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坤,歐祥林,楊東東,張立琴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系,貴州凱里,556000)
自開辦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以來,學校一直受到這樣的問題困擾:每年數以百計的畢業生進入就業崗位,但義齒加工行業每年大量的人才需求仍然無法滿足。是何原因導致大部分口腔醫學技術畢業生沒有選擇到義齒加工行業就業?自2010年我們開始追蹤調查與我校有合作關系的義齒加工企業和我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畢業生。
所調查的7家義齒加工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義齒制作崗位)有1334人,其中口腔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376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28.19%,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大多數為中小學畢業后通過短期培訓或通過“師傳身授”的方式學習上崗,有少數技術人員為其他專業轉行經過崗前培訓上崗。
376名口腔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中具有國家相關機構頒發的專業資格證者345人,其中獲得口腔技師資格證者7人,口腔技士資格證者8人,口腔修復工資格證者205人,牙齒模具工資格者128人。技師證及技士證因為符合義齒加工企業對從業人員資格的要求,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而口腔修復工及牙齒模具工資格證形同一張白紙,原因是這些資格證的含金量并不高,資格認證時考核的內容并不實用,不符合企業“以技能論英雄”的要求。同時國內實施認證的與義齒加工崗位相關的工種——牙齒模具工、口腔修復工及口腔技士(師)之間的工種定位、職能要求的區分不明確。所以7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工種等級認證,企業內部承認,與工資掛鉤。
7家義齒加工企業人員年流動率平均達到46.5%,其中流動最大的是口腔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達到64.6%。加上業務的擴展,7家義齒加工企業每年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為500多人。
自2001年開辦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以來,我校共培養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858名。除了在所調查的7家企業就業的45人外,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其他義齒加工企業就業畢業生不超過10人,在義齒加工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僅占該專業畢業生總數的6.41%。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定位主要是義齒加工企業的義齒制作崗位,而從調查結果看來,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崗位是口腔臨床治療(52.32%)、行政事業單位(13.28%)、銷售行業(22.55%),在這些崗位就業的畢業生占88.15%。愿到加工廠實習的學生少,去加工廠實習中途轉向臨床實習的學生較多,留在加工廠工作的畢業生在廠里工作的時間不長。這與企業招人難形成一對平行的矛盾。
對曾經在義齒加工企業工作現已經離職轉行或現在仍在義齒加工企業工作但近期有轉行想法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1%的人認為在這一崗位工作前途渺茫;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一崗位工作時間長、強度大、自主時間少。他們轉行的原因中,家人不支持的有92%,自己不喜歡的有56%,不愿背井離鄉的有85%。
義齒加工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尤其是具有口腔技士或技師資格的高素質口腔技工人才緊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愿到義齒加工企業就業的人數少且不穩定。這個問題亟待國家相關部門、義齒加工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育部門及企業共同協作研究對策,予以解決。
我國第一個牙醫學院——華西協和大學牙醫學院1917年成立至今已近百年,自我國1992年初增設口腔工藝技術專業至今僅20余年,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于2004年才正式設立。目前,我國口腔醫師執業資格考試制度已經較為完善,但是義齒加工行業的專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較為混亂,雖有口腔技士(師)、牙齒模具工、口腔修復工的資格認證,但是工種定位和資格認證均比較混亂。
在古代,“技”被認為是下等人從事的行業,從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受到冷落而口腔臨床醫學專業受熱捧的現象可以看出這一思想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到義齒加工企業工作被認為是到企業“打工”,在義齒加工崗位工作的人被視為“打工者”,是弱勢群體。
由于義齒加工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時間短,而國家對此行業的管理制度未完善,行業準入制度不規范,專業人員缺乏嚴格的執業資格管理體系,義齒的質量檢測標準尚未形成,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從業人員無學歷、低學歷的情況相當普遍。導致不規范的義齒加工企業涌現,義齒加工質量良莠不齊,造成企業間混亂的不良競爭局面。由于企業管理人才缺乏,義齒加工成本的惡性競爭,再加上人才流動性大,使得企業在人才的培養上投入不足,員工的待遇差、工作時間過長,加班得不到補償,各種權利得不到保障,企業文化娛樂生活單調,員工發展空間甚小,缺乏幸福感。
教育部在《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中明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可以到義齒加工行業的修復技工崗位及口腔臨床治療崗位就業,但國家尚無對畢業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在臨床治療崗位工作的人員進行資格認證。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只能同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專業畢業生一樣參加口腔技士(技師)、牙齒模具工、口腔修復工的職業資格考試。
由于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在《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中明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的多向性,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亦為了兼顧不同發展方向,導致了專業培養目標不夠明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是基于臨床和技工兩個方向的,這讓教師實施的教學活動處于尷尬之境,使得義齒加工技術人員缺乏正規、系統的口腔技師基礎教育系統,缺乏規范的技術培訓。
國家相關部門應理順口腔醫學及相關專業相互關系,明確辦學方向,完善辦學體系,完善口腔醫學相關行業的準入管理制度,加強對義齒加工企業的管理,規范義齒加工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制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臨床治療崗位的執業資格認證制度。義齒加工企業應逐步探索、完善企
業的管理制度,提高員工的待遇,為員工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并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教育行政部門應探索現實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法,避免教學單位為了通過評審而走形式主義路線,使教學改革成為空口號。職業院校應該實行教學去行政化,通過資格認證、行業的準入制度來引導教學的方向。職業院校應該從教學作息制度、教學內容、教材使用、教學活動形式等方面徹底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不玩文字游戲。
[1] 王蓓,楊素貞.我國與日本口腔技工教育模式比較[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1999(3).
[2] 趙銥民.我國口腔修復工藝學的現狀及問題淺析[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2(3).
[3] 李艷華,馮桂芝.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施——以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2(12).
[4] 金雪青,姬海蓮.義齒加工中心從業人員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醫學教育,2007(3).
[5] 歐祥林,張華坤.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發展前景思考——昆明義齒加工廠人才需求調研反思[J].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