得困難、不完整,且不能達到母語的水平。有些語言學家認為,六歲是關鍵期的確切年齡界限,如果一個學生在六歲之前還沒有習得第二語言,那么他再也無法在這門語言上達到母語的水平了。
一般的孩子從出生到能講一句話平均需要三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被稱為“靜默期”,孩子雖然不能說話,但他們會仔細地觀察、聆聽并輸入大量與語言相關的有益信息。在這個時候,大人很少去強迫孩子以各種方式說話,總是耐心地讓孩子弄明白大人說的話,并不斷重復這些話語。當孩子開始嘗試發音或者說一些只言片語的時候,大人總是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不會去嘲笑或者責備孩子在語言上犯的謬誤。而成人則不具備這些優勢,他們往往害怕犯錯。由于害怕受到嘲笑,成人往往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他們越是害怕犯錯則輸入的語言信息越少,語言訓練的頻率越低則進步就越小。
成人第二語言習得的另一個較為明顯的劣勢在于心理劣勢。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成人總是有焦慮、恐懼、急功近利、追求速成等心理障礙。對于成人來說,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較高水平的母語,并且建立起了一種在心理上較有安全感的表達自我的語言體系。在使用第二語言的時候,這種語言運用上的安全感會消失,使成人產生類似抑郁和焦慮的情緒,進而對第二語言習得和表達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成年人太愛面子,羞于開口說第二語言,唯恐說錯。兒童則恰恰相反,不容易受這種心理壓力的影響。由于兒童還沒有形成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獨立思維模式,因此能更為自然地去吸收外界的信息。而成人的情感過濾比例相對較高,非常在意別人的態度,通常并不太樂意反復訓練他們學習的語言。
成人第二語言習得亦受到文化價值取向影響。外語教學的業內人士有一個共識,母語和目標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越大,則目標語言的習得越難。學者將以西方語言為第二語言習得目標的成人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文化差異的程度將其分成三組:1.文化接近組——由母語及第二語言都屬于西方文化范疇的成人組成,結果該組在二語習得上的表現最好;2.文化距離適中組——由來自中東和非洲并經常接觸西方文化的成人組成,結果該組表現居中;3.文化差異較大組——由較少接觸西方文化的亞洲人組成,結果其表現最差。必須承認,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相對還是較大的。因此,許多成年第二語言習得者都會抱怨在英語和其他西方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會受到文化取向性差異的妨礙。
成人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的態度也會受到母語國家和目標語國家的影響:如果有家人或者朋友對目標語國家的文化很感興趣,或者有親戚在目標語國家生活的話,成人會對目標語言習得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如果成人身邊有已經較為成功地習得了目標語言的人,或者他們本人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并沒有經歷過過多挫折,他們對于第二語言習得也能抱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換句話說,成年人的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并不僅僅是習得另外一門語言這么簡單,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設法適應另一套與母語不同的文化體系。
通常大家公認成年人的記憶力要遜色于兒童,這也是成年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另一個問題。在記憶新的詞匯和語句這方面,兒童確實要比成年人速度更快且更省力。實際上,成年人在短期記憶上確實表現不佳,但是在長期記憶上卻表現得非常好。人類記憶的過程是遵循記憶規律呈線性的。我們最熟悉的記憶曲線是德國心理學家Ebbinghaus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住—遺忘—記憶。有些人認為想要達到永久記憶的目的,必須將這個過程反復七次。總的說來,成年人想要達到記憶的目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從某種程度上說,成人在第二語言習得上的劣勢是客觀存在的。那么,成年人是不是永遠不可能將自己第二語言提高到母語者的水平呢?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語言教育家Krashen指出,成人也能成功地習得第二語言。只要給予一定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時間,成人在第二語言習得上的進步將比兒童更快。“第二語言教學之父”Ellis教授認為,兒童和成人在第二語言習得方面各有優勢。Stem認為,不存在關鍵期或者關鍵年齡段,無論處在什么年齡階段學習第二語言都各有其優勢和劣勢。兒童能更加直觀地對交流語境中的語言習得進行回應,而年長一些的學生則更傾向于通過課堂學習和認知的方式習得第二語言。換句話說,一種語言的習得從任何年齡開始都可以。語言學家Chomsky認為,在人的大腦中確實存在一套語言學習的內部機制。所以無論種族和文化背景如何,每個人在經歷了大致相同的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和努力程度之后,都能習得一門特定的語言,這表明人腦中的語言機制并無差異。有著共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成人和兒童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會表現出許多共性,但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他們在第二語言習得上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有些專家認為第二語言語義和語用知識的習得跟人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這也說明了成人在理解能力方面要優于兒童。針對較晚接觸第二語言的著名二語習得專家的調查研究表明,盡管這些成人較晚才開始第二語言的學習,但是他們也能學得非常成功。以王季愚為例,他自1930年開始在北平大學法學院俄語班學習俄語,僅僅6年之后他就出版了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系列之一——《在人間》的譯本。一名來自英國的女士自21歲開始學習阿拉伯語,她后來在開羅生活了26年。通過各種測試表明,這位女士能將阿拉伯語作為母語使用。Ellis以此為例對關鍵期假說提出了質疑。
