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莉,易淑文
(1.成都市崇州市崇平鎮小學,四川成都,611231;2.簡陽市石板鎮蓮花九義校,四川簡陽,461413)
小學班級管理中有許許多多的方法。筆者從教當班主任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在班級管理中慣用的一種方法,那就是小組管理。
筆者所用的小組管理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全班同學按大約四人分為一組,以前后兩桌一組為宜,組成一個小集體,共同學習、共同勞動、共同成長。筆者在小組管理的方法上采用的一般步驟如下:
第一步:由該小組成員民主選出自己信任的組長(一般以能力相對較強能起示范作用的孩子為宜),以保證其信任度。再在組內分工,如一人負責紀律,一人負責學習,一人負責勞動,一人負責監督等。每過一段時間實行輪流制,讓每個成員都能有監督參與權,調動其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編排座位時將全班男生與女生,優生與后進生搭配好。小組的管理主要靠各組員的責任心及相互支持配合。
第二步:教師發給組長精美的筆記本,用來記錄每天每個小組成員和本小組的表現情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及當時的環境要求,教師制定記錄的項目。為保證質量,記錄的項目不能太多。如在筆者的班上,要求記錄的項目有三項:表揚,批評,作業。采用記分制,每表揚一次加2分,每批評一次扣一分。作業按時完成加一分,得優的加2分,值日生記下每天表現好的加一分,勞動委員記下認真的加一分,體育委員記下做操認真的加一分等。每天記錄的內容必須是真實有效的。組長每記錄一次,應讓所有組員親眼目睹,其實是讓他們心服口服。當然,這里教師應教組長一些方法靈活運用,并處理好組員之間的矛盾。如有的學生上課愛講悄悄話,被老師批評,組長可提出警告,適當地給予組員一些改過的機會,但一定得對每個成員公正公平。到下周一班隊活動課時,每個組長進行小結,告知其小組成員的丟分、得分情況,再由班長將每個同學的分數值填入班級評比欄。
第三步:教師應對小組及個人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對進步大的學生給予鼓勵。這種表揚和鼓勵必須是精神和物質相結合,甚至不排除適時加大物質獎勵。對于稍落后的學生,老師應和其一起探討暫時落后的原因,時常給予幫助,讓他們重樹信心,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每當他們一有進步時,就得及時表揚。他們感覺到老師隨時都在關注自己,隨時都在自己的身邊。另一方面,教師還得對組長時常進行培訓,讓他們能真正公平地對待每個成員。同時還得發揮小組監督員的作用,絕對不允許有包庇或加倍懲罰的現象,一定要實事求是。與此同時,教師要教給學生相處之道,如小組成員扣分時,肯定有不滿或怨言,作為組長就得想辦法處理好其情緒。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大部分學生就能把握好尺度,準確無誤地記好每個成員的得失,對于出現問題的小組教師應多關心,想辦法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每學期完時,教師要選出優秀和進步大的同學進行表揚,并且在學校評選三好生、好隊員時可優先考慮評比欄中每組表現較好的同學,以便在下學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就習慣了這種小組管理的方式,同學之間也有了一種默契。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在集體的位置,學習也特有勁。班上也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氛圍,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也比較輕松。只要教師能準確及時地處理好小組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時常變著花樣,這種小組管理的方法會隨著孩子成長越來越展現其優勢。
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感。今天的孩子們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其性格較任性而自私,遇到事情想到的都是自己,很難有能為集體著想的。小組管理的方法讓學生能親身體會和感悟自己與集體共患難,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感。例如,本班有個孩子在剛開始實行小組管理的方法時,表現的相當木然,啥事都不關心。甚至有一次,因為他自己的原因影響小組扣分,其他成員都有點不開心,而他臉上卻無一點愧疚感。隨后筆者找到一次機會耐心地和他交談,發現他可能因父母長期不在家,爺爺奶奶又特別寵愛,養成其做任何事都要憑心情,甚至還要故意找事引眾人目光,其實他內心深處還是知道自己犯錯的。筆者及時抓住他這一點點自知之明,對他進行開導。隨后,又對其小組內的成員安排任務,教他們怎樣與他相處。慢慢地,在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下,這孩子的眼里有了異樣的神采。一次,他在班上慶六一聯歡會上,因自己的獨唱獲一等獎給小組總分奪冠立下汗馬功勞后,就變得非常關心集體,有時發現其他有損集體榮譽的同學還會主動制止。
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與同學相處的能力。小組管理的方式,因每天都會涉及加分、扣分,同學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當一個個矛盾得到解決后,大家慢慢地就學會了互相溝通、互相諒解,懂得怎樣處理才恰當。同時,也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善待他人,擁有一顆寬廣的心。記得有一次,一個組長塞給筆者一張紙條說:“老師,這是我們這組幾個成員的意見。”筆者打開一看,原來是他們那組三個成員聯名要求不讓一個男生在那組。筆者問:“什么原因?”組長接連說出一大堆理由,如他上課不認真影響別人,提醒還不改,作業每天做得最慢,還要和同學打架等。筆者看著他越說越生氣,微笑著點點頭。等他說完,筆者非常認真地說:“你說的老師都贊同,但你身為組長應想辦法幫助他才對呀!怎么能丟棄他呢?”這組長聽筆者一說,馬上回答道:“說他很多次了,就是不聽。老師,我們真的不想要他在我們那組。”說完這話,聲音都有點哽咽了。筆者緊接著說道:“現在老師可以幫你把他調開,但以后當你長大工作了,如果不喜歡哪個同事,也讓領導調開他嗎?”孩子一聽筆者的話,眼淚唰地流出來了,好像忍受了很久的委屈已無法再控制了。見此狀況,筆者對他說:“這樣吧,老師加入你們那個小組,由我監督他好嗎?”在隨后的日子里,筆者成了這個小組的成員,開始了與他們的親密接觸。想盡方法改變這個男生的不良習慣,教給孩子們相處之道。還抓住該男生幫同學打掃廁所的事情進行全班表揚,漸漸地他迎得了同組成員的原諒,一切又回到了和諧的氛圍中。
最后,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良好的班風。小組管理的方法容易激起同學與同學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教師注意并加以引導,必將形成良好的循環。小組有了良好的紀律和正確的輿論,全班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班風。這樣更有利于班級的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康。
以上只是筆者在實踐中感觸最多的,當然小組管理的方法其優勢還有許多。如在學習上更有利于合作學習,同學之間更能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教師只要在方法上多加用心,抓住學生心理變化,常與學生溝通交流,小組管理的方法會讓教師收獲更多,也會讓教師越來越走進孩子的心里。
[1] 劉艷芳,侯冬梅.淺談榜樣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
[2] 柏婷.淺析自我效能理論在班干部培養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3(5).