這些成功事例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成人在第二語言習得上的優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尤其在語言知識認知和思維的縝密性上都表現得更強。此外,成人不僅懂得使用學習策略,還具有強大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力,這對于有目的性地進行第二語言習得是很有幫助的。而這些能力恰恰在兒童身上很難找到。
成人第二語言習得的優勢還體現在邏輯思維能力上,縝密的思維方式賦予了其較強的語感。心智和認知上的成熟使成人具有較強的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使得成人在處理復雜、晦澀的語言形式和內容時較為輕松。成人第二語言習得的優勢也因此往往集中體現在語法、句式結構和表達形式上。成年第二語言習得者往往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更足,對不同問題的看法較為深入,日常生活中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知識也更豐富。因此,成人在掌握第二語言的讀寫等方面是具有絕對優勢的。
1928年,美國心理學家Thomdike做了一項測試,他讓8~35歲的測試對象按年齡分組后參加了他的世界語教學實驗。Thomdike運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教材對所有對象進行教學后發現,年紀最輕的一組花了成年組兩倍的時間,但其掌握的知識量卻只有成年組的一半。1932年,Cheudleur使用相同的法語教材和教學方法,對一組12~18歲的中學生和另外一組20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法語教學實驗。結果實驗數據表明,中學組中只有25%的人學習效果能達標,而成年組則有64%的人達標。上述事例表明,成人懂得運用自己在邏輯思維上的優勢,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判斷力和理解力以獲得更好的第二語言習得效果。成人在這一點上比兒童和青少年更有優勢。
成年第二語言習得者的另一大優勢是強大的自我監督能力。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成人能對自己在語言上所犯的錯誤進行分析,對自己遇到的語言障礙和問題進行糾正解決,并有意識地在自己的薄弱環節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訓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成年學生能調節自己的心態,提醒自己要繼續堅持下去,不斷地總結學習經驗并對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測試。成人對于第二語言習得持積極主動的態度,這對語言學習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而這種心態調節能力和主動態度難以在兒童身上發現。
1997年,英國自然雜志和美國的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成人習得兩門語言——同一個大腦兩套語言體系”的文章。該文章公布了美國SKM癌癥研究中心的功能性磁共振實驗室對雙語使用者進行大腦掃描的結果,這些雙語使用者除了說母語之外,還以英語、中文或其他語言為第二語言。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掃描對象分成兩組,一組是在成年之前開始第二語言學習的,另一組則是成年之后才開始的。掃描結果發現,前一組雙語使用者兩種語言的語言區位于大腦的同一區域,而且幾乎重合;后一組雙語使用者兩種語言的語言區則是相互分離的。我們能夠明顯地區分這兩個不同的語言區,因為當一種語言在使用中的時候,大腦中的一個特定語言區域就會處于活動狀態,而此時另一個語言區域就會關閉,反之亦然。由于成年人有兩個不同的語言區域,因此他們能對自己的語言學習進行自我監督,利用一個語言區域去鑒別另一個語言區域中是否有錯誤。而孩子兒童兩個語言區域重合,往往會很自然地忽略他們犯的錯。
上文探討了成年人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普遍認可的優勢和劣勢。通過成人第二語言習得優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第二語言習得的最佳起始年齡”的觀點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作為成年學生,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增強自信,充分發揮我們的長處并不斷地改善學習方法。而且,跟兒童相比,成年人的優勢對于第二語言習得來說更為關鍵。只要成年學生設法克服焦慮和愛面子的心理障礙,充分發揮自身認知能力強、知識面廣、邏輯思維成熟、自我監督能力強和學習策略積極的優勢,那么無論成年學生從幾歲開始學習第二語言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1]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Jean S P.Chil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劉頌浩.第二語言習得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7.
[5]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6]Krashen S 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M]. New Jersey:Alemany Press,1985.
[7]Saville-Troike Muriel.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8]